禪定寺歌妓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秋,溫吞的唐睿宗傳位於英武逼人的太子李隆基。剪除亂政的韋後的政變,正是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起的。隆基即位後改元先天,次年又改為開元,玄宗時代就這樣開始瞭。

按說一切塵埃落定。

但太平公主心有不甘。武則天的這個女兒深得其母的性格與手腕。更關鍵的是,此時的太平公主,背景深、資格老、具大功、有能力,完全是則天二世,看來事情不好辦瞭。

果然,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夏,太平公主網羅宰相竇懷貞、蕭至忠、岑羲、崔湜四人,意欲發動政變,廢掉唐玄宗,學著母親的樣子,弄個女皇當當。遺憾的是,她的對手不再是武則天時代的一樹軟柿子,也不是隻有野心、沒有手腕的韋後,而是能力比她更強的李隆基。

青壯年時代的李三郎,頗有當年世民的風采。發現太平蠢蠢欲動後,搶先下手,率另一名宰相郭震、龍武將軍王毛仲、內宦高力士、殿中監薑皎平亂,轉眼間逼得太平公主自殺,蕭至忠、岑羲被斬,竇懷貞自殺,崔湜流放。從此以後,這無限江山穩當如磐,開元盛世由此到來。

誅殺太平公主的事變中,助唐玄宗立大功的是上面提到的:郭震、王毛仲、高力士和薑皎。奇異的是,這四大元勛,在隨後的日子裡,除高力士外,其他三個皆因啼笑皆非的緣由坐禍。

先說郭震(字元振,以字顯稱於世),當時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也就是宰相瞭。

誅殺太平公主當年,玄宗心情非常好,在驪山集合瞭二十萬兵馬進行演練,皇帝本人親自擂鼓。但就在玄宗擂鼓擂在興頭上時,郭震突然心血來潮地走出大臣序列,出班向玄宗奏事。後者隻好放下鼓槌,導致演練中斷。玄宗非常生氣。郭震到底想向玄宗稟報個什麼事?現在我們不得而知。玄宗當時想立斬郭震,幸虧另一名宰相劉幽求(《三夢記》裡闖進老婆夢境中的那位)求情,這才免瞭死罪,最終流放到遙遠的廣東。

再說那王毛仲,本高句麗人,長期追隨李隆基,為心腹幹將,在誅殺太平公主時,正因為王控制瞭禦林軍,才保證瞭事變最後成功。因功勞大,王毛仲越發驕橫,雖玄宗已封其為左龍武衛大將軍,且開府儀同三司,這一榮譽在當時隻賜給瞭玄宗的嶽父、姚崇、宋璟三人。但王還不滿足,直接向玄宗要兵部尚書的官,玄宗沒給。

恰逢此時,王的兒子出生三天,玄宗派高力士帶去金帛,封其子為五品。王毛仲對力士素無好感,又憤憤於玄宗不叫他做兵部尚書,於是一邊抱著兒子一邊喃喃自語:“這孩子難道還做不瞭三品官嗎?”當時,高力士就是三品官。所以,王毛仲這話既發泄對玄宗的不滿,又有諷刺高力士之意(我的孩子還不如一個宦官嗎)。話傳到玄宗那裡,玄宗又一次大怒,將王毛仲貶至湖南,隨後又遣人將其賜死。

現在,終於要講到我們的主人公薑皎瞭。

薑皎的倒黴則是因為“傳閑話”。怎麼回事兒?現在先不著急講。

太平公主伏誅後,追隨玄宗平叛的骨幹都封瞭國公,薑皎是楚國公,升太常卿,極受寵信。而且,他本人還是第一流的畫傢,所畫之鷹風格峻寒,被認為是大唐第一。杜甫有詩《薑楚公畫角鷹歌》:“楚公畫鷹鷹戴角,殺氣森森到幽朔。觀者徒驚掣臂飛,畫師不是無心學。此鷹寫真在左綿,卻嗟真骨遂虛傳,梁間燕雀休驚怕。”

卻說開元大局已定,長安歌舞升平,各種宴會多多,寺院也不例外。很多大臣喜歡借寺院閑置的廳堂舉辦夜宴。關於薑皎的故事,就發生在長安最負盛名的禪定寺。禪定寺位於永陽坊,按《長安志》記載:“天下伽藍之盛,莫與此寺為比。”該寺香火綿延,即使晚唐武宗在會昌年間(公元841年~846年)滅佛時,也沒被毀掉。當時長安僅有四座寺院幸免於難。

有一天,薑皎去禪定寺參加一個夜宴。

宴席上,按老規定,大傢一邊飲酒,一邊欣賞歌舞。

表演節目的歌妓中,有一女子,梳流行的墮馬髻,貌美絕倫,薑皎不由問身邊的一位官員:“這是誰傢的歌妓?”

