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神秘雨衣人

春節前夕,齊江之上,一輪朝日映照江面,微波蕩漾,江水平緩東去,在冬日的清晨裡泛著薄薄的霧氣。遠處的城市輪廓在薄霧裡若隱若現,一艘漁船靜待江面,站在舷邊的漁民將漁網撒出一個漂亮的圓,慢慢落入水中。漁民對自己的撒網技術非常滿意,眼神中滿是期待,舷旁的水面漂過幾尾肚皮翻白的魚,漁民皺瞭皺眉頭,不免有些晦氣,他朝手心吐口唾沫,站到舷邊開始收網。網很沉,漁民使出渾身力氣,看來這一網收獲頗豐。漁網一點點近瞭,漁民開始興奮起來,手中的力道也加瞭幾分。漁網終於上瞭船,幾十條齊江名產鰱魚滾落在船艙。漁民一臉笑容,滿臉皺紋一起舞動起來,但是很快他的笑容像是被凍住瞭一樣,隻見幾十條魚毫無活氣地躺在那裡,連掙紮的力氣都沒有,都是將死未死奄奄一息。漁民俯身仔細察看,卻發現網中死魚和隨網帶上來的江水都像打翻瞭墨汁一樣泛著黑色,散發著一股難聞的怪味。漁民腿一軟,癱坐在船舷上。漁船下面,一大團黑色的江水正在擴散蔓延,猶如一頭猙獰的怪獸肆意遊蕩……

H省齊江市,一個位居齊江中遊的經濟大市。

齊江市藍天賓館,國傢生態環境督察組駐地。一個賓館女服務員膽怯地捂著鼻子,站得遠遠地指著走廊上的一個黑色塑料袋。督察組的一名男組員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去解袋子。

“看清楚是誰扔的嗎?”

女服務員一臉驚恐地使勁搖頭。

男組員一邊解袋子,一邊讓同事去查看監控錄像,打開袋子,竟然是半袋子死魚!死魚散發著刺鼻的臭味,在場的人不約而同都捂住瞭鼻子。細嗅之下,那種臭味並不是腐爛的臭味,更像是某種化學廢料的味道。

監控視頻顯示在賓館後廚門邊隱約閃過一個裹在塑料雨衣裡的人,看不清楚他的面目。這個“雨衣人”隨著送菜的車輛一起從後門進入賓館,躲過瞭賓館和政府的工作人員,將死魚袋子扔在瞭走廊上,而死魚袋子的位置又恰恰是監控死角。

“這個人有很強的反偵察經驗!”反復查看監控錄像的幾個組員得出一致意見。

就在此時,另一個組員匆匆地從外面回來,手裡拿著一封信:“王組長呢?有大事發生瞭!”

生態環境督察組組長王宬是一個年約六旬的精瘦老頭,滿頭銀發,曾經在多個省份進行生態環境督察工作,在他手中被問責處分的幹部不計其數。一些被他處理過的幹部偷摸送他一個外號“寧撞閻王,莫遇老王”!此時,他正查看那一段視頻,眉頭緊鎖。

王宬問:“那封信裡寫瞭什麼?”

方才那個拿信的組員有些緊張地把信遞給王宬:“這是署名為‘遲到’的那個舉報人第三封信瞭,與前兩封信不同的是,這次舉報信裡不僅有詳細的齊江市污染案件信息,還直接指出瞭這三次案件都和一隻隱藏在齊江市領導層的大老虎有關。”王宬面色沉重,把舉報信後面的署名仔細看瞭好幾遍:“這個‘遲到’是我們的老朋友瞭,從他前兩次舉報的問題來看,消息來源確實很準,看來是一個瞭解齊江市底細的人啊。你們查過舉報人的情況瞭嗎?”

組員有些無可奈何地說:“我查過瞭,姓名和地址都是假的,屬於匿名舉報,但是污染問題都是真的,看來他不想和我們正面接觸。”

王宬攥著舉報信在屋子裡踱步:“遲到,遲到,他選擇這個化名是什麼意思?”

組員:“是不是蘊藏著這個意思——‘正義可以遲到,但不會缺席’?”

