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情 事

道義者,身有之,則貴且尊。

——周敦頤

梁傢鞍馬店外,墨兒見餑哥在癡望著那個小韭姑娘。

餑哥自從父親死後,就變瞭一個人一般,獨來獨往,悶悶少言,後來沿街賣餅,言語神情也直來直去,始終沒學會說甜話油話來巴結買主,遇見墨兒也始終避著。但此刻,他眼中閃著歡悅,如同常年陰沉的天忽然透出一縷霞光。

墨兒知道餑哥是對那小韭姑娘動瞭情,不敢打擾,正想避開,但還沒轉身,就已被餑哥瞧見,隻有笑著走過去。

餑哥臉漲得通紅,慌忙彎腰去搬餅籠。墨兒雖還未經歷過這等情事,卻也知道自己無意中撞破瞭餑哥隱秘心事,得小心說話。不過,一旦存瞭小心,便不知道該如何開口瞭。

倒是餑哥很快恢復平靜,沒事一般問道:“你去見過那個姓康的瞭?”

墨兒點點頭。

“他怎麼說?”

“香袋交給你的時候,裡面東西都在。”

“他也懷疑我換瞭?”

墨兒頓時語塞,良久才小心道:“這也難怪他。你是經手人,人們通常會這麼想。”

“你呢?也懷疑我?”

“我……我暫時得不出結論。”

兩人都沉默起來。

半晌,墨兒才小心開口:“有件事得問你,不過你聽瞭不要生氣。我得先把事情弄清楚,才能找回香袋裡的東西。”

“你問吧。”

“取瞭香袋之後,回來路上,你是不是在這裡停過?”

“誰告訴你的?”餑哥眼裡一驚。

“這個……暫時不便說。”

“我是在這裡停過,但和那個香袋無關,我隻是買瞭包榛子,送給瞭一個人。”

“是不是對面那個小姑娘?”

餑哥又一慌,盯瞭墨兒片刻,又不由自主望向對面。這時,鞍馬店門口那客人已騎著驢走瞭,小韭站在店門口望著這邊。餑哥似乎怕她知道,忙轉過頭,略想瞭想,才點瞭點頭。

“那姑娘……很好。”墨兒想瞭一會兒,才憋出這句。

餑哥眼中又露出方才的愛悅,但一閃而過,隨即又沉下臉:“我隻買瞭榛子送給她,並沒有碰過那個香袋。”

墨兒看他眼神鎮定,甚至有一些怒意,知道至少在這件事上,他沒有說謊,那怒意除因自己清白外,更有惜護那姑娘,不願她也牽連進來的情意。

於是墨兒點瞭點頭:“我信你。”

餑哥忽然鄭重道:“求你一件事。”

“你說。”

“不要把這事告訴我娘。”

“好。放心,我不會說——對瞭,還有件事要問你。”

“什麼事?”

“那包榛子是從哪裡買的?”

“賣幹果的劉小肘。我走過來剛好碰到他。買榛子的錢也是我自己攢的,有時候碰到有錢的主顧,每個餅我會多賣一兩文,慢慢攢起來的。”

墨兒聽著,心裡很不是滋味。相比而言,餑哥出生時傢境原本很好,理當一生快活自在。而自己,才出生,父親便因袒護過蘇軾,名字被刻上“奸黨碑”,貶到瞭嶺南,母親隨行,雙親相繼受瘴厲病亡。自己和瓣兒幸好被義父偷偷收養在京,才免於夭折。然而現在,自己跟著義兄趙不尤,親勝手足,衣食無憂,餑哥卻為瞭點滴小錢,整天東奔西走,好不容易私攢些錢,自己卻舍不得用,又花給心儀的姑娘……

他不知道該怎麼對答,一時間沉默不語。半晌,想起正事,才又問道:“今天你見到你弟弟孫圓沒有?”

“沒有。”

“他一般會去哪裡?”

“這一向都跟著一個姓仇的香料商人。就在這街北口,向東拐過去第三傢。不過我剛才經過時,仇大伯向我埋怨說這兩天都沒見到他瞭。”

“哦?除瞭香料店,他還會去哪裡?”