那位官員搖搖頭,問另一位官員,後者也說沒見過。

薑皎感到好奇。禪定寺的夜宴他總參加,跟那些歌妓也算得上比較熟瞭,怎麼獨不認得眼前這女子?那女子跳舞時,不時凝視著薑皎。過瞭一會兒,薑皎發現,那女子不是有時凝視於他,而是自始至終凝視於他,尤其是在舞動長袖、轉身回首時,那一瞥更是滿帶深情。

薑皎望著那張臉。

那是一張多麼美艷而白皙的臉。

望著望著,薑皎竟下意識地出瞭身冷汗。這時,女子一路舞動著,捧得美酒獻於案前,薑皎幹笑瞭一下,一飲而盡。

薑皎打量著眼前的女子,發現一個細節:無論跳舞時,還是向客人敬酒時,女子從沒露過手。這讓薑皎感到納悶兒,他再與身邊那位官員低語:“她怎麼從不露手?”

還沒等該官員答話,另一位官員說:“還真是如此,莫非是六指?”說話間,那女子又上來敬酒,懷疑女子為六指的官員忍不住站起身。《酉陽雜俎》記載如下:“薑楚公常遊禪定寺,京兆辦局甚盛。及飲酒,座上一妓絕色,獻杯整鬟,未嘗見手,眾怪之。有客被酒戲曰:‘勿六指乎?’乃強牽視,妓隨牽而倒,乃枯骸也。薑竟及禍焉。”

故事陰森如此。

轉瞬間,美艷的女子變成骷髏。

當時,唐玄宗迷戀武惠妃,欲廢除王皇後,但又不敢草率而為。薑皎作為近臣,得知瞭皇帝的想法,後突然頭腦發昏,把消息走漏瞭,引得大臣皆知,隨即公開反對,搞得玄宗非常被動,於是一氣之下,把薑皎貶至天高水遠的廣西。還沒走到那裡,薑皎就在途中死去瞭。

雖並非薑皎拉視那紅粉骷髏,但最後仍兇兆及身瞭。至於那名親手拉視且笑其六指的官員,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遭遇當比薑皎更慘。

現在的疑問是:女子為什麼不露手?按故事去推測,現形後她是一具枯骸,也就是說,雖然她別的部位已經肉色豐腴,但兩隻手還是枯骨的樣子。正因為如此,無論跳舞時,還是斟酒時,始終把兩隻枯手藏在袖子裡。接下來,有兩個推測:作為白骨之鬼,在幻化為人形時,不是一下子就長上肉,而是分層次地長肉,最後長肉的當是雙手;另一個推測是,無論她怎麼修煉,作為它這一類冥鬼,雙手都不可能長上肉。不過,遍查有關鬼怪的知識,我們暫時還沒發現有這種說法。

在這個轉瞬即逝的故事中,對那女子最後的目的我們一無所知。或許她隻是路過,或許她以枯骸之身輾轉於長安的各個夜宴,已經有一段時間瞭……

還是繼續說說倒黴的薑皎吧。

薑皎還沒富貴時,好遊獵於山川,每次都驅犬架鷹,要不說最善於畫鷹呢。當時,他身在潞州。一次打獵還傢,發現有僧人在門前化緣。薑皎很爽快地拿東西給僧人。吃完後,僧人說:“君必能大富貴。”

薑皎問:“如何才能大富貴?”

僧人望著臂上架著鷂鷹的薑皎說:“見到貴人即可。”

薑皎又問:“貴人何在?”

僧人說:“跟我走即可。”

薑皎遲疑,最終還是策馬跟行,路上便遇到瞭當時也在潞州的臨淄王李隆基。

當時隆基也在打獵,看到薑皎臂上架著鷂鷹,就拉他一起打。此時,僧人已不知去瞭哪裡。幾天過後,李隆基專門拜訪作為打獵高手的薑皎。後者記住那僧人的話,對李隆基崇禮有加。

李隆基離開潞州那一日,當地官員都去送行,但卻不見薑皎。等李隆基出城至渭水之北,卻見薑皎在路邊搭著帷帳為其餞行。後來,薑皎果為李隆基提拔,及至李隆基成為皇帝,薑皎助其殲滅太平公主,得瞭大富貴。

對後世來說,薑皎名氣不算大。不過,他有個彪悍的外甥:李林甫。

《唐朝詭事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