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四爺從刑堂裡出來,被頭頂正午的陽光一照才有重回人間的感覺。他舒瞭口氣,守在刑堂門口的小太監忙上前扶著他,殷勤道:“四爺腳下慢著點兒,瞧您這累得。”

他擺擺手,越過小太監往內務府大堂去。小太監巴巴的跟在後頭道:“佟三爺來瞭好一會兒瞭,就等著您呢。”

隆科多?

四爺心裡膩煩,但又不能不去應承他。進瞭大堂,果然隆科多大馬金刀的坐在那裡,身邊兩三個小太監圍著,捧茶的、捏肩的、奉承的。

一見到他進去,大堂裡的人有上前問好的,也有趕緊避出去的。

隆科多笑呵呵的放下手裡的茶盞,起身拉著他往外走:“趕緊吧,老四,我都等你半天瞭。”

到瞭外頭,隆科多才道:“我叫人盯著東暖閣呢,萬歲這會兒正好有空。”

四爺叫人帶上師爺卷抄的口供折子,揣在懷裡跟著隆科多到瞭乾清宮。一到那裡就叫太監給領到瞭東暖閣外頭。

小太監進去通報,他們站在門口候見。

不多時,陳福就出來瞭,跟隆科多和四爺見過禮就領二人進去。隆科多笑著跟陳福打招呼:“你小子如今也是抖起來瞭,好好侍候萬歲,日後說不定也能混到你梁爺爺的份上呢。”

陳福陪笑道:“承三爺的吉言。”

東暖閣裡幾扇大窗戶都關得緊緊的,門前擺瞭扇山河屏風。陳福小聲道:“開著門是為瞭通風,免得屋裡香氣太重。太醫又怕萬歲著涼,就在門前添瞭架屏風。”

兩人都點點頭,隆科多知機道:“我等也就是來給萬歲遞道折子,不敢耽誤萬歲休息。”

康熙靠在枕上,榻上還跪瞭個年輕的宮女給他揉背,小手攥成拳頭抵在康熙背上轉著圈的慢慢推。

隆科多和四爺進去掃瞭一眼,馬上就垂頭跪下瞭。

康熙劇喘一陣,像要咳嗽卻咳不出來的勁頭,也懶得說話瞭,就對陳福擺擺手。

陳福上前把折子接過來輕輕放到炕桌一側。

康熙點點頭,半天才有氣無力的說:“……下去吧。好好辦差。”

四爺和隆科多齊齊磕瞭個頭才退出來瞭。陳福跟著送出門口,隆科多出來才松口氣,道:“萬歲這樣實在叫我等憂心啊。”

陳福呵呵道:“佟三爺如此忠心萬歲,也是奴才們的福氣。”

四爺懶得聽他們在這裡你奉承我,我奉承你的,道:“舅舅慢一步,我先走瞭。”

隆科多既舍不得四爺,又想跟陳福多說幾句,從懷裡摸出個玉雕的元寶塞到陳福手裡,道:“對瞭,怎麼不見你梁爺爺?還有魏珠那小子呢?”

陳福笑得別提多憂心瞭,就跟梁九功真是他爺爺似的:“梁爺爺前些日子身上有些不大好,如今還在屋裡歇著呢。魏哥哥就是去看梁爺爺瞭。”

梁九功在皇上身上是頭一份的,出來進去都叫他跟著。這次皇上回來不見梁九功,太子的事又慢慢有瞭流言,隆科多還當梁九功已經死瞭呢。看來這老小子命還挺硬,他跟著皇上該是什麼都看在眼裡瞭,皇上還留他一條命,沒叫人賞杯酒給他,可見還是信他的。

隆科多追上四爺,悠悠道:“萬歲如今能信得著的人太少,梁九功那樣的都要留著慢慢使。”

四爺不發一語,直郡王回來後他也沒見過梁九功,也以為他叫滅口瞭,沒想到人現在還在宮裡。

隆科多嘖瞭兩聲,對四爺小聲道:“四爺,我跟你說句實心的話,現在這個時候正是你我出頭的時候。”

