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延禧宮東配殿裡,宮女快步進來,跟屋外守門的宮女點瞭個頭打招呼,輕手輕腳的掀簾子進瞭裡屋。

“娘娘。”她輕聲喚著跪在佛前的庶妃王氏,先帝去後,王氏每天都要在佛前跪經。

宮女把王氏扶起來,小聲道:“十五爺和十六爺都問您好。說他們在阿哥所也是一切都好,皇上還叫人去瞧過他們,叮囑阿哥所的太監總管小心照顧阿哥們,衣食住行都不可懈怠。”

王氏聽瞭就放心多瞭,現在內外宮管束極嚴。畢竟先帝已去,新帝初初繼位,一切都還沒收拾清楚。這後宮裡住的可多是先帝的妃嬪,一時亂走亂撞,惹出醜事來可就不好辦瞭。

十六那裡不能進來看她,也打聽不到這邊的消息,她也擔心這兩個孩子在這個時候再招惹禍事。兩邊都不安心,隻好這麼見縫紮針的打探。

宮女跪下替王氏掐腿,安慰她道:“娘娘別擔心,聽人說皇上說有子的妃嬪都可以出宮隨兒子一起住王府呢。到時十五爺,十六爺,不拘哪個出宮建府,您的好日子就要到瞭。”

說起這個,王氏也不禁露出個笑來,她輕輕嘆氣:“真有那一天,我就什麼都不求瞭。”

“娘娘的好日子且在後頭呢。”宮女也高興,她要是能隨著庶妃一道出宮,不比在這宮裡苦熬好?

說起這個,還有一件事叫她這些天也總是睡不著,她這一走神,手上就輕瞭幾分。王氏輕輕推瞭她一把:“累就起來,不用按瞭。你在外面跑一天,趕緊坐下歇歇吧。”

宮女搖搖頭,湊近王氏小聲說:“娘娘你說,皇上會不會看在十五爺和十六爺的份上,給您一個尊位?”

先帝禦極已久,順治朝那會兒的事已經沒多少人知道瞭。何況那時宮裡的蒙古妃子多,滿妃、漢妃少——還都沒活太久。但聽有年紀的嬤嬤們說,康熙十二年時,曾經有幾位蒙古太妃被先帝追尊,不過也就是加一個吉祥字而已。

王氏聽到宮女這麼說,不由得心中一片苦澀。當年敏妃的苦果如今她也要嘗一遍瞭。她與敏妃一樣,都是活著的時候享著妃的份例,名分上卻尷尬得很。敏妃是她死瞭,先帝追封為敏妃。

她現在是先帝沒瞭,她就沒著落瞭。

“別說瞭。”她喝止宮女,這些念頭一旦起瞭,就按不下去。所以她不肯叫自己有,也不想讓身旁的人提醒她。

宮女馬上嚇得不敢說瞭。

王氏平靜的說:“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哪怕她要頂著庶妃的名份過一輩子,要怨也是怨自己沒有好好侍候先帝,才不得晉位。

宮女接下來默默的給她捶腿,屋裡一片安靜。

外面守門的宮女見有人過來瞭,就沖屋裡清瞭清喉嚨。王氏叫宮女起身,去看是誰。

來人是在西配殿侍候的,她也不進屋跟王氏說,隻在外面對宮女說石氏想過來給王氏請安,問王娘娘這會兒方不方便?

石氏是幾天前從暢春園接過來的。王氏以前沒跟她打過交道,不過倒是知道她十分得先帝的寵愛。先帝最後兩年搬去暢春園時就把她帶去瞭。

宮女客氣的請這人等一等,進去給王氏通報。

王氏點點頭,嘆道:“請她過來吧。”

雖說大傢都是庶妃,但王氏生有三子,目前站住的兩個阿哥都已經快成年瞭,就算石氏懷著先帝的遺腹子,她也不能主動登門,這樣要被人笑話的。

說起這個石氏也實在是運氣好。先帝在時疼愛她,先帝沒瞭,暢春園裡那麼多人,就她肚子裡揣瞭個龍種。新帝登基還要特地把她接回宮裡來照顧,可見日後也是個享福的命。

很快,石氏扛著肚子進來瞭。王氏叫宮女扶瞭一把,請她在對面坐下。上過花敘過寒溫,問下石氏有沒有什麼侍候得不好的地方。延禧宮開始是章佳氏和她住,之後章佳氏沒瞭,又添瞭個瓜爾佳氏。現在瓜爾佳氏搬去瞭承乾宮配殿,石氏跟著就搬瞭進來。

