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饕餮天下

這個男人不簡單

羋太後執政期間,她對自己的“祖國”使盡瞭招數,軟磨硬泡、坑蒙拐騙、連拉帶拽……最後,在這種“胡蘿卜加大棍”的戰術下,楚國徹底慫瞭,這隻老虎終於被“打死”瞭。

收拾完瞭楚國,羋太後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齊國瞭。跟楚國一樣,齊國也是一個強國。

齊國的第一代國君,就是周王朝的開國功臣,《封神榜》裡的薑子牙。而他分封的齊國,就是今天的山東省等地。

單看地理位置,齊國是一個沿海的國傢,可以“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齊國就一躍而成為經濟富庶、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

在春秋時期,齊國也是第一個稱霸的國傢。“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選賢任能,任用管仲為相,發展經濟,開疆拓土,鼎盛一時。在齊桓公的統治下,齊國達到瞭“膏壤千裡、粟丘如山”的境界,此時的齊國,是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國傢。

進入瞭戰國時期,在齊宣王、齊威王、齊閔王的統治下,齊國也是戰國七雄中的佼佼者。秦昭襄王為瞭自稱“西帝”,也不得不拉上齊閔王,讓他自稱“東帝”。可見,齊國的地位之重,實力之強。

除瞭國傢強盛外,在當時,齊國還有一位非常瞭不起的名臣,他就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

孟嘗君,原名田文,齊國貴族之後,其父田嬰,是齊宣王的弟弟。

因為是皇親國戚,田嬰一直把持齊國的朝政,他雖然不是齊王,但是妻妾眾多,絕對不亞於他那個皇帝哥哥,光兒子就有四十多個。

在這些兒子中,田嬰根本不喜歡田文,孟嘗君剛出生,田嬰就告訴田文的母親:“不要養活他,把這個孩子扔掉。”可是,田文的母親還是偷偷把他養活瞭。

田文長大成人後,在其他兄弟的引見下,這才見到瞭自己的父親田嬰。孰料,田嬰見到這個孩子後,憤怒地對其母說道:“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瞭,你竟敢把他養活瞭,這是為什麼?”

田文見父親動怒後,他馬上叩頭跪拜,並反問道:“父親要弄死孩兒,這是為何?”

對於這個疑問,田嬰給出瞭一個很奇怪的理由:“你是五月出生的孩子,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到和門一樣高的時候,會對父母不利!”

親,這是一個什麼邏輯?

田文反問道:“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決定呢,還是由門戶決定呢?如果是由上天決定的,您有什麼好擔心的。如果是由門戶決定的,那就把門加高唄,誰能長到那麼高呢?

這一下子,田嬰無言以對,他隻能斥責瞭一句:“你不要說瞭!”隨後就生氣地走瞭,而誅殺孩子的事情,他也徹底忘記瞭。

後來,過瞭一段時間,田文主動找到瞭父親,並跟他開啟瞭一段有意思的對話。

田文:“請問父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

田嬰:“叫孫子,你小子的兒子,就是我孫子!”

田文:“孫子的孫子叫什麼?”

田嬰:“叫玄孫。”

田文:“玄孫的孫子叫什麼?”

田嬰:“我不知道瞭。”

田文:“老爹,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歷經三代君王。可是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加,您的私產卻堆積如山,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佈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肉羹吃,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您還一個勁兒地多加積貯,難道要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玄子玄孫嗎?您說,這件事情,是不是很奇怪呢?”

一語驚醒夢中人,田文的這番話,立刻說到瞭老爹的心坎裡。從此之後,田嬰改變瞭對田文的態度,開始器重他,並讓他主持傢政,接待賓客。在這一系列的外交工作中,田文的名聲越來越大,他最終接替父親的爵位,成為田嬰傢產的繼承人瞭,並改名為“孟嘗君”。

後來,當孟嘗君的名號聲名遠播、如雷貫耳時,秦國就盯上這個超級牛人瞭。於是,羋太後派華陽君入齊,以此君換彼君,要孟嘗君去秦國擔任丞相。

要知道,這個華陽君是誰呀,此人叫“羋戎”,他就是羋太後的親弟弟!可見,你就是借給齊王十個膽,他也不敢收留這個在秦國橫著走的華陽君。最後,齊王將華陽君好生招待瞭一番,就把他送回秦國瞭。當然瞭,跟華陽君一起走的,還有那個孟嘗君。

就這樣,孟嘗君進入瞭秦國,並成為秦國的宰相。

然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孟嘗君萬萬沒有想到,這個萬眾矚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國宰相之位,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榮譽,反而帶來瞭一場殺身之禍。而這場殺身之禍,也促成瞭中國歷史上最機智、最有趣的成語典故的誕生。

這個成語叫作——雞鳴狗盜。

雞鳴狗盜

雖然羋太後很欣賞,也很重視孟嘗君,但是秦國的其他大臣,他們卻不這麼想。這不,沒過幾天,這些人就集體覲見道:

“啟奏太後,孟嘗君雖然有能力,但他畢竟是齊國人,這個人生是齊國人,死是齊國鬼,他不可能為秦國服務。因此,如果無法重用他,那就不要久留他,也不要驅除他,而是要殺瞭他。否則的話,孟嘗君一定會成為秦國的災禍。”