“常和一班朋友混在一起,我都不太熟。不過,那天碰到他一個朋友,說他迷上瞭第二甜水巷春棠院裡的一個妓女,叫什麼吳蟲蟲。但去那些院裡要花大銀錢,弟弟並沒有那些錢去那種地方。那朋友可能是在亂說。”

“我去查查看。”

墨兒去梁傢鞍馬店租瞭頭驢子,騎著趕回傢中。

進瞭院門,卻見瓣兒和一個年輕姑娘坐在杏樹下,似曾見過,卻想不起來。猛然撞見女兒傢私會,墨兒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該上前拜問,還是該裝作沒看見回身出去。

瓣兒看見,笑道:“墨兒,做什麼呢,鬼鬼祟祟、扭扭捏捏的?快來拜見我的朋友,她姓池,叫瞭瞭。”

墨兒忙走過去,低頭不敢抬眼,叉手致禮:“池姑娘好。幸會。”

池瞭瞭也忙起身,萬福回禮。

“我回來取點東西,馬上就走。”墨兒說罷,忙走進自己臥房,從箱子裡取出兩塊各一兩的小銀餅,這是嫂嫂按月給他的零用錢,他一直沒有什麼花銷,都攢在這裡。揣好銀子,出去後,他又低頭向池瞭瞭叉手道:“池姑娘好坐。”

池瞭瞭也忙又起身萬福。

瓣兒在一邊笑著擺手:“快走快走!”

墨兒忙又出瞭院門,騎上驢,進城向第二甜水巷趕去。

到瞭第二甜水巷,墨兒躊躇起來。

他從未到過妓館,一想便怕。但餑哥說孫圓或許會去春棠院,而尹氏的木匣中又少瞭一兩舊銀餅,難道是孫圓為瞭會那個叫吳蟲蟲的妓女,迫於無錢,偷瞭尹氏的銀餅?看到香袋裡的珠子,又順手換走瞭?孫圓一夜未歸,無論如何得去查證一下。

他鼓起勇氣,向路口一個錦服男子問春棠院,那男子卻渾不在意,想都未想,就抬手往巷子裡指去:“吳蟲蟲?就是那傢,墻裡種瞭幾棵海棠的那個小院。”

墨兒騎著驢行瞭過去,來到那個庭院外,墻頭露出的海棠,雖已半殘,但枝頭仍有許多花瓣粉白似雪。他向裡望瞭望,院內寂靜無聲,庭中立著一塊大青石,形狀峻秀,掩住視線,石邊栽種瞭些蘭蕙,甚是清幽,並非他想象中那般糜艷。

他正在猶豫,卻見一個小女孩走出門來,約十二三歲,一身藕色衫裙,面容嬌嫩,見到墨兒,笑著問:“公子來會我們傢姑娘?這時候太早瞭些吧,姑娘還在午歇呢。”

墨兒低聲道:“我……我是來向吳姑娘打問一件事。”

“哦?什麼事?”

“一個叫孫圓的人是否來過這裡?”

“孫圓?是不是那隻小耗子啊。”

墨兒一愣。

小女孩兒笑著道:“是不是二十歲左右,瘦瘦的,和你差不多高,走路抬不起腳,噗噠噗噠的。還說自己是東水門外虹橋口茶食店的富少爺。”

“對,就是他!”

“昨天他還來過。”

“哦?現在他在哪裡?”

“我怎麼知道?昨天他拿瞭一塊小銀餅來,連一兩都不足數,還要見我傢姑娘。這點錢,隻夠一杯茶錢。那會兒剛好沒客人,姥姥就讓他進來瞭,茶還是我給倒的。姑娘坐在床邊,讓他坐在門邊小杌子上,他話也不敢說,說瞭姑娘也不理。就這樣,他還坐瞭半個時辰賴著不走,看著天要黑瞭,姥姥就把他攆走瞭。”

“那一兩銀子是什麼樣?”

“我看著臟兮兮、黑秋秋,像是從哪個墳裡刨出來的。”

“小姑娘,能否求你傢姥姥讓我看一看那塊銀子?”

“我不叫小姑娘,我叫小蟋!”

“哦,是東西的西?”

“你才是東西,是蟋蟀的蟋!”

墨兒一愣,看來這傢坊主喜歡蟲子,當傢藝妓名叫吳蟲蟲,小使女又是蟋蟀。不由得想笑,但怕惹到這小姑娘,忙忍住笑,又問道:“小蟋姑娘,能否讓我看看那塊銀子?”