可見皇上的意思就是叫王氏照顧石氏,這才挪瞭瓜爾佳氏。

既然是她的責任,王氏不免要多看顧兩分。最少她和她肚子裡的孩子在延禧宮不能出事。

而石氏又哪敢說一句不好?先帝突然沒瞭,她們這些人住在暢春園朝不保夕,她被接出來的那天,姐妹們都來送她,個個哭得比得知先帝去的當天還要厲害。

她們都清楚,如果當今不打算用暢春園,她們就是在園子裡養老的命瞭。

但就算石氏回瞭宮也不能就這麼放心瞭。在暢春園裡是就她一個有身孕的,可在宮裡有孩子的娘娘有多少呢?一點都不稀罕。何況誰又知道這個孩子的命好不好?宮裡也不缺一生下來就沒瞭的龍子鳳孫。

看她坐臥不安的,王氏幹脆直接問她:“妹妹有事,不如直說?咱們姐妹能同居一宮就是緣分,若是有什麼拿不好的事,說出來我也可以替你出幾個主意?”

石氏能從宮裡跟去暢春園,又能從園子裡再回到宮裡,那她就不會是個簡單的人。王氏能肯定的說石氏憋在肚子裡的話一定不是吃喝一類的小事。

現在問清楚,省得等她惹出麻煩來再去收拾。

石氏就是來找她拿主意的,甚至也想能讓王氏跟她一起去。

等王氏屏退左右,她才小聲說:“姐姐,我聽說萬歲接瞭一位娘娘進宮。我就想去給娘娘磕頭請安……問聲好……”

王氏還真沒想到,這石氏的耳朵這麼靈。當今可是進紫禁城的當天就把後宮給封瞭,不許私下串連,何況還有永和宮在看著呢。石氏才回宮多久這就打聽出來瞭。

不過還是打聽得不夠清楚。

王氏微笑著輕輕拍瞭幾下她的手,安撫道:“你倒機靈,隻是見瞭娘娘,你是想求她什麼事?”

石氏心裡沒底,隻是想不管是什麼山頭先去拜瞭再說,禮多人不怪。

她搖搖頭,沮喪道:“我能有什麼求娘娘的?隻是想著去磕個頭,說幾句話,套個近乎罷瞭。”她看王氏面上含笑,卻不像是願意跟她多說的樣子,解釋道:“不是我私下打探的,是娘娘去永和宮請安時叫人瞧見瞭,我聽瞭一耳朵。”

還說不是私下打探?永和宮門前的事都打聽出來瞭。

王氏怕她真的膽大包天,想想也是,能被先帝帶進暢春園,被寵出瞭兩分膽子也不出奇,索性嚇嚇她。

王氏嘆氣:“你想的也在理,隻是去給娘娘請安,隻怕你還是要去永和宮走一遭的好。”

她就不信石氏敢去永和宮招德妃的眼。

不過是欺這剛進宮的娘娘年輕面嫩,好糊弄罷瞭。打量著先帝遺妃的招牌可以唬人。

石氏怔瞭下,馬上說:“我哪裡敢去驚憂娘娘?”

王氏道:“那別的地方也見不著這位瞭。”

石氏不明白瞭,她就是想來找王氏打聽下皇上特地接進宮的娘娘住在哪個宮裡,好前去拜訪。

難不成這位住在永和宮?那也有可能。

石氏不甘的絞著手帕。

王氏加瞭把力,道:“這位一直住在養心殿後頭東邊的屋子裡,咱們這邊壓根過不去啊。”

石氏整個人都傻瞭,半天才:“……真是……真是……”跟著立刻臉色一變,響亮的掌瞭兩下嘴巴,嫩白的小臉馬上紅瞭一片。

王氏跟沒看見似的還是笑盈盈的。石氏正色道:“都是我糊塗瞭,一點規矩都沒有瞭。還跑到姐姐這裡來胡說八道,姐姐千萬別跟我計較。”

打聽新皇愛寵住哪裡沒問題,但這位娘娘就住在皇上的屋子裡,這要想往她身上潑臟水,誰知道她這是沖著誰去的?

