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十二月中旬,跟PMDA的事前面談正式舉行。

地點在地鐵國會議事堂前站步行幾分鐘的霞關某大樓內。出席人員有一村、櫻田,以及佃制作所的佃、山崎、立花和加納。

事前面談的約定時間是上午十一點半,也就是還有五分鐘。

他們被領到一個房間,窗外就是冬日晴空下閃閃發光的霞關大樓群,可是佃現在無心欣賞景色。就連身為醫生,已經有過數次面談經驗的一村,也隻顧著緊張地盯著資料。

“各位久等瞭。”

八人準時進入房間,眾人交換名片。

領頭的審查員名叫山野邊敏,看起來四十出頭。而頂著專員頭銜的負責人全都是年長男性,證明一村說的沒錯,這些都是醫療器械廠商的前從業人員。

“那就請你們開始說明吧。”

負責主持面談的人名叫瀧川,可能是這裡年齡最長的。雖然聽一村說審查成員最近變得更配合工作瞭,但不知為何,瀧川那張黃鼠狼似的臉和看過來的目光給佃留下瞭截然相反的印象。

一村開始簡明扼要地說明人工瓣膜研發的意義和現狀,他的講述流暢而清晰。待一村介紹完自己根據臨床經驗提出研發計劃,並推進到實驗階段的過程後,換上櫻田就新素材開發方面進行簡單補充。如此一輪介紹結束後,山野邊敏開口道:“感謝兩位的說明,情況我基本清楚瞭。”

下一個流程是提問交流。審查組提出的問題都很基礎,沒有讓繃緊神經的佃感到危機。

這樣應該能順利完成吧,就在他產生這個想法時——

“這些基本問題都沒什麼問題啦。”

一直默不作聲的瀧川突然提高音量說道。他把老花眼鏡摘下來,將筆放到分發給審查組的資料上,目光冷冷地掃向佃一行。

“我冒昧問一句,參與這項研發的當真隻有在場幾位嗎?”

“您的意思是?”

一村不明其意,便問瞭一句。

“我隻是在想,這樣真的沒問題嗎?”瀧川道出瞭疑問,“想必各位都知道,這種醫療器械必然伴隨一定的風險。我擔心的是,萬一出瞭什麼事,僅靠你們幾位能不能承擔得瞭這個責任。且不說北陸醫科大學瞭,櫻田先生那邊不是個創業公司嗎?而佃制作所也隻是大田區的中小企業,不怕直說,這簡直是吹一口氣就能掀翻的規模嘛。以這個傢底去研發醫療器械,負擔會不會太重瞭?”

瀧川的語氣越來越不客氣,最後直接用下巴指著桌子另一頭的佃等人問道:“不是嗎?”

“目前能否請您先不考慮失敗賠償等事宜呢?”一村說。

“老師,那怎麼能行呢?!”他的態度愈發不耐煩瞭,“我認為,醫療器械的研發者必須擁有一定的社會基礎,尤其是四類器械更是如此。這可不是一般的中小企業能輕易拿出手的東西。”

聽到這種把人看扁的話,佃差點兒要出言反駁,最後還是忍住瞭。他雖然生氣,但不能圖一時口快毀瞭這次會面。

“櫻田公司目前正在研發的新素材,是正在申請專利的尖端技術。”

面對瀧川毫無禮數的責問,一村沒有表現出憤怒,而是依舊充滿誠意。

“佃制作所則是一傢能夠為帝國重工的火箭發動機提供閥門的技術型公司。兩傢企業規模雖小,但都擁有大企業可能都難以媲美的技術實力。我認為,正是這樣的公司才適合研發臨床需要的高新醫療器械。請您理解。”

“那就把詳細財務報表拿出來啊。”聽瞭一村的說明,瀧川嗤笑道,“在提醫療器械審查之前,能把這兩傢公司的實際情況告訴我嗎?你們都沒有公開股份吧?就算跟我們說這是好公司,我們也無從考證,而且連公司名稱都沒聽說過。不如先從‘體檢’開始,再談其他吧。”

瀧川一隻手拎起發給他的資料,不屑地說:“這種東西,隻要想做,什麼人都能做出來。審查的本質啊,就是在做某件事之前,先考察是誰在做事。”

會議室裡彌漫著一片尷尬的沉默。

佃和他帶來的四個人不知從何插嘴,隻好保持沉默。

組長山野邊敏一臉僵硬地聽著,並沒有說什麼。

看來,這個瀧川雖然隻是專員,在這個組裡面卻是最有發言權的人。

他們毫無辦法。PMDA的事前面談就在這樣的氣氛下結束瞭,連修復裂痕的時間都沒給他們留。

“不是說他們很配合工作嗎?”離開PMDA所在樓層,來到同一座大樓內的咖啡廳坐下之後,山崎問瞭一句,“那個瀧川專員的態度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佃深有同感。

“真抱歉。”一村說。

“不,不應該老師您來道歉啊。”佃抬起右手說,“我認為您的講解非常精彩,同時也很氣憤這麼好的講解竟然都白費瞭。”

“我也有同感。”

櫻田很不甘心地耷拉著頭。由於事前格外緊張,此時佃感受到瞭令人格外不快的疲勞。山崎在他旁邊一言不發,表情十分不爽。立花臉上則是毫不掩飾的震驚。就連加納都意志消沉,表情陰鬱得很。

“那個叫瀧川的專員,比組長山野邊敏審查員還威風啊,這也太奇怪瞭。”山崎憤憤地說,“他的經驗真有那麼豐富嗎?”

“肯定不是。”加納斷言道,“要是他真的經驗豐富,就不會那樣說我們瞭。”

佃認為她說得很對。

“老師,這下怎麼辦?您說這事能順利嗎?”

櫻田已表露出瞭明顯的焦躁。

“這還隻是第一回合啊。”一村鼓勵道,“今天雖然稱不上平穩起步,不過既然如此,我們也隻能迂回前進瞭。”

“您有具體對策嗎?”

櫻田目光急切,透著豁出去的神色。

“我已經向學會刊物提交瞭國外的人工瓣膜中沒有適合幼兒的尺寸,而日本國內這方面需求量很大的論文。隻要那篇論文刊登出來,贊同這項事業的人肯定就會增多,聲音大瞭,PMDA必然也無法忽視臨床對人工瓣膜的需求。”

佃心想,這條路子確實很迂回。同時他也感覺,如果非要這樣才能解決問題,豈不是證明PMDA內部存在結構性問題,或是人的問題嗎?而應付那個問題的工作,最終還是會落到他們頭上。

那些不以需求和成本作為判斷標準,一味講究自保和臉面的人最不講理,也最難伺候。

這個審查究竟是為瞭什麼——是為瞭深受疾病困擾的患者,還是為瞭個人的升遷?

如果隻講醫療器械的安全性和實驗數據也就罷瞭,公司規模大小其實跟產品的性能沒有任何關系啊。

隻要那個人一直負責審查,這個項目恐怕就永無出頭之日。

“我們重頭再來吧。”

佃對櫻田的話點點頭,心中逐漸擴散的陰雲卻再也無法消除瞭。

《下町火箭(全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