王宬:“信到瞭我們手裡,死魚同時也扔在我們眼皮底下,這也太巧合瞭吧。看來,送魚的人和那個‘遲到’很可能是一個人。如果是這樣,他的署名就不是這種寓意瞭,應該是抱怨我們行動遲緩!”

一個組員贊同王宬的分析:“估計這個‘遲到’接連寫瞭兩封舉報信,但是看到我們兩個月遲遲沒有動作,以為我們無動於衷,所以他把一袋子死魚扔在我們面前,看看我們的態度到底是怎樣。”

王宬:“從舉報線索來看,這個‘遲到’掌握瞭不少齊江市內幕,不僅知道我們的住處,而且提供的案件線索準確,最為重要的是舉報信中指出暗藏的大老虎名字和中紀委移交給我們的線索一致,看來這裡面問題不少啊!”

幾個組員憂心忡忡,有人說:“看來齊江市的幹部隊伍被腐蝕得很厲害,如果我們把案件披露,肯定又要倒下一大批幹部。”

王宬嘆息:“污染和腐敗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破壞環境,一個傷害民心,最後受傷的都是國傢和百姓。”他又問,“那袋子死魚送去檢驗沒?看看是什麼污染源,我們不能弄錯瞭目標。”一個組員回答說,已經將樣品送去省裡進行檢驗。

組員請示下一步行動,王宬想瞭想說:“是時候攤牌瞭,我們要和齊江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亮亮底牌,否則他們會心存僥幸,齊江市的百姓也會對我們失去信心。”

“污水橫流,終歸還是要有中流砥柱!看看我們扔出的炸彈,在齊江市是引發地震還是海嘯。”隨著王宬的話音剛落,整個督察組的人齊刷刷站起來,個個神情嚴肅,他們知道,一場大戰要來臨瞭。

齊江市政府禮堂,臺下黑壓壓坐滿瞭齊江市的領導幹部,會場氣氛壓抑凝重。國傢環保督察組正在向齊江市市政府反饋督察意見,督察組組長王宬神情凝重,指出齊江市在生態環境工作中存在六大問題:

一、治理黑臭水體措施不力,每天超過20萬噸污水直排齊江,其中有部分違規審批的涉污企業,竟然排放工業污水,致使齊江流域保護區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造成跨省污染;

二、盲目追求GDP數據,突破環境底線屢屢上馬一些工業和化工項目,先後在齊江沿岸建設石化、水泥、冶煉等多個項目;

三、“退耕還濕”工作弄虛作假,虛報工作成果,違規在濕地區域建設旅遊和娛樂場所;

四、整治霧霾污染滯後,“藍天工程”落而不實,違規註冊10噸以下燃煤鍋爐145臺;

五、垃圾分類工作停留在紙面上,沒有形成社會聯動氛圍,全市最大的長興垃圾處理廠常年超負荷運行,垃圾滲濾液長期得不到有效處置,累計滲濾液污染超過75萬立方米;

六、齊江市鳳山縣金礦將尾礦礦渣違規填埋,污染數百戶村民飲用水水源,致使在環保督察期間和國慶節期間兩次群體進京上訪,分別被國傢生態環境部和國傢信訪局點名批評。

除瞭這六大問題之外,環保督察組還向齊江市移交瞭421個具體問題,要求齊江市限時辦理解決,數量占到H省環保案件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

會議結束時,整個大禮堂一片沉默,連退場的幹部們都是垂頭喪氣的模樣。市委書記廖宇正和市長李子平等幾個領導對視一眼,卻都沒有說話,大傢都心知肚明,齊江市肯定要“火”瞭,而且這把“火”來勢兇猛。國字臉的廖宇正眉頭緊鎖,花白的頭發下一個顯眼的“川”字深深地刻在額頭上。李子平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染過的頭發烏黑濃密,整齊地向後邊倒去,他看著比廖宇正年輕不少,其實兩人年歲相當。

王宬把市委書記廖宇正和紀委書記嚴哲單獨留下,向他倆通報督察過程中瞭解到的腐敗問題線索,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線索是中紀委移交過來的,涉及齊江市一位重量級的領導幹部,督察組經過詳細調查以後,已經將調查情況遞交到H省紀委。王宬的通報簡短精要,並沒有提及涉案人員的姓名,但是已經在廖宇正和嚴哲心裡激起驚天巨浪,兩人面面相覷,沒有料到“大老虎”真的就隱藏在自己身邊。