王氏看她明白過來瞭,也能放心瞭,笑道:“妹妹說什麼呢?咱們這不就是說說話嗎?”

石氏勉強笑瞭下,喝完這碗茶就匆匆告退瞭。

養心殿東邊,李薇正稀奇的看著面前提盒裡的一份糯米烏梅糕。點心用模子做成五瓣花的形狀,外層是白生生的糯米粉,裡面一層卻是紫紅色的烏梅餡。

點心是趙全保提來的。

叫她稀罕的不是這點心,而是送點心的人。

趙全保笑嘻嘻的說:“沒想到許照山這小子還有這份手藝,難得他還想著主子,我看他實在可憐,就把他的這份孝心給提進來瞭。主子嘗嘗味兒,這小子吹得牛皮都快破瞭,說劉寶泉都沒他這份手藝呢。”

許照山,李薇剛進阿哥所時分給她的太監之一。當年就跟趙全保的關系好,還是趙全保提拔他的。後來出宮開府,她就把趙全保帶走瞭,剩下的太監全都留在瞭宮裡。

現在想起來,就記得是個愛說愛笑的小個子太監,笑起來略顯油滑,當年要離開時,趙全保替他說話,兩人在窗戶外頭,他好像還哭瞭。

點心不忙吃,她還不知道他的來意呢。

“他現在在哪兒辦差呢?”她笑問趙全保,知道他肯定都打聽清楚瞭。

趙全保自然沒有忽略這個。當年他們出宮後,劉太監很快也跟著走瞭,許照山還留在阿哥所膳房。劉太監走後不久,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搬進阿哥所,膳房裡原來的馬太監很快就被換走瞭,新來的據說是永和宮送進來的,自然牛氣沖天。

娘娘送人來照顧阿哥,肯定沒人會跟他過不去。

許照山因為曾經在四爺院裡侍候的‘情份’,新來的這位沒把他當眼中釘,還時不時的拉一把。

等十四阿哥也建府瞭,這位走後,許照山就成瞭阿哥所膳房的三把手。

之前知道的時候,趙全保也難掩酸味,不過如今他就不酸瞭。哈哈哈!

“這小子如今混出來瞭,人傢給面子的也稱呼一聲許哥哥。如今正在阿哥所膳房裡侍候著。”趙全保道。

李薇嘗瞭口點心,說瞭聲不錯就叫拿下去瞭。十多年瞭,她能信趙全保,卻信不過許照山。誰知道他這份點心裡有幾分真,幾分假?不過她也能理解趙全保去找老人聯絡的原因。說起來也是在宮裡住過兩年的,可這次回來卻真覺得陌生極瞭。

玉瓶和趙全保他們的感受肯定更深刻,簡直是沒有張起麟他們跟著,他們連出養心殿的勇氣都沒有。

現在是把當年的情份撿起來的時候瞭。

搬進養心殿已經有三天瞭,除瞭剛來的時候的緊張和不知所措,接下來的日子也過得有些……驚心動魄。

這跟四爺無關,有他在她一點都不害怕。

問題在於許照山不是個例。七轉八繞想過來給她‘請安’的人簡直太多瞭。人來不瞭,東西也要千方百計的塞進來。

像四爺每天都必須進後宮去給德妃和太後請安,還要一天三次的去奉先殿跪哭。李薇是沒資格去的,不過也在張起麟、玉瓶等人的侍候下一天三頓的哭先帝,就跪在屋裡,面朝奉先殿。

每次哭一刻鐘。

所以,李薇認為她雖然不能天天去太後那裡,但一天去一趟永和宮是必須的吧?給德妃請安可不像給福晉請安那麼難熬,她還是挺願意去的。開心嘛。

然後德妃就請她不要去。

當然不會這麼直白,隻是在她請人去問娘娘此時方不方便時,張起麟五次裡有三次都回來說娘娘不方便。

李薇囧。

娘娘還在念經……娘娘有客……

這簡直太明顯瞭,她一聽就懂瞭。好吧,德妃風度好,可能她覺得很開心,德妃就不太開心?李薇很是懷疑瞭一陣她是不是個招人討厭的人。

後來四爺知道瞭,晚上他一面笑,一面摟著她說:“別放在心上,娘娘不叫你去是為你好。”