一聽這話,羋太後覺得有理,她就把孟嘗君逮捕入獄,準備問斬瞭。

孟嘗君被囚禁後,他的門客立刻展開瞭營救,並提出瞭一個可行的方案——

如今,指望羋太後是沒戲瞭,我們隻能去求秦王;但是,秦王跟孟嘗君非親非故,要想讓秦王開口,隻能去籠絡他身邊的一個寵妃,讓這個女子替咱們牽線搭橋;但是,這個寵妃提出瞭一個條件,除非咱們送她一件敬獻給秦王的那種白狐裘,否則絕不開口。

這一下子,孟嘗君徹底一籌莫展瞭,那件白狐裘,乃是千年白狐的皮所制,做一件都夠嗆,哪有餘料再做一件情侶裝呢?

正當大傢無計可施時,一個身披狗皮、善於偷盜的人大喊道:“這有何難,待我把那件白狐裘偷回來便是。”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深夜,這個狗盜趴在地上,他偷偷摸摸地來到瞭大秦庫房門口。

聽見有動靜,庫房的狗就大叫:“汪汪汪!”那個意思是說:“來者何人!”

狗盜回叫瞭幾聲:“汪嗚汪。”那個意思是說:“別叫,自傢兄弟。”

一聽這話,狗認為是自傢“兄弟”,它們就趴下睡覺瞭。狗盜順利地進入瞭庫房,把那件白狐裘偷走瞭。

臨走時,看門的狗還叫喚瞭兩聲:“汪嗚汪汪(兄弟慢走,常回傢看看)。”

狗盜回復道:“嗚汪汪(沒問題,咱們回頭再見)。”

拿回白狐裘後,孟嘗君的門客立刻送給瞭秦王的寵妃,這個妃子也非常守信用,她馬上替孟嘗君求情,秦王便釋放瞭孟嘗君。

孟嘗君獲釋後,他立刻乘快車離開瞭咸陽,直接沖到瞭函谷關,準備逃離秦國。然而,他們是半夜三更到達的,按照秦國規定,函谷關夜間不得出入,隻有等到雞叫時,才能開關放人。

眼看到瞭關口,卻死活出不去,孟嘗君急得團團轉,但也無計可施。結果,一個門客站出來道:“不就是雞叫嗎?這有何難,看我的。”

但見這個門客來到關前,他潤潤嗓子,隨後大聲雞叫瞭起來。他這一叫,函谷關的雞都跟著叫瞭起來。

這一下子,函谷關的守衛不明真相,他們隻能罵罵咧咧地打開城門,孟嘗君這才逃出瞭秦國。

後來,得知此事後,羋太後雖然被氣得夠嗆,但她也由衷地感嘆道:“孟嘗君手下能人輩出,連雞鳴狗盜之輩都有,難怪他本領如此瞭得。”

這句話,就是成語“雞鳴狗盜”的由來。

對於羋太後而言,放走瞭這個孟嘗君,可不僅僅是為中國歷史增添一個成語那麼簡單。要知道,這個連“雞鳴狗盜”之事都幹得出來的主,他還有什麼事情幹不出來?

讓我們拭目以待。

五國伐秦?

雖然在荀子的眼中,孟嘗君是一個“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的君子。但是,孟嘗君若是把那個“缺點”去瞭,他才是一個完美的君子。

哪個缺點呢?錙銖必較、睚眥必報!

史料記載,有一年,孟嘗君出使趙國,趙國人聽說田文賢能,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采。結果,大傢看完後,便都嘲笑道:

“原以為孟嘗君是個魁梧的大丈夫,今日一見,竟是個瘦小的男人罷瞭。”

按理來說,有志不在身高,濃縮的才是精華。如果孟嘗君是一個心胸寬廣之人,大可以哈哈一樂,不跟這些凡夫俗子慪氣。然而,孟嘗君聽完這番話後,他竟然大為惱火,下令隨從們跳下車來砍人。砍殺瞭數百人,毀瞭一個縣後,孟嘗君這才解氣離去。

後來,孟嘗君這次不友好的“經歷”,差點讓齊國和趙國打起來,多虧趙國的平原君從中周旋,這件事情才不瞭瞭之。

公元前284年,在孟嘗君的不斷努力下、齊閔王的鼎力支持下,由趙國的宰相李兌為總司令,帶領趙、韓、魏、燕、齊組成五國聯軍,共同討伐秦國。

在這次大戰中,這個心狠手辣的李兌,他不愧為難得的將才,一戰大敗秦軍,五國大軍更是追殺到函谷關,導致白起根本不敢出戰。

函谷關,是秦國最重要的一座要塞。此要塞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必經之處,自古就是兵傢必爭之地。

如果函谷關失守,秦國將喪失自己的“國門”,而秦國的首都咸陽,將再無險可守。可見,當時秦國的局勢,如果用岌岌可危來形容,也絕不為過。

那麼,面對這史無前例的大危機,秦國的羋太後在幹什麼呢?是躲在後宮瑟瑟發抖、彷徨無助;還是站在朝堂之上,調兵遣將、指揮若定?

很顯然,誰都知道這個答案。

風起雲湧,才知天高地闊;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這位太後是如何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化解這場大危機的。

《羋月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