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陷害

薑雪寧又不傻,作弄人得有個度,何況還是對著謝危呢?雖覺得此人對自己的態度和想象中不大一樣,可她卻不敢因此太過得寸進尺,畢竟她不知道謝危的度在哪兒。

是以乖覺地應瞭下來,說什麼再也不敢。

謝危也真沒同她計較,隻不緊不慢地走在她前面,回瞭奉宸殿。

眾人三天前都是看著薑雪寧學琴愚頑觸怒瞭謝危被留堂,如今看她一副低眉順眼模樣跟在謝危後面回來,真跟三伏天裡吃瞭冰一樣,莫名地渾身舒暢。

想她囂張跋扈時多得意?

有燕臨護著,還有長公主保著,可架不住這位謝先生是當朝帝師,連長公主也不敢開罪的人物,任薑雪寧再厲害,彈不好琴還不是被謝少師治得服服帖帖?

就連樂陽長公主見瞭都忍不住生出幾分心虛的同情:她知道謝先生於治學上是個嚴謹的人,萬不可能對誰網開一面,寧寧被他拎著單獨學琴,還不知謝先生要如何嚴厲對待,她又會過得多淒慘。

可對此她也無能為力。

此刻便在心裡想:沒關系,沒關系,以後再對寧寧好一點,補償起來就好!

薑雪寧抱著琴從外面走進來,初時還不知這幫人心裡都是什麼想法。

但等到謝危聽得她彈瞭一聲琴立刻叫她停下,坐一旁靜心不要再彈時,她一掃周遭人的神情,才恍然明白瞭幾分,這幫人都以為她在謝危那邊混得很慘?

直到下學,她都沒敢再摸琴一下。

結束時候,謝危從她身邊走過,照舊居高臨下地看瞭她一眼,全無方才在偏殿中的平和與耐心,分外冷淡地道:“學琴,一要戒躁,二要靜心,三要勤練。這三樣你一樣沒有,自明日起自己每日到偏殿練琴,學不好便不要留下瞭。”

薑雪寧目瞪口呆。

謝危這人怎麼變臉比翻書還快?

她莫名有一種拍案而起的沖動,然而抬起頭來竟對上謝危一雙含笑的眼,一時怔住,沒反應過來。但謝危留下這話也不再說什麼瞭,徑直抱琴出瞭殿去。

見著人走瞭,殿裡其他人才議論紛紛。

樂陽長公主義憤填膺地走到薑雪寧身邊道:“謝先生要求也太嚴厲瞭些!他怎麼能這樣說你呢?”

周寶櫻也鼓著腮幫子點瞭點頭:“是啊,寧姐姐真的好可憐哦,我們初學琴的時候都是從不會才到會的呀,謝先生好過分的……”

連姚蓉蓉看著她的神情都帶瞭些同情。

至於尤月陳淑儀等人,雖依舊是惡意未除,總有些冷嘲熱諷,可看著薑雪寧時卻不再是那種眼中釘肉中刺嫉妒得入骨的感覺瞭。

她們仿佛從這件事上找到瞭點優越感。

於是看她的目光裡偶爾便帶上一種高高在上的輕視,甚至常有點玩笑似的虛偽的同情,有許多話也不避著她才講,而是當著她的面轉彎抹角地講出來,算是把往日暗地裡的東西放到瞭明面上。

就這般持續瞭幾日。

薑雪寧發現自己雖然時不時要被其他人刺上那麼幾句,且跟其中幾個人依舊有解不開的過節,但被其他幾個人同情著可憐著,竟也能夠一種怪異的處境融入眾人之中瞭。

於是她忽然學到瞭。

薑是老的辣。

狐貍還是姓謝的狡詐。

退一步,讓人以為她處境淒慘,雖然仇恨無法消弭,卻可使原本處處針對敵視她的人放松警惕,甚至能讓那些原本偏向中立的人因為同情她而走近她。

不愧是將來能謀反的料啊……

人心玩弄於鼓掌,還不露半點痕跡。

所以這一日,坐在茶桌對面,喝著謝危親手沏的茶,薑雪寧覺得,她其實在謝危這裡混得有點如魚得水的事情,還是不要告訴她們瞭。

燕臨縱容她,沈芷衣偏寵她。

這兩人固然都是對她好,可也輕易將她推上風口浪尖;謝危明面上打壓她,苛責她,對她不好,反倒化解瞭旁人對她的敵意。

那一天後,國史館總纂張重便再也沒有在奉宸殿出現過。

聽小太監們議論,說是告老還鄉瞭。

教《禮記》的新換瞭一位姓陳的夫子,喚作“陳籌”,規規矩矩地給她們講書,既不媚上也不欺下,且大約是有張重作為前車之鑒,對著她們是格外地耐心,有問必答,有惑必解。

至於教《詩經》的那位總捧著蕭姝誇的趙彥宏趙先生,沒過兩日也倒瞭黴。

起因是他留瞭作業,叫她們寫首五言詩來看看。

下學後薑雪寧便去謝危那邊學琴,照舊是心不靜,被謝危叫瞭坐在琴邊,發呆時卻忍不住為那五言詩發愁。

謝危便問她愁什麼。

她說瞭學詩的事,道:“趙先生學識固然好,可旁人的學業再好他也不誇一句,我雖不喜歡陳淑儀,可她詩詞筆墨還真未必差瞭蕭姝去,趙先生眼裡好像就蕭姝上佳,長公主殿下排第二,旁人就是那野花野草不作數。我頂多讀些文章 ,不愛彈琴也作不來詩,趙先生本就看我不起,到時勉強寫出來怕是又要貽笑大方……”