“我明白。”她沮喪的說。娘娘當然是為她好,不想她天天跑太累嘛……

四爺看她這樣真的發笑瞭,笑出聲瞭都,“不是。娘娘那裡,有很多人想見你。她們沒辦法到養心殿來,就堵到永和宮裡去瞭。”

他真覺得素素這副想太多的樣子太熟悉,跟以前的他一模一樣。也是他想去永和宮見娘娘,看六弟,娘娘那邊卻總是不方便。結果當年還小的他就很深刻的想瞭很多,娘娘不喜歡他,他去會給娘娘找麻煩,所以娘娘不想叫他去之類的。

居然是因為這個?

李薇=口=瞭下,反應過來:“他們想見我?”不奇怪,四爺每次一高升,她那裡的帖子都會一下子多兩三倍。“去堵娘娘瞭?”太大膽瞭吧!那是未來的太後!

四爺也覺得不快,不過德妃勸他說都是宮裡的老交情。

“這也不奇怪。”德妃還想怨他呢,瞧他辦的這是什麼事?不接烏拉那拉進來也罷瞭,接個你喜歡的。可接來瞭又藏在養心殿不叫人看,你選個宮裡先讓她住偏殿,宮裡想磕頭找廟門的不就能找到地方瞭嗎?

現在這樣都是她這個傻兒子害的!

德妃的眼神帶著埋怨和無奈,四爺難得看懂瞭,自覺給額娘找瞭麻煩。這幾天就一直想找個地方先叫素素搬過去,抽空看瞭幾天宮裡的堪輿圖,再尋陳福來問,唯有永壽宮最近,隻是上次修葺是在康熙三十五年。

他今天特意去永壽宮看瞭看,發現根本不能住人。

李薇頓時就覺得她之前想的太陰暗瞭,把德妃往壞處想瞭,怎麼就不想想人傢可能是為她好呢?

四爺在她的頭頂上嘆氣,兩人一對視,都是一張發愁的臉。

李薇想說我錯瞭,開口:“爺……”

四爺搖頭輕嘆,摟著她道:“朕給你挑瞭個離朕近點的宮,就是修一下才能住人。之前你還是先在這裡委屈委屈吧?”

“爺您開玩笑呢吧?”李薇還以為他生氣瞭要把她扔出去,“能住得離您這麼近怎麼會委屈?不知道多少人羨慕我呢。”

四爺一下子笑瞭,心想是啊反正不著急,馬上給她許願:“現在是事情太多,忙不過來,不過朕記著瞭,一騰出空來就把永壽宮給你修得漂漂亮亮的叫你搬進去。”

原來是永壽宮,她每回去永和宮都要路過那裡,感覺也不像很破的樣子啊。

她道:“萬歲,您慢點修,修一輩子我也不急,正好能挨著您住一輩子,我求之不得。”

四爺被這話逗得眉開眼笑,嘆道:“知道你懂事,可朕也不能委屈瞭素素。這裡你想來還能不讓你來?隻是地方太小瞭些。住不開。”

沒有住不開啊。

算瞭,有時三觀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在他眼裡這東西十間屋子,她和弘昤兩個人叫‘住不開’……明明加奶娘、太監、宮女能住得很開好嗎?

四爺把永壽宮的堪輿圖拿來,說這裡要怎麼修,那裡要怎麼修,等等。永壽宮是前明建的,風格就是明代的風格。他是很講究這裡外統一的風格的,所以想叫人給她打一套有前明風格的傢具,裡面的一桌一椅,一碗一盤,全都用前朝風格。

看他這麼自自然然的想給她修一個前朝風格的宮殿,李薇以為這就跟現代某人跟人說,我傢有一套前清的紫檀傢具,值老錢瞭!大概也是比較奢侈有品位的一種追求。

跟反清復明不搭界。

也有可能是管束的都是底下人,上頭的皇上是不受限制的,至少四爺以前寫詩也沒說不敢用‘明’字。

第兩天後,德妃娘娘終於肯叫她過去說話瞭,從月華門出來路過永壽宮時,她還特意拐過去看瞭幾眼。感覺:不如東小院。

不過離養心殿是真的很近,四爺的意思是他不打算住乾清宮,日後就住養心殿瞭,連前頭給心腹近臣準備的議政殿都定好瞭,就在養心殿前。住養心殿有個好處,離慈寧宮那邊比較近。