廖宇正想到一句話“屋漏偏逢連夜雨”,白白凈凈的嚴哲想到的是自己紀檢部門的失察之責,兩人對視一眼,臉上都是震驚與苦澀。

會場外的領導們圍在一起,揣測王宬單獨會見市委書記和紀委書記的意圖,常務副市長劉耕野有些幸災樂禍:“‘王閻王’直接把市委書記和紀委書記找去瞭,肯定是涉及腐敗案件。看這架勢,涉及的人級別還不低呢!”劉耕野的話無異於再次扔出一枚炸彈,這些市領導人的面色難看,交頭接耳猜測瞭起來。

李子平使勁咳瞭一聲,制止住大傢的議論:“老劉,你別在這裡危言聳聽,妄加揣測,大傢還是趕緊回去按照督察組的反饋意見,研究怎麼整改落實吧。”一群人各自陰沉著臉散去。

王宬約談廖宇正和嚴哲,心裡最忐忑的卻是主管生態環境的副市長王武。王武在座位上坐立不安,偷偷環顧左右,似乎每一個人都在竊竊私語議論他。雖是冬天,王武依然感覺到一滴冷汗正從自己的耳後慢慢滾落,那種冰涼的感覺從他的發際一直滾過脖頸,最後沒入後背,像是一條蛇鉆瞭進來。王武長得像一尊佛,方面大耳一臉福相。此時,福相卻變成苦相,王武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妙,他聽到瞭傳聞,由他審批的電解錳加工廠造成江水污染,有人把死魚扔到瞭督察組面前,據說還有暗藏猛料的舉報信。王武作為市政府領導班子裡唯一一位在齊江市工作超過二十年的人,齊江市的每一樁生態環境問題他都心中有數,有的是他的責任,有的是歷任領導留下的問題,沒有別人比他更瞭解這筆爛賬瞭。自從督察組進駐齊江市以後,王武每天都在惴惴不安地盤算自己會受到什麼樣的處分,警告、記過他都可以接受,隻要不是免職或者更嚴厲的處分。一想到這裡,王武就偷偷念幾句佛號。作為齊江市土生土長的副市長,王武在工作上一直很強勢,市委書記廖宇正和市長李子平也比較尊重這個“地頭蛇”,與其說尊重不如說是忌憚,因為王武是齊江市本土官員的代表,是與齊江市其他來自“五湖四海”的官員們分庭抗禮的旗幟性人物。據說,市長李子平多次與王武發生齟齬,對他意見很大,曾在市委常委會上抱怨王武負責的工作領域“水潑不進”。

王武低著頭匆匆離去,有人向他打招呼,他也視而未見,神不守舍地離開瞭會場。

第二天,國內各大新聞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瞭齊江市的生態環境問題,齊江市從H省的領頭羊一下子褪去光環,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齊江的街頭一夜之間出現瞭很多指手畫腳討論環保的百姓,他們不僅咒罵被污染的環境,更關心污染背後的黑幕什麼時候揭開。

放在火爐上煎烤的齊江市禍不單行,通過環保督察組移交的線索,又一個地雷在齊江炸響瞭——齊江市生態環境局和下屬分局爆發腐敗窩案,市局一、二把手因為收受企業賄賂相繼被紀委留置調查,據說涉案金額超過1000萬元,齊江市生態環境局與各縣區分局涉案人員近30人。

市委書記廖宇正聽到紀委書記嚴哲的匯報後,氣得把手裡的文件都撇瞭一地,拍桌子大罵:“齊江的水被他們弄黑瞭,齊江市的臉也被他們丟盡瞭!給我嚴查,一個腐敗分子也不能放過!”

紀委書記嚴哲贊同地說:“現在我們確實需要快刀斬亂麻,既要給督察組一個交代,也要給齊江市老百姓一個交代,否則現在從機關到社會,以訛傳訛,謠言滿天飛,對我們的隊伍形象和工作都造成不利影響,急需我們展示決心和重塑形象。”

廖宇正慢慢冷靜下來,說:“你說得很對,腐敗畢竟是一小撮分子,並不代表我們齊江市所有的幹部都爛掉瞭。我們還是要相信大傢、依靠大傢,要正本清源,重塑形象,一手抓治污,一手抓治人,兩手都要硬、都要贏!”

