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到底鐘情

圓圓的木棍在砧板上搟著,一隻手熟練地轉動,面皮便在拉扯擠壓下慢慢變得透薄。

蔣氏是想簡單地下一鍋餛飩。

隻不過面皮搟著搟著,就聽見書房那頭傳來的哭聲,她頓時一怔,不免有些憂心,有些遲疑地朝著窗外張望。

自傢這根木頭,往日幾乎與女子沒什麼交集。

那位薑二姑娘……

莫不是傳言中與他有些瓜葛的那位?

當時蔣氏還以為這是謠傳。

街坊鄰居們打趣,她也隻說,倘若真有點什麼首尾,以那小子悶頭隻做不說的脾性,該是一早就中意瞭人傢,早晚會娶回傢來的。

沒料想人傢姑娘找上門。

瞅他那消沉樣,對人傢姑娘十分在意,隻是那不冷不熱的態度,叫她這個當娘的看瞭都生氣,活像是吞瞭黃連。

也不知說瞭什麼,還引得人傢哭起來。

蔣氏看那姑娘倒是賞心悅目,也不去想是不是姑娘對自己的兒子不好,反琢磨這兒子又臭又硬,半點不開竅。

爐子上燒瞭水。

面皮也搟夠瞭。

她算瞭算時辰,怕裡頭那位姑娘早晨來時沒吃飯,也不好進去多問,索性多包幾隻餛飩,一個個飛快地捏瞭,等著水滾沸後丟進去。

書房裡哭聲,過瞭好一陣才小下來。

薑雪寧坐在地上,抱著自己的膝蓋,眼神空茫地落在張遮那顏色沉冷的袖袍邊角上,隻感覺到瞭命運的弄人。

曾以為,重生便可挽回一切,重頭來過。

可怎麼能夠想得到——

她最在意、最不想傷害的人,也帶著記憶歸來呢?

在她哭的時候,張遮沒有說一句話,隻是陪在她身邊,任由那一聲聲的飲泣將他心肺撕裂,給予他一種強烈的存活於世的感覺。

唯痛苦與磨難最深刻。

也唯有在面對她的時候,那些素日裡都深深壓抑在冷肅軀殼之下的、鮮活的喜怒哀樂、貪嗔癡怨才會爬上來,讓他感知到,一日一日無法自拔。

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代價,卻太過慘烈。

連回想都仿佛蒙瞭一層血色。

那日夜深的宮中長道,她低垂瞭眉眼,放低瞭姿態,扯瞭他的衣袖,騙他說從此以後就當個好人,隻懇求他幫幫她。

宮廷裡危機四伏。

蕭姝有孕,她與蕭氏鬥得正狠,陷入太深,在那個位置上,抽身已不能夠,而輸意味著死。

周寅之是她的心腹。

心狠手辣,結黨營私。

無論出於法,還是出於理,他都沒有理由放過此人。該要趁著對方結黨營私、賣官鬻爵的事情被人挖出,將其一網打盡,方不負自己治律多年、清正一生。

可三司會審的那一日,他高坐在堂上,看著卷宗上那一條條的罪證,提瞭筆,卻久久未能落下——

一旦定罪,周寅之固然可除,可薑雪寧與此人捆綁已深。

周寅之倒,等於她死。

他不僅是在斷案,也是在斷她的生死!

那是張遮入朝為官近十年來,第一次下不瞭筆,也是唯一的一次徇私……

然後萬劫不復。

他永遠也忘不掉,在飄蕩著陳腐與血腥味的牢獄裡,與他相熟的獄卒帶著不忍,悄悄遞傷藥給他時,告知他母親的死訊……

蔣氏獨居,身子本就不好,乍聞他身陷囹圄,傷心欲絕,卻要強撐著為他伸冤,把衙門裡的冤鼓都敲瞭個遍,哭著對人說:我養出來的兒子我知道,他做不出這樣的事情來!他是清官,他是好官,他對著他父親的靈位發過誓的……

可無人理會。

她在傢中無人看顧,早晨下臺階時一跤跌倒,再也沒能起來。

足足過瞭七八天,街坊鄰居才發現瞭異常,搭瞭梯子爬上墻朝院子裡看,才發現。撞開院門進去,人已經……

張遮永遠不敢去想那場面。

為人臣,他不忠;

為人子,他不孝!

