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風吹到瞭東北大地!

我清楚的記得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人就是我的姥姥瞭,倒不是因為我父母不夠疼愛我,而是他們倆白天總要出去打零工,賺些辛苦錢,還要忙活傢裡的農田,一直忙到很晚才回來,畢竟這關乎著我們一傢的口糧,而他們不在傢的這段時間則就一直是我的姥姥在傢看護著我。

我印象中的姥姥是那麼的慈祥,雖滿臉皺紋,盡是被歲月侵蝕的痕跡,但是我依然能夠看得出她年輕的時候一定是是個非常美的人!冬天時,北方的正午在太陽照射下是那麼暖和,總讓人感覺暖意洋洋的直想打盹。我的姥姥就是這樣,不知道是年紀大瞭還是怎樣,總跟別的老頭兒老太太一樣,喜歡搬著個木質的小板凳坐在門邊,靠在曾經還是用土坷垃與茅草相混合後夯實的土墻上曬太陽,我從外面跟一幫孩子瘋耍回來後看見曬太陽的姥姥總愛擠在她的懷裡讓她給我講故事,講關於我姥姥的故事,每一次她講的是如此動聽,總讓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姥姥說她與外公小時候都是出生在山東,現在叫SD省RZ市濤雒鎮,據她的說法她小時候是叫做沂州府日照縣濤雒鎮,歸於清政府管轄。後來,清朝皇帝采納瞭在HLJ戍邊的將軍特普欽的建議,於咸豐十年(1860年),正式開放禁墾,鼓勵移民實邊,以振興關外的經濟,這也便是歷史上的闖關東時期。

在此期間,闖關東的百姓已經大規模向HLJ地區遷移,例如HEB市的小西屯,一部分河北百姓遷移到那裡,並且把河北文化帶到瞭那裡,繁衍生息。他們的爺爺奶奶也就是我的曾太姥爺和曾太姥姥那時一方面是被清廷強召遷入東北,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連年水旱的自然災害,導致糧食緊缺,百姓苦不堪言,依靠單純的捕魚所收獲的錢財已經不能支撐借貸錢糧的的虧空,所以曾太姥爺一傢決定舉傢遷移到東北。定居到我出生長大的這個地方——HLJ省YC市嘉蔭縣烏雲鎮烏雲村,那個時候這地方還叫“幸福公社”,緊挨著HLJ,且與俄羅斯阿穆爾州隔江相望。

記得當初我也問過姥姥,曾太姥姥為什麼要跑這麼遠到這裡來,姥姥的回答是:因為這兒物產豐富,還挨著江,地方人接濟一下,不夠的的口糧,至少在這裡還能繼續用自己的老本行打魚吃。後來我長大瞭,才知道是因為當年闖關東作為無論是在中國歷史上,還是人類有史以來,民間最偉大的人口移動壯舉之一的慘烈。當時曾太姥姥隻能一直走,沒有方向的走,直至走到瞭這個村子,才決定紮根於此。而他們也是後來才知道,當地有句土話叫做“捕魚摸蝦,餓死全傢”,當地人捕魚都是副業,況且海水捕魚和淡水捕魚看起來都是捕魚,但其實相差很遠,而且HLJ裡面都是大型的“鱘鰉魚”,隨便一條都有五六百斤重,雖然在那個年代中華鱘還不是保護種類,但當地人也不會刻意的去專門捕獲中華鱘,因為實在太稀少瞭,而且實在太難捕,所以後來曾太姥姥和曾太姥爺也就融入當地,跟當地其他人一樣靠著農耕過活。

據姥姥說,他的爺爺曾因出海捕魚,在海上遇到極大的風浪,導致漁船無法辨別方向而飄到瞭一個叫做崖州的古城,他在那裡見到過某種傳說中的巨獸,長著白色的大眼睛,且有著巨大無比的身體,長度大概得有十幾輛馬車那麼長。而在身體的前端還有一張似乎可以吞下萬物的巨口,能夠一口吞下自己的兩三條同等大小的船都好不誇張,而這種生物則被古人稱為“鯤”(實則是虎鯨)。除此之外,還看到瞭一些我聞所未聞的奇觀,便是夜晚的海水如同某種熒光物質一般泛著藍光,但用火把一靠近看則就跟普通的海水沒什麼區別,據說那次事故過後,曾太姥爺能夠或者回來正是因為漁村裡魚骨廟的龍王保佑顯靈才沒讓其罹難。但是姥姥說她的爺爺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回來以後,身體就不好瞭,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整日咳嗽,且身瘦如柴。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她的爸爸媽媽讓我姥姥離她爺爺遠一點,她那是年紀上小,還非常疑惑為什麼這次爺爺出海回來就不讓她靠近爺爺瞭,直到有一次聽別人說她才知道爺爺染上瞭一種叫福壽膏的東西,這種東西抽瞭之後會讓人上癮,不僅會產生幻覺折壽,還會非常痛苦的死去。我還滿臉好奇的問:“姥姥福壽膏是什麼東西?好吃麼?”我隻記得姥姥跟我說那是英國鬼子帶進中國的東西,具體咋說的我記不清瞭,直到長大以後才知道這是一種毒品,就是我們常說的鴉片。

1839年6月25日虎門硝煙,姥姥說她的媽媽聽到這個消息後,哭瞭。所以當初到底是太姥爺真的在海上有一次奇遇記,還是因為福壽膏產生的幻覺編造的,這個已經無從考證。

雖然這些故事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感覺挺奇幻的,但還是聽得津津有味,有著很強的畫面感,至於故事的真假則無從考證。也就是那一次,是我第一次聽見“海”這個詞。我還曾天真的問過姥姥大海是怎樣的,她告訴我顏色是藍色的,大海很大,也就是那時起,我對大海充滿瞭無盡的好奇與向往。也正是從我姥姥他們傢舉傢遷至烏雲鎮的那一刻,海風從膠東半島吹到瞭遼闊的東北大地!

《海風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