兩人對瞭下眼神,心中都是一樣的想法。

太子現在是廢不成,但皇上廢太子的心沒有死。如今他們做的就是慢慢把太子給磨死,等太子失瞭民心,名聲都臭完瞭,再廢才能順理成章。

下午,四爺去瞭趟宗人府。雖然皇上的意思是不肯牽連太多,隻問首惡,但被抓進來問個清楚明白的人卻不在少數。

進來的想出去也是難如登天。

太子從小就是儲君,來往的宗室親貴不在少數。而且從太子被冊立到如今已經有三十五年瞭。一點不客氣的說,最早跟太子相交的那一撥宗室裡頭,早的連孫子都有瞭。

四爺進宗人府卻不想見外人,免得叫人拉住走不掉。他就在府丞的屋裡等著,拿瞭口供就走。去的時候隻帶瞭兩個太監,沒想到口供太多,府丞不得不又叫瞭幾個人幫忙把口供全都抬到車上。

“……這麼多?”四爺不快的問道。

看熱鬧的不嫌事大!口供多就表示給太子羅列的罪名多,他隨意翻瞭一本,連個不入流的員外郎都能說太子曾經派人到他傢,對他如何威逼利誘。

太子要閑成什麼樣才能連個禮部的員外郎都看在眼裡?!

府丞拿不準他的意思,抹汗支嗚道:“這個……奴才等也是忠心辦差……”

忠心辦差。

四爺無話可說,揮退府丞押著這一車的口供送進宮瞭。

皇上肯定是看不瞭這麼多口供的,他要先找人抄錄,再摘要寫成折子才能遞到皇上面前。各部的筆帖式借來的都不少,一開始他還想過要盡量找些可信的人,但沒想到這一審,審出來的牛鬼蛇神太多,他和隆科多每天都要帶著折子去見皇上,時間不夠,隻好再加派人手。

想想他這裡就這麼多人,隆科多在外頭還不知道要鬧成什麼樣呢……

回到內務府大堂,看著一堂的人忙忙碌碌的,隻是忙的都是‘莫須有’三個字。他在戶部時,至少幹的也算是正事。

這算什麼?

四爺一曬,他又能如何?不是早就明白瞭嗎?當皇上的奴才,皇上肯用就是榮幸瞭,哪裡需要管奴才是怎麼想的?

十三在養蜂夾道跪瞭兩個月,皇上叫人問他‘忠孝’二字,不就是覺得他身為奴才,對皇上不忠,身為兒子,對父親不孝嗎?

他要是忠,就當一心為皇上效力,太子叫皇上不痛快瞭,他就該為皇上除瞭這個隱患。他要是孝,更該聽皇阿瑪的話,怎麼還能砌辭狡辯?

所以十三在皇上心裡已經是不忠不孝的人瞭。

四爺最後還是進大堂看瞭一遍,到各人的桌子前都站站,再去刑堂看看口供,出來後才能回到後面的屋子裡歇息。

蘇培盛見他回來,連忙帶著張德勝把熱水提起來,侍候四爺洗漱更衣,再小心翼翼的提醒道:“爺,都這個時辰瞭,您也該用膳瞭……”見四爺還是靠在椅上不動,他添瞭句:“李主子囑咐過奴才好幾回,叫奴才盯著您用膳。要是李主子知道奴才沒辦好差,隻怕就該罰奴才瞭……”

他一邊說,一邊哭喪著臉跪下瞭。

四爺笑瞭,起身道:“你李主子連自己身邊的人都沒打過,還會來打你?”

蘇培盛陪笑道:“李主子心慈,是奴才胡說的。爺,叫膳吧?”

“叫吧。”四爺點點頭。

膳盒很快提來瞭,還都是熱菜小炒。以前四爺在南書房時,都是從景運門傳供大臣的外膳房提膳,到底不是侍候主子的地方,不說侍候的好與壞,肯定是不夠貼心的。

現在內務府就是管著宮裡禦膳房的,雖然各有管事,但禦膳房的銀子東西卻都從內務府的手裡過,這侍候起來別提多殷勤瞭。

所以哪怕是在午後這個點去提膳,膳房的大師傅都肯侍候。

四爺本來就不愛山珍海味,叫李主子帶的也喜歡傢常小炒。蘇培盛幾次去提膳,大師傅都一個勁的說叫別客氣,他自己也有小庫房,隻要是四爺點出來的,他都能給做。還悄悄給蘇培盛塞好處,叫他透露一二四爺的口味。

蘇培盛義正嚴辭的給拒絕瞭,還是清炒芹菜、清水豆腐的給四爺叫菜。

這回一端上來,也是一道清湯白菜,一道清湯豆腐,一道幹椒牛舌,一道清炒春筍,一道炒河鮮,蝦仁黑木耳炒菠菜。四爺沒碰牛舌,倒是那道炒河鮮嘗瞭嘗,對蘇培盛道:“這個你李主子一定喜歡,叫他們再做一份送到圓明園去。”

蘇培盛心道送過去也不能吃瞭,爺您這是想李主子瞭吧?