謝危看瞭她一眼,沒說話。

薑雪寧便醒悟過來:“我不是打小報告,也不是要給趙先生上眼藥,這不先生您自己問的嗎?”

謝危莫名笑瞭起來。

他正拿瞭刨子刨那塊挑出來做琴的櫸木,笑過後卻將木與刨都放下瞭,略一思量,走過去拿起書案上的鎮紙,在原本被鎮紙壓住的幾頁澄心堂紙裡翻瞭翻,抽瞭一張出來看片刻,便遞給薑雪寧,道:“這幾句你拿去,謄抄後隻說是你自己寫的,屆時看趙先生怎麼說。”

接過那一頁澄心堂紙,看見上面那四行詩的瞬間,薑雪寧腦海裡隻冒出瞭上一世尤芳吟同她玩笑時提起的四個字:釣魚執法。

當然這話她不敢對謝危說出口。

何況說瞭謝危也未必知道。

是以規規矩矩地接瞭這首詩,過沒兩日上課便拿去坑趙彥宏。

也是那趙彥宏不知國史館總纂張重倒黴的內情,見瞭薑雪寧謄抄的這詩隻瞥瞭兩眼便道:“光押著韻有什麼用?簡直狗屁不通。尤其‘空山不辨花’一句不知所雲,前面還在空山一眨眼就‘一庭暗’,的確是切瞭題,有月有山有花有雲有風,可也太不入流!”

那一刻,薑雪寧是同情他的。

因為謝危教琴,就在他後面,那一日又來得蠻早,坐在正殿角落裡喝茶,正正好將這話聽瞭,一副頗為驚訝的神情,忽然道:“趙先生,這詩謝某可否一觀?”

那詩寫的是:

夜月明如玉,空山不辨花;

雲來一庭暗,風去百枝斜。

謝危看瞭不說話。

趙彥宏還不知自己攤上事兒瞭,問:“謝先生以為如何?”

謝危將詩稿遞還,神情古怪:“我倒不知這詩原來不入流,有這麼差。”

趙彥宏終於聽出話鋒有點不對來,添瞭幾分忐忑:“您的意思是?”

“哦。”謝危一副不大好意思的模樣,勾著修長的食指,在自己挺直的鼻梁上輕輕一搭,歉然一笑,“趙先生見笑,此詩實是區區不才在下舊日之戲作,胡亂謅成,上不得臺面,豈敢班門弄斧,肆意評判?”

趙彥宏當時就傻瞭。

謝危卻演得真真的,面容一拉便看瞭薑雪寧一眼,道:“想來是寧二姑娘在偏殿裡同我學琴的時候見著,順手‘借’走瞭吧?”

事後倒沒聽說謝危如何。

隻聽人說那趙彥宏回去之後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夜裡對著燈盞嘆氣,白天見瞭人恍惚,第二天便向上頭請辭不敢再教長公主,又自請調瞭外職,沒逢上合適的缺,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講竟隻撈著個六品的閑散朝奉郎,自個兒還格外慶幸。

薑雪寧以為事情就這麼過去瞭。

沒想到今日一早就聽姚惜、陳淑儀等人議論,說聖上追究此事,發瞭火,由一個張重一個趙彥宏,牽扯出一幹黨附之事,撤瞭許多人的職,包括原掌院學士在內,卻另任謝危為新的翰林院掌院學士,肅清不正之風。

人人都道謝先生是越發顯赫瞭。

薑雪寧卻覺得此事從頭到尾都在謝危謀算之中,連奉宸殿講學先生們這點小事都能拿來做出文章 ,又在朝中上個臺階,到底不可小覷。

謝危坐在茶桌這一頭,待那滾水在壺中浸得片刻,便將壺中水傾入茶海中,而後揭瞭茶蓋起來,嗅聞蓋上留香,抬眸見她神遊天外,淡道:“這幾日來叫你靜心,你半分竅門沒學著,隨時發呆走神的功夫倒越見深厚。到如今我都有些懷疑,寧二姑娘這團敗絮裡說不準沒藏什麼金玉。又瞎想什麼?”