“那可不成,姥姥出去瞭。再說銀子哪裡有白看的,看丟瞭怎麼辦?不過……我看著你生得挺俊的,這樣吧,你身上有沒有一兩的銀子?”

“有!”

“你給我一陌錢,再把一兩銀子給我,我去把小耗子的那一兩給你換出來。”

“謝謝小蟋姑娘。”墨兒趕忙掏出一兩銀子、一陌錢,一起遞過去。

小蟋皺著小鼻頭笑瞭笑,拿著錢轉身跑瞭進去。

墨兒等在外面,渾身不自在,怕裡面出來其他人,便將驢子牽到一邊,在墻邊等著。等瞭許久都不見小蟋出來,正在想是不是被騙瞭,卻見小蟋輕靈靈跑瞭出來,到瞭跟前,將右手白嫩的小拳頭一張,掌心一塊小銀餅,果然有些臟舊。但小蟋隨即又握住瞭小拳頭。抬起頭,用黑亮的眸子盯著墨兒:“你知不知道,幫你換這銀子,要是被姥姥發覺,我就得狠狠吃一頓竹板?”

墨兒忙點頭道謝:“多謝小蟋姑娘。”

“我不要你謝,我要你答應我一件事。”

“什麼事?”

“不許你去會我傢蟲蟲姐姐。”

墨兒忙又點頭:“我不會。”

“還有,再過兩年,我就梳頭瞭,那時候你再來。”

墨兒一聽,驚瞭一跳,頓時漲紅瞭臉。

“一定要來!答應我!”小蟋緊緊盯著墨兒的眼睛。

墨兒慌忙胡亂點瞭點頭。

小蟋繃緊的小臉兒忽然笑起來,宛然仍是個天真小女童。她抓住墨兒的手,把那塊銀餅放進墨兒掌心。

墨兒連聲道著謝,飛快騎上驢,慌慌逃走瞭。

出瞭東水門,墨兒這才停下來,將驢牽到護龍橋邊。

他從懷裡取出那塊銀餅,果然很臟舊瞭,積瞭一層黑垢,銀餅兩面依稀有殘餘銘文,正面是“中靖”兩字,各缺瞭一半,背面是半個“匠”字。

墨兒猜測,這塊銀餅應是從一錠銀鋌上截下的一小塊,銘文大概是:建中靖國元年,某監匠所制。距今已經二十年瞭。

這塊銀子竟和自己同歲,墨兒騎上驢背,不禁微微一笑。

那一年,不隻對他重要,對天下而言,也極關鍵。

那是當今天子繼承皇位的第二年,皇太後駕崩,天子初禦紫宸殿,正式親政。當時,這位新官傢躊躇滿志,引用《尚書》“懋昭大德,建中於民”,立瞭這個新年號,意圖調和神宗、哲宗四十多年新法舊法之爭,中道而行,讓國傢得以靖安。但次年就換瞭崇寧年號,任蔡京為相,大興新法,清除元祐舊黨。第二年,墨兒的父母也被貶到嶺南,從此骨肉永訣。

北邊的大遼,這一年也發生瞭大事。道宗皇帝耶律洪基病薨,耶律延禧繼位,這位新皇帝荒於遊獵,政令無常,揮霍無度,二十年來耗盡大遼國庫,散盡北地人心……

墨兒邊想邊行,不覺已到虹橋口,拐到尹氏傢,見尹氏倚在門邊,睜著空茫雙眼,側耳聽著路口動靜。

沒等墨兒開口,尹氏便問道:“墨兒兄弟,是你嗎?”

“尹嬸,是我,”墨兒忙下瞭驢,走過去,取出那塊銀餅遞到尹氏手中,“尹嬸,你看看,是不是這塊銀子?”

尹氏接過銀餅,拇指才一摸,便臉色大變:“是!是這塊!你從哪裡得來的?”

“第二甜水巷的一傢……一傢妓館裡。”

“這銀子怎麼會跑到那裡去的?”

“是孫圓。”

“不會!圓兒怎麼會去那種地方?他從沒去過!”

“尹嬸,是他。他是昨天傍晚去的。”

“就算他去瞭那地方,又是怎麼拿到這塊銀子的?他沒有鑰匙,根本打不開櫃子和匣子。”

“這還得再查。”

“圓兒人在哪裡?”