四爺現在去永和宮看德妃要繞遠路,所以他都是先去奉先殿,跟著順路就去永和宮瞭。等先帝入帝陵後,德妃再搬到慈寧宮,他去表孝心就更方便瞭。

今天,他還叫她探探德妃的口風,能不能先搬到慈寧宮去?

到瞭永和宮,她剛提起個話頭,德妃就含笑拒絕瞭,還說他:“打小就是個心急的。你回去替我告訴他,就說心急吃不瞭熱豆腐,小心再燙瞭嘴。”

李薇居中傳話十分膽顫啊。她回去後垂頭給四爺學瞭,他果然被打擊得不輕,轉頭就去前頭對著顧儼等人撒氣瞭,帶著他們忙瞭一整夜都沒回來。

她早上起來時才知道,傅敏等人真的是天亮瞭才出宮的。

四爺還是很體恤他們的,給他們在宮門口賜瞭宅子,就是為瞭讓他們上下班方便。

他就在這些人出宮後,去奉先殿哭過,見過德妃和太後,回來睡到中午,草草用過膳又去忙瞭,此時傅敏等人已經來上班瞭。

他這麼連軸轉,叫李薇心驚膽顫。說句不客氣的,這會兒他都是皇帝瞭,還急個什麼?封建皇帝,最牛X的就是他瞭吧?

可看他回來就累得不想說話,她也不知從何勸起。細想就是德妃那句話,他叫德妃現在往慈寧宮搬是有些心急瞭,畢竟他還沒下旨呢,所以德妃那句話聽著也沒什麼啊?

至於他為什麼不下旨,她知道一點。就是新帝登基的恩旨還沒理清楚……他帶著人就是在商量這個。

到底有多少人需要被賞賜呢?她曾有幸看到過一本人名錄,十頁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名,而這不過是其中之一。

她還以為需要賞的就那麼幾個,結果四爺理出來的人,以先帝後宮為例,不止是有名有姓的那二十幾個人,而是連侍候太後的姑姑、嬤嬤,侍候德妃的方姑姑,總管太監都在上頭。

雖然這種的可能隻賞二兩銀子一根釵,但確實有他們一份。

像侍候先帝的那一群,每個侍候超過兩年的太監、宮女、答應、嬤嬤都在其中,侍衛就是人人有份,隻要在禦前侍衛裡待過的,哪怕此時已經外放或閑賦在傢。

四爺的宗旨就是:一個都不能少。

他跟她嘆過一句:“這時隻怕忘瞭誰,寧可此時辛苦一點,也省得日後再落下埋怨。”

新帝登基頭一炮,他想十全十美可以理解,但太完美主義絕對是個災難。

李薇幾乎是拿他沒辦法瞭,道:“爺,您這樣是打算累死嗎?”

屋裡侍候的太監和宮女都看瞭她一眼,枕在她膝上的四爺目光往外一掃,不等他開口,蘇培盛就趕緊把人都給領出去瞭。

李薇低頭,她說錯話瞭,一時沒顧忌這是在宮裡。

四爺握著她的手拍瞭拍,道:“不用擔心,咱們說話不用忌諱這麼多。朕知道你是擔心朕。”

她嘆瞭口氣,反正人都出去瞭,她就索性把話全說瞭好瞭。

“爺,這事一個人是絕對辦不完的。就比如說這賞賜的事,您大可以一級一級的交給旁人做,多設幾個人查驗,一級級簽名,您就看最重要的幾個不就行瞭?”那絕不會累成這樣瞭。聽他說是打算在停靈二十七天後的當天把恩旨全頒出去的,所以才會這麼趕。

四爺笑瞭,“本來就是啊,你還真以為都是朕一個人幹的?那要他們幹什麼?隻是送上來朕也要看一遍的。”

您隻看簽名不行嗎?出錯再追究連帶責任?