薑雪寧這才回神。

她倒覺著這些天每日正殿裡靜坐一時辰,偏殿裡靜坐一時辰,原本坐下就憋不住躁得厲害,現在能坐下來就開始神遊天外,已經是一種長足的長進瞭。

可也不敢同謝危頂嘴。

她咕噥:“謝先生高升,多成瞭掌院學士,比我爹都厲害瞭,學生替您高興。”

這段日子她嘴還怪甜的。

隻是此事於謝危而言卻沒面上那麼簡單。

借奉宸殿中為樂陽長公主講學的這幾位先生清洗翰林院,實在是情勢所迫,便是做得再無痕跡,為有心人註意也難免覺得他工於心計,急功近利。

實是不得已而為之。

若有時間,他可以做得更不著痕跡,可玉如意一案越查越緊,腥風血雨不日便將到來,他再不握著點什麼實在的權柄,焉知不會失去對全局的掌控?

謝危並不解釋,隻垂瞭眼簾,道:“宮中用紙皆有定例,頗有忌諱處。你那邊內務府送的都是冰翼紙和白鹿紙,前些日我給你的那頁卻是宮裡澄心堂儲的紙,明日你來記得帶瞭放回我處,免得叫人見瞭生事。”

這樣小的細節他都要註意,也不怕操心太多將來頭禿?

不過薑雪寧也知宮中一言一行都要慎重,腹誹歸腹誹,這件事卻是記在瞭心裡。

喝過茶,外面有個面生的小太監來給謝危送邸報。

她見那太監似乎有話要講,便躬身辭瞭謝危從偏殿裡出來。

回仰止齋的時候,隻見著慎刑司的人從內宮的方向拖瞭好幾名塞瞭嘴的太監經過,個個身上帶傷,奄奄一息,一看便知是受瞭酷刑,不知要怎麼發落。

薑雪寧便不敢再看,埋頭順著宮墻腳下走過。

山雨欲來的氣息忽然就籠罩瞭整座宮闈。

但她想仰止齋中都是伴讀,該與如意案扯不上關系。

誰知道就是這一晚,眾人都坐在流水閣裡溫書的時候,一名持著拂塵的太監陰冷著一張臉,竟帶著浩浩蕩蕩一幫人闖進瞭仰止齋,手一揮便道:“都給咱傢仔細搜!”

一幫伴讀大都沒有見過這樣嚇人的場面,一時驚慌失措。

薑雪寧也意外極瞭。

她可不記得上一世如意案的時候有人來搜查過仰止齋。

還是蕭姝尚顯鎮定,也或許因為姑母便是太後,所以格外有底氣,隻向那太監問道:“敢問公公,這是出瞭什麼事,又是要搜什麼?”

那太監是新任的內宮總管太監汪荃。

他對蕭姝倒是恭敬,還瞭一禮,笑起來道:“想來諸位伴讀都聽過瞭風聲,前幾日內務府裡竟有人敢在獻給太後娘娘的玉如意上刻謀逆之言,惹得聖上盛怒,這幾日連番追查,清理瞭不少人。但也不知宮中藏污納垢如何,這仰止齋也是宮中一處居所,咱傢依聖上口諭與太後娘娘懿旨,例行來搜上一搜罷瞭,還請諸位不必驚慌。”

話雖是如此說,可他帶來的那幫人搜查時卻不見半分客氣。

瓶瓶罐罐都掀瞭個底兒朝天。

凡有書籍文字也要一一看過。

薑雪寧瞧著這架勢便是眼皮一跳,忽然想起那頁澄心堂紙還被她壓在匣中,不由有些擔心起來。

沒一會兒眾人的房間都搜過瞭。

大多都報沒問題。

眾人皆松瞭口氣,隻道是此案例行搜查罷瞭。

可就在她們剛將心放下來的時候,一名搜查的太監匆匆從廊下走來,手中捧瞭一頁紙,遞到那汪荃的手中,然後附耳上去低聲說瞭什麼。

汪荃一見那頁紙上之所寫,便道一聲:“好哇!”

他抬起頭來掃視眾人,隻問:“哪一位是薑侍郎府上千金?”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落在薑雪寧身上。

隔瞭一段距離薑雪寧看不清那太監拿的是什麼,隻以為是謝危先前給她的那頁澄心堂紙,便想該來的躲不瞭,怕要費一番心思解釋。

於是站瞭出來,回道:“我是。”

那汪荃上下打量她兩眼,冷笑一聲:“好膽子,敢做敢當!來人,把這亂黨給咱傢抓起來!”

亂黨?!

薑雪寧瞳孔劇縮,一時沒反應過來,已被兩旁的小太監按上來扭住瞭手。

她不敢相信:“公公血口噴人,臣女如何成瞭亂黨!”

汪荃隻將那頁紙向她一翻。

哪裡是謝危那頁澄心堂紙?

是一頁在宮裡再常見不過的白鹿紙,上頭用筆寫著兩行字:三百義童,慘死何辜?庸帝無德,敢稱天子!

這一刻薑雪寧遍體生寒。

仰止齋裡人影幢幢,燈火煌煌。

她轉過臉來,看著昔日與自己同為伴讀此刻也同立在此處的其他人,竟覺得來搜查的那些太監們提著的燈籠太晃眼,照在她們的臉上,都一片模糊,叫她看不分明瞭。

《坤寧(安寧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