別說在母親跟前盡孝,母親的喪事還是朝中的同僚冒天下之大不韙幫瞭忙,而他這個身受母恩的兒子,卻連出去送個終都做不到。

薑雪寧頹坐著,一動也不動,心喪若死地問他:“張大人,你該恨過我吧?”

張遮說:“恨過的。”

薑雪寧道:“該是如此。”

張遮一陣沉默,然後才慢慢道:“可我怎能恨你?不忠的是我,不孝的也是我;愛你的是我,害你的還是我。到頭來,隻好怨憎自己。娘娘,張遮哪裡有那樣好呢?他為你迷瞭心竅,背棄原則,枉顧律法,成瞭這渾噩世間一介庸碌昏聵的凡夫俗子。不要再惦記他瞭,他隻是一個不敢再去愛的懦夫,他不值得。”

薑雪寧抱著膝蓋,搖頭哽咽:“不,是我不值得……”

是她太壞瞭。

身在深淵,貪慕他的高曠,嫉妒他的清正,伸出手去把他從高高的山巔拽下,沉進瞭不見底的地獄,毀瞭他的一切,縱她想以命相抵,又怎能償還?

他們之間隔著好與壞,悖逆與忠孝,還有那本不該有的牢獄之災,酷烈之刑,甚至還有著活生生的人命……

縱然都重生瞭,又能如何?

那些過往,實在太痛,太慘烈,連她午夜夢回時都要難過不安,張遮偶然想起又會是何等煎熬苦楚?

神仙眷侶也會吵架。

縱她與張遮在一起,又怎知他日不會因些許不快,便互揭傷疤,或在某一個瞬間,無意地傷害?

兩個人都記得過往,太脆弱瞭。

薑雪寧道:“你不想我知道,你也重生而回,是不想我愧疚,願我自在。可我愛的,偏偏是你。我要怎樣才能不去追逐你,不來找尋你?我心安理得,以為一切可以重頭來過,就想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沒想到,倒叫你一番努力全白費。你太瞭解我瞭,張遮……”

張遮寂然無言。

薑雪寧卻覺自己從未有如此難過的時候:“你不是懦夫,我才是。”

倘若兩個人要在一起,這樣的秘密,張遮怎能瞞著她一世?

到時再知道,她如何承受?

可若早早告訴她……

她又怎麼能心安理得、毫無愧怍地去愛他,想他、追逐他?

前世她怎麼對待謝危,這世便會怎麼對待張遮。

前世她當瞭高高在上的皇後,可謝危卻因為當年與她一道上京,而知道她不過是個言行粗鄙、什麼也不知道的鄉野丫頭。於是她厭棄謝危。倘非因他位高權重,或恐早找瞭個理由將他貶謫出京,一點也不願想起那些不願回首的往事。

這世她要重新當一個好人,可重生回來的張遮,卻見過她所有的壞,所有的不堪。她明明愛這個人,卻害得他身陷囹圄,寡母亡故,清譽折毀。一見著他便覺自己壞,一念著他便要生愧,又怎能承受住熬煎,時時願意見他呢?

對謝危是厭;

對張遮是愧。

可本質上並無什麼差別,她都不願意去面對過去那個不堪的自己,也不敢再對著張遮走近哪怕一步。

薑雪寧抬起頭來,望著他,才發現眼前這一張清冷的面龐,這一雙沉靜的眼眸,的的確確與上一世毫無差別。

還有他與後來一般的字跡。

那麼多的蛛絲馬跡,隻是她一點都沒有發現罷瞭。

可是……

一種恐懼忽然浮上心頭,薑雪寧濃長的眼睫都被眼淚浸濕,聲音顫瞭顫,問他:“不,不對。那日他們逼宮,朝上那些清流都上書要我殉葬,交出傳國玉璽。我答應瞭,謝危也允諾瞭我,不會殺你,你怎麼會與我一般……”

怎麼會與她一般重生?

這一刻她心底恨意陡然鉆出,身體繃得緊緊的,立時要起身:“他食言瞭,謝居安他失信於我!”

然而,一隻寬大有力的手掌,卻輕輕將她拉住。

張遮靜默地抬眼。

隻想起那日那位已傾覆瞭朝野、掃清瞭六合的太師大人,來到他無人問津的牢房,風輕雲淡似說出的那番話……

他凝望著薑雪寧。

手還拉著她的手。

過瞭許久,才慢慢道:“沒有。”

謝居安沒有失信。

薑雪寧頓時愣住,從高處看向張遮。

那一雙清明的眸底,倒映著她的身影。

可她腦海裡卻亂糟糟的。

直到一個想法劃過,她喉嚨裡都跟堵瞭沙、卡瞭刀一般,淚珠撲簌順著面頰滾落,艱澀道:“你……”

倘若謝居安沒有失信於她,那麼隻有一種可能——

張遮安靜地道:“國有律,傢有規。王子犯法,罪同庶民。張遮是個罪人,判詞也已寫下,罪由律定,刑由法處。情不可移法,我錯得已經夠多瞭,罪當處斬,憑何幸免?”