算瞭,她沒治過國就不瞎出主意瞭。

最後她隻能說:“您這樣一天就睡兩個時辰,有時連兩個時辰都沒有,身體是絕對撐不住的。”

四爺捧著她的手輕輕親瞭口,溫柔道:“有素素燉補湯給朕喝,沒事。”

她隻能嘆氣瞭。

說起燉湯,現在養心殿膳房裡還是用的原班人馬。新皇登基,老舊人馬交替,一時沒那麼容易弄好。四爺把她接進來,都沒敲鑼打鼓讓所有人都知道,人傢想見她還要去永和宮堵人。所以劉太監等用熟的人現在都還留在府裡。

李薇叫趙全保一天回一趟府裡問情況,問問弘昐他們的情況。

趙全保說得還算詳細,因為阿哥所已經在修瞭,除瞭給弘晰和弘晉留出兩個院子外,四爺還打算把直郡王傢的弘昱也拉進來讀書——短期內他不想給他安排差事,成親瞭也可以繼續讀書。

弘暉、弘昐、弘昀、弘時,還有三個女孩都要進宮瞭。

“那府裡不是隻剩下瞭福晉?”她聽到四爺說孩子們都快要進來的時候說。

四爺沉默瞭下,說:“宮裡現在亂糟糟的,先帝的妃嬪們都還沒有離開,她進來也沒地方住。”“坤寧宮……”她剛提起個頭,他就搖頭:“坤寧宮多年沒有住人,不行。”

她就閉嘴瞭。此時,她才覺得目前的情勢已經越來越不好瞭。她進宮瞭,孩子們也進來瞭,隻剩下福晉和宋氏他們在府裡。

烏拉那拉傢肯定會有意見的吧?有用沒用先不說,這樣確實已經不合適瞭。

“要不,我先回府去?”她道。雖然不願意,但這樣下去她這邊擔個狐貍精的罵名還好,她從來不在乎這個。四爺這麼愛名聲,他的名聲受損怎麼辦?

四爺知道她這是為他著想,不過他已經有主意瞭。

“不用,烏拉那拉傢,朕會好好安撫的。”他道。

雍親王府裡,自從小主子們都被接進宮後,府裡簡直就像墳墓一樣冷寂。

莊嬤嬤的臉上連一丁點的喜氣也不沒有瞭,天天就像沒頭蒼蠅一樣。元英心想,他們是在擔心皇上不會封她當皇後吧?

自從李氏被接進宮後,她的心就像燒得正熱的一爐炭被澆瞭一桶水,涼透瞭。

萬歲,四爺,真是一點臉都不給她留啊……

生平第一次,她覺得前路是一片空白。皇上是個什麼樣的人,她最清楚瞭。他從來不會看人的臉色行事,也不肯給人留退路。要是不如他的意,他能叫人苦都叫不出來。

他冷落瞭她十幾年,外面的光榮一分沒少她的,可隻有她知道她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

現在他終於無所顧忌瞭,就這麼把她扔在府裡,先把李氏給接進宮去。

這個皇後,就是真封瞭她,又有什麼意思?

不過是個擺設罷瞭。

……

莊嬤嬤進來見福晉還在跪經,小心道:“主子,四太太來瞭。”

她說完後就等著福晉念完這一卷起身,她才趕緊上去侍候,扶著福晉坐下來。

元英點點頭,四太太是她四哥的妻子。她的額娘去年過世瞭。現在的烏拉那拉傢已經是她的哥哥們的傢瞭。

嫂子們待她一向不錯,有什麼事也都跑得很快。隻是她們的心思當然不可能那麼純粹,像額娘般一心一意的為她。

不過是因為她的身份越來越高罷瞭。而她是因為皇上才有這份榮耀,真叫烏拉那拉一族去選,看他們會不會為瞭支持她去跟皇上做對?

四太太來說的是好消息。烏拉那拉傢福晉這一系的兄弟們全都升官瞭!老大晉鑲紅旗都統,老二,老三全都晉一等侍衛。福晉的親兄弟,排行第四的五格現任散秩大臣,又叫他領鑲白旗佐領。

“真是……皇恩浩蕩……”元英苦笑。

皇恩浩蕩。

《清川日常(卿卿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