他湊趣道:“園子裡水多山多景多,李主子不知道多喜歡呢。爺還叫人把船也送過去瞭,說不定李主子會日日劃船玩呢。”

四爺想起圓明園的好山水,素素和孩子們在裡頭玩得不知道多開心,禁不住笑起來,突然想起來:“叫人去給你李主子說,今年不湊巧不能帶她去莊子上瞭,到瞭園子裡也不許去玩水。叫張起麟跟著過去看著,要是你李主子犟起來瞭就勸勸。”

圓明園裡,李薇接到蘇培盛送來的一盤蝦仁炒黑木耳,臉都囧瞭,叫玉瓶接過來後不確定是不是要跟德妃似的,馬上恭敬的吃完?

這可菜都涼瞭,再說也不是飯點啊。

玉瓶也躊躇,端著盤子不知道該不該往桌上擺。

“我嘗嘗。”李薇招手道。好歹是四爺特意送來的,他還記得她喜歡吃蝦。挾瞭兩塊蝦仁嘗瞭,雖然涼瞭也很脆很鮮,她還想到去年四爺說要在莊子上養鱔魚給她吃,今年她剛搬到園子裡,莊子上就送來的,說再過兩個月鱔魚就該下子瞭,到時更好吃。

……然後莊子上每天都能送一桶來。

一桶百八十條。她就是頓頓吃也吃不完。

圓明園裡另有膳房,但因為四爺不在府裡,李薇又把孩子們都帶來瞭,所以連前院膳房的一班人馬也都帶過來瞭。劉太監進來磕頭,很快把鱔魚發明出瞭幾十種吃法,最近連鱔魚幹都做出來瞭,吃起來還挺有嚼勁的。

反正在這裡吃不瞭炭烤烏魚足,吃吃鱔魚幹也行啦。

李薇想到這裡十分甜蜜,四爺在辦差時還想著她,也心疼他現在一個人在外頭。

她對蘇培盛道:“爺在外面諸事不便,公公辛苦瞭。”再拿東西賞他,還要他給四爺帶東西。

蘇培盛趕著回去,把張起麟留下後就走瞭。

內務府裡,四爺又去瞭一趟刑堂,跟隆科多說瞭幾句話回來,就見屋子裡多瞭一捧荷花,全是小花苞,粉的白的,花瓣緊緊的包著,清香幽幽,幾片不大的荷葉托在下頭,多少有幾分意趣瞭。

蘇培盛笑道:“李主子說這是園子裡今年最早發出來的花苞,剛才奴才去,李主子就帶著人全剪回來瞭,說叫爺賞一賞。”

四爺帶笑碰瞭碰小花苞,忍不住笑道:“這種賞法還真是頭一回。”

蘇培盛陪笑,再覺得李主子牛嚼牡丹瞭,隻要四爺高興就是功勞。等他出來,張德勝勾頭沖屋子裡看一眼,見四爺還在看那一瓶子荷花花苞,發愁的問:“師傅,爺這麼喜歡,往後可怎麼辦啊?這能養到花開出來嗎?”

四爺喜歡,那必定要養到花開啊,不能養養死瞭叫四爺不高興。

蘇培盛道:“你能養開嗎?反正你師傅我是沒那個能耐。”說完拍瞭他一下,“沒腦子!趕緊去宮裡找找,看哪裡有荷花,看著差不多瞭咱們天天換不就行瞭?”

口供的折子一日日遞到禦前,皇上再發下來叫大臣們看。朝上的風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四爺已經有很久都沒見著八爺瞭,一是現在二人的差事搭不上,他本來想著八爺突然接瞭戶部的差事,可能會有不上手的時候,早就準備好瞭,還吩咐人要是八爺來找他,一定要馬上告訴他。

二來,兩人的私交也實在是不能算好。他看不起老八的行事,八爺那一掛的人也未必就看得上他。相看兩厭,何必自尋煩惱?

他這個當哥哥的總不能親自去俯就弟弟吧?