沒有人忍心為他寫判詞。

所以他自己寫瞭。

罪狀與律例,一應完全,核準秋後處斬。推上刑臺,天地蒼茫,鍘刀一落,身首異處,血濺三尺罷瞭。

薑雪寧終於站不穩,重新跌坐下來,怔怔地望向窗外。

是啊。

那可是張遮啊。

她以舊恩相挾,要謝危放過張遮,可張遮治律一生,又有何處愧對於人呢?既然親筆寫下瞭自己的判詞,便是自認其罪,縱然放在面前的是生與死,他也會選後者。

所以她才會喜歡他。

薑雪寧忽然覺得好累好累,眨瞭眨眼,才問道:“謝危後來可算得償所願,登基當瞭皇帝吧?”

與其說是個問題,不如說是句感慨。

畢竟他謝居安那樣強的本事,滅蕭氏,誅皇族,染得半座京城都是血,最終傳國玉璽也拿到瞭,登上皇位何等易如反掌?

可沒料想,張遮久久地沉默,竟然說:“沒有。”

薑雪寧疑心自己聽錯。

她看向張遮。

張遮想起自己上一世從入獄到秋決那段時間聽聞的事,卻道:“都過去瞭。娘娘,那些答案,都已經不再重要。”

薑雪寧恍惚如夢。

蔣氏已經煮好瞭餛飩,猶豫再三,還是遠遠去叩瞭門。

薑雪寧手忙腳亂起身,隻覺狼狽。

她實在無顏面對這位上一世為自己連累亡故傢中的婦人,不敢多留,擦瞭眼淚便要告辭離開。可張遮卻拉住瞭她,朝她道:“留下來,一道吃個早飯吧,娘該多煮瞭一個人的。”

一碗普通的餛飩,面皮搟得雖薄,卻也沒用什麼珍貴的食材,不過是剁瞭肉餡,混瞭胡椒,點瞭薑末。煮好後,盛到碗裡,撒上蔥花,略點瞭些幹蝦,米醋。

碗也隻是普通瓷碗。

端上桌來熱騰騰一片白氣。

薑雪寧人偶似的同張遮、蔣氏坐到桌前,拿起筷子,卻有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

蔣氏時不時打量二人,卻擔心這位穿著打扮不俗的姑娘吃不慣這麼粗的東西,有些拘謹:“早也不知有客來,買瞭魚回來吧,做著又太花時間。也就糊塗著包瞭碗餛飩,實在不怎麼上得臺面……”

薑雪寧心中酸賬。

她霧氣裡張著朦朧的淚眼,隻道::“沒有,伯母做的東西,很好吃。”

張遮坐在她旁邊,沉默寡言。

尋常百姓,市井人傢,煙火裊裊。

卻無一處不透著脈脈溫情。

一口熱湯喝下去,便熨帖到心裡,薑雪寧隱約明白他為什麼留自己吃這一頓飯,是想她釋懷。一顆一顆餛飩往嘴裡吃著,越吃眼淚卻越往下掉。

張遮知道她慣來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少食多餐,在宮裡便愛折騰那些廚子,食量向來不大。

可她吃瞭大半碗還沒停下。

他心裡便生出一種無來由的隱怒,看不得她如此為難作賤自己,伸出手來拿走瞭她的竹筷,擱到一旁,開口時卻心軟得一塌糊塗,隻低低道:“夠瞭,不要再吃瞭。”

薑雪寧卻緊緊壓住自己心房,卻覺難以面對。

蔣氏看出端倪,忙擱下碗筷道:“是啊,我們傢小門小戶沒有那麼多規矩。是我擔心姑娘大早來,肚子餓,所以添得多瞭些。吃不完便擱著,沒有什麼失禮的。”

她不說話還好。

一說話,薑雪寧已泣不成聲。

蔣氏手忙腳亂:“哎喲,可別哭可別哭!我就知道,我傢這根木頭,從小爹去得早,孤僻寡言,不討人喜歡,我盡管著他學業,卻也沒個人教他怎麼討女孩子歡心!姑娘你可快別哭瞭,受瞭什麼委屈,都告訴我,看我不回頭修理他!”