“昨晚他就離開瞭那傢妓館——”

“那他去瞭哪裡?”尹氏空盲的眼珠急急顫動。

“尹嬸不要過於擔憂,那取貨的人既然給瞭三天期限,三天之內應該不會加害孫圓。”

“他雖然頑皮,卻從來沒有夜不歸傢,到現在還不見人……”

“尹嬸,有件事我還得再問一遍。”

“什麼事?”

“昨天你將香袋鎖起來之前,摸裡面的東西和取出來之後再摸,真的不一樣?”

“今天我一直在回想,之前摸香袋裡的東西,除瞭碎香料,那顆藥丸要硬一些。還有樣東西,有點滑韌勁兒,估摸應該是耳朵。後來取出來,因那人在等,就沒仔細摸,不過味道聞著略有些不一樣。”

“哦?”

“之前,香味重,藥味輕,後來聞著藥味似乎濃瞭一些。”

墨兒回到傢中時,天色已晚,夏嫂早已備好瞭晚飯。

今天大傢似乎都有心事,飯桌上不似往日說說笑笑,哥哥默默喝著酒,很少動菜;嫂嫂夾瞭塊哥哥素日愛吃的煎魚,放到哥哥碗中,見哥哥不吃,也沒有勸,她自己也神情倦倦,似帶悲容;瓣兒則一直低著頭,吃得很慢,不言不語,似乎在思忖什麼;琥兒病雖然好瞭,卻仍沒精神,坐在一邊小凳上,夏嫂輕聲喂他吃飯,他也不願多吃;至於自己,一直在想那香袋的事,猶豫著要不要告訴哥哥。

正吃得沒情沒緒,忽聽院外有人敲門,墨兒忙放下筷子出去,開門一看,是二哥趙不棄。

“吃過飯沒有?還有剩的沒有?我可餓壞啦!”趙不棄還是那般喜氣洋洋,無拘無束。

夏嫂去拿瞭副碗筷,墨兒和瓣兒挪開座椅,讓趙不棄坐在中間。趙不棄坐下便大吃大嚼,一邊吃一邊得意道:“哥哥,我也要開始查一樁案子啦,這案子極有趣。弄不好會驚動天下!”

隻要趙不棄在,便是想悶也悶不起來,座中其他人全都抬眼望向他,趙不尤問瞭句:“什麼案子?”

趙不棄猛刨瞭兩口飯,才放下筷子道:“前任宰相何執中的孫子何渙。這話隻能在這屋子裡說,萬萬不能傳出去。你們知不知道,他是個殺人兇犯?而且他瞞住罪案,不但參加省試,今早還去殿試瞭。”

趙不棄講起他遇的這樁案子,的確十分離奇,大傢聽完後,談論瞭一番。

墨兒在一旁聽著,也忍不住道:“我今天也接瞭樁案子——”

他將香袋疑案也講瞭一遍。

趙不棄聽後笑道:“你這案子也有趣。”

趙不尤卻道:“這案子關涉到幾個人的性命安危,不能輕忽。”

墨兒本就有些心虛,一聽此言,忙道:“這件案子還是哥哥來查吧。”

趙不尤道:“我手頭有這梅船的案子,這一陣恐怕騰不出手來。我聽你剛才講,想的、做的都不錯,而且當天就查出瞭那塊舊銀子。你就繼續放手去查,若有什麼難題,咱們一起商量。”

墨兒本已心生退意,聽哥哥這樣講,重又有瞭些底氣,忙道:“眼下始終想不明白的是,照尹嬸所言,那香袋鎖起來前,聞著藥味淡,再拿出來,藥味變濃瞭些。香袋裡原先是一顆珠子外抹瞭些藥,所以藥味淡;後來換成瞭真藥丸,藥味自然重瞭。這麼說來,餑哥交給尹嬸的時候,的確沒有換裡面的東西。沒有鑰匙,沒撬鎖,也沒弄壞櫃子和木匣,卻把裡面東西換瞭,這像是隔空取物變法術一樣,怎麼做到的?”

趙不棄笑道:“除非是鬼。”

墨兒道:“今天臨走前,尹嬸也問我,會不會是有鬼作祟?”

趙不尤道:“莫信這些。始終記住,萬事萬物皆有其理,越鬼怪,越要往平常處想,莫要被面上這些障眼術迷住眼睛。”

“理……”墨兒低頭默想起來。

《清明上河圖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