結果八爺一直沒來,偶爾打聽兩句,據說八爺的銀子收得挺順利的。這就叫四爺格外的不是滋味。他忙瞭兩年惹上一身罵名,現在十三閉府不出,什麼時候皇上消氣還不好說,要是皇上一直沒消氣,十三這個阿哥就算是廢瞭。

八爺從內務府換到戶部,卻越混越風生水起。

這天,他剛從刑堂出來,蘇培盛就亦步亦趨的跟上來,小心翼翼的說八爺在內務府大堂裡等著見他,已經等瞭有一個時辰瞭。

四爺正往內務府大堂去的腳步就是一頓。

蘇培盛也為難,之前四爺交待過他,要是八爺來就趕緊通報。可是後來八爺一直沒來,他也察覺到四爺聽到八爺的消息就臉色不好看,這擺明是不耐煩見八爺嘛。

結果今天八爺終於來瞭,他就不知道該不該通報瞭。

四爺轉身回瞭他暫住的屋子,蘇培盛看他往屏風後去,馬上拿上替換的衣服送進去。侍候著四爺重新換瞭身衣服,再漱口梳頭,花瞭兩刻鐘,四爺才去見八爺。

大堂裡,八爺正坐著與人寒暄,還有人特意過來給八爺請安的。

四爺一進來就看到大堂裡八爺身邊圍著一群人,他清瞭清喉嚨過去,眾人噤若寒蟬,趕緊過來給四爺請安,然後紛紛散去。

八爺心中十分復雜。他禮賢下士,折節下交才能換來眾人的趨奉,可四哥隻要把主子的譜擺出來,就沒人敢不買他的賬。

八爺起身笑著跟四爺請安:“四哥。”

“嗯。”四爺點點頭,沒有多說廢話:“坐,你來是有事?”

八爺也不廢話,他以前管內務府,這裡頭幾乎都是他的人。可四哥進來才一個月,就把這上上下下都給收服瞭。他雖然猜到皇上是打算另外給四哥派差事,才要把他手上的活給別人。而且,皇上把戶部交給他也是信得過他。

可太子的事一出來,內務府、宗人府、刑部這三個地方就叫直郡王、四爺和隆科多把住瞭。

什麼是皇上真正信重的人,這一刻才算是叫人看個清楚明白。

八爺是什麼滋味就不說瞭。

內務府現在已經不是他能隨意進出的地方瞭,今天來是確實有事。

四爺領著他回去後,一進屋就能聞到荷花的清香,八爺沒想到四哥辦著這麼大的差事,還有心在屋裡擺一瓶荷花,看花苞還沒開呢。

“四哥雅興。”八爺調侃瞭句,心裡確實是放松瞭點。這幾年,四哥看著是不起眼,為人卻越來越不好說話。見著這瓶花,好像四哥也不是那麼嚴肅的人。

四爺掛著臉,等蘇培盛上過茶下去,直接問他:“什麼事,在這裡就咱們兄弟兩個,老八直說無妨。”

八爺暗嘆,這輩子想得四哥一個好臉不知道有多難。要是他對著自傢妻兒也是這張臉就有趣瞭。想想四嫂,好像跟四哥是如出一轍。夫妻兩人一般無二。

他掏出折子,四爺接過一看,原來寫的是十三、十四兩個人在戶部的借銀。

八爺斟酌著道:“如今各府都艱難,隻是萬歲隻怕是還要出巡,賬上不好看也不行。十三那裡我也不好去,四哥要是能替弟弟去說說,弟弟感激不盡。”

什麼不好去?不就是嫌十三那裡惹瞭皇上的忌諱嗎?

四爺把折子扔到桌子上,啪的一聲叫人心驚。

八爺沒說假話,十三那裡他是真不打算過去,雖然不知道太子這次的事十三是怎麼攪和進去的,反正他那府裡現在連親戚都不去瞭。

上個月馬爾漢過壽,他這把年紀是活一年少一年。今年十三爺的事一出來,他就上折乞休瞭,皇上也痛快準瞭。結果今年過壽就沒叫十三福晉回去。

不知道是十三福晉怕給娘傢惹麻煩,還是馬爾漢不打算拿全傢老小去賭皇上的度量,反正兩傢生疏瞭是真的。

這種時候,他又幹嘛去做好人呢?世上從來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弟弟也不是落井下石的人。”八爺自認不是個涼薄的,道:“十三府中艱難,四哥跟他說,叫他先意思意思的還個三五千兩,等過個一年半載的,我就把銀子再給他拿回去。”

四爺恍然大悟。怪不得這銀子收得這麼快,原來是這麼回事。如果隻圖賬面上好看,這也確實是個辦法。

“老八,”四爺呵呵笑道,“高明啊。”

《清川日常(卿卿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