薑雪寧哭得笑起來:“張大人可壞瞭。”

張遮靜靜看著她,心如刀絞。

蔣氏哪知道他們之間的恩怨,立時橫瞭張遮一眼,又道:“你都告訴伯母,可別悶在心裡,這天底下哪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我讓他給你賠禮道歉。”

薑雪寧看向張遮,輕如夢囈般道:“張大人壞就壞在太好瞭,您也太好瞭……”

蔣氏愣住。

薑雪寧卻知自己來得已經夠久,站起來,隻向蔣氏深深地躬身一禮,被淚水洗過的眼眸格外清澈,道:“多謝伯母款待,我出來未曾知會傢裡人,該要告辭瞭。”

蔣氏不明所以。

張遮卻道:“我送你。”

他走在前面,拉開瞭門栓,打開瞭院門。

薑雪寧同他一道走出。

塵世的喧囂忽然撲面而來。

她站立良久,忽然返身抱住瞭張遮,緊緊地,在他胸懷裡閉上眼:“就抱一會兒。”

張遮終究沒動。

薑雪寧說:“張大人,你這樣好,要我往後怎麼把你忘瞭呢?”

張遮回答:“遇見更好的。”

薑雪寧委屈:“你騙我,沒有比你更好的。”

張遮便默然,過瞭會兒才道:“那便遇到一個更合適的。”

薑雪寧貪戀這點溫度。

就算是前世,也沒有靠得這樣近過,因為她是皇後,他是臣子;這一世分明靠得最近,卻也是最遠,因為他們都沒有勇氣,頂著血淋淋的過往,當做什麼都不曾發生一般相愛。

她笑:“我喜歡的才是合適,若不喜歡,哪兒有什麼合適?”

何談“更合適”呢?

張遮久久無言。

薑雪寧抬起頭來,卻道:“你低頭,我就告訴你一個秘密。”

張遮看她半晌,依言低下頭。

她便踮起腳尖,懷著無限眷戀地去輕輕啄吻他眉心。

這一次,是她僭越他。

然後退瞭三步,安安靜靜地笑起來:“不管你怎麼想,其實打從避暑山莊裡遇到你,看見你不識好歹要避嫌,寧肯出去淋雨時,我便想占有你。這麼個不解風情的朝廷命官,憑什麼不能為我所用?隻是可惜,我動瞭心,一敗塗地,你也沒有贏。所以我屬意你,不是因為你救我,護我,也不是因為愧怍,而是一見鐘情。”

她以為張遮會愣住。

可沒料到,他脈脈註視她,竟然也笑瞭一笑,慢慢道:“我知道。”

此一時真是千愁百感交織到瞭心底,無盡地流湧,可最終燦爛起來。

她仰著頭不想再掉淚。

故作不在意地哼一聲道:“笑起來這樣好看,往年卻對我吝嗇得很,連點好臉色都不給。我走瞭!”

張遮道:“好。”

薑雪寧又道:“雖然這天底下比本宮好的姑娘沒幾個,可本宮允許你找個不那麼好的,別虧待瞭自己,看著可心就娶回傢吧。”

張遮也道:“好。”

卻沒有告訴她:天底下心性比你好姑娘很多,可我都不愛,也都不想娶。

薑雪寧話說完瞭,才又說瞭一句:“我真的走瞭。”

張遮還是道:“好。”

薑雪寧罵他:“不解風情,又臭又硬,爛木頭一根!誰喜歡上你都是倒瞭黴,迷瞭心,瞎瞭眼!””

張遮沒回嘴。

薑雪寧一跺腳走瞭。

可張遮立在後面,看見她繃著身子走出去十幾步,倒瞭胡同口時終於沒繃住,肩膀聳動起來,舉起手抬起袖,往臉上擦。

經過的人都詫異地看她。

她一路走出瞭胡同口,被天光照得慘白的身影,這才漸漸為人影和聲音淹沒。

張遮心像是被人剜空瞭。

蔣氏從裡面走出來,看瞭半晌,打量打量佇立在原地的張遮,試探著道:“我看,這位姑娘倒是很好啊。”

張遮寂然道:“是很好的。”

可終歸不是他的。

蔣氏循著他看的方向看去,卻不由茫然。

《坤寧(安寧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