嚴哲又向廖宇正建議,最好抓緊時間將涉及腐敗的幹部在齊江市層面進行處理,如果轉交到省紀委甚至中紀委,那樣就很被動瞭。廖宇正雖然深感為難,但還是同意瞭這個建議,他一方面想降低對齊江市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私心,畢竟他的晉級呼聲越來越高,他可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出問題。廖宇正心裡決定瞭,他要和市長李子平一起去會會那個“寧撞閻王,莫遇老王”的王宬,隻要能減小負面影響,彎腰求情也是值得的。

出乎廖宇正意料,李子平並不同意去向王宬求情。在市委大門口,廖宇正和李子平險些因為此事發生爭執。

李子平:“廖書記,我們這樣貿然去找他們,影響不太好吧?尤其督察組長是那個‘王閻王’,我怕求情不成還要惹一身騷。”

廖宇正:“事到如今,我們隻能豁出臉去,求督察組暫時不要上報,暫緩向社會公開,最好爭取由齊江市紀委先行處理,這樣才能爭取一些主動權。”

李子平一臉為難,明顯不太支持去找督察組求情:“廖書記,這些事情和你我都沒有什麼關系,他們是查人還是向社會公開,我們都不能橫加幹涉,現在這樣去找他們是違反規定的。”

廖宇正皺皺眉頭,壓住心中的不滿,他對自己這個搭檔的想法很是瞭解,李子平為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明哲保身,擅長躲避責任,大難臨頭首先要撇清與自己的關系。廖宇正有點不高興地說:“老李,這個時候不是撇清自己的時候,不能為瞭劃清界限而損害齊江大局。那麼多幹部腐敗掉瞭,那麼多生態問題擺在那裡,咱倆作為主要領導能脫得瞭幹系嗎,還能獨善其身嗎?我們誰也無法置身事外!”

李子平使勁搖頭,並不認可廖宇正的說法:“越是這樣,我覺得咱們越是不能摻和進去,否則就會變成他們口中的官官相護,地方保護主義。誰的孩子誰來抱,誰的責任誰去扛。”李子平這麼說是因為他聽到瞭一些消息,覺得督察組掌握的那些猛料和自己關系不大。

李子平的態度讓廖宇正更加生氣,說話聲調都拔高瞭:“老李,我看你是還沒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這個炸彈如果炸響瞭,齊江市就會被炸個面目全非,咱倆作為主要領導能逃脫問責?我們的前途還能一帆風順?”廖宇正知道李子平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前途,所以直截瞭當點出瞭問題的嚴重性。

見廖宇正急火攻心,按捺不住情緒,李子平也開始有些遲疑,他試圖緩和氣氛:“廖書記,我們這樣去求情能管用嗎?你不是不知道,那個王宬是個軟硬不吃的‘鬼見愁’,這樣去求情隻怕會適得其反啊!”

廖宇正嘆瞭一口氣:“我何嘗不知道這個王宬鐵面無私,不近人情,但總要去爭取一下,死馬權當活馬醫瞭。不僅督察組要去,省委我們也要主動去做深刻檢討!”

李子平陰沉著臉,最後還是妥協瞭:“好吧,廖書記,你我現在是一條繩上的,不,一條船上的人,我陪你走一趟就是瞭。不過我有話在先,那個‘王閻王’要是翻臉瞭,我也沒什麼辦法。”

與黑雲壓城的齊江市相比,數千公裡之外的廣州市卻是陽光明媚。此時,在廣州市舉辦的“綠色發展·環境經濟學”論壇上,H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林寒江正在演講,四十出頭的林寒江短發白衣,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略有些書卷氣,看似有點懶洋洋的眼神偶爾閃過一絲精光,透露出內心的倔強和果敢。

此時,林寒江鏡片後的眼神,正配合著他演講的內容越來越明亮——

“我們很多人對‘人定勝天’這句話有誤解,都把這四個字當作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金科玉律,其實是錯誤的。這句話出自荀子的《天倫》:‘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在這篇文章中,荀子說的天,是自然規律的意思。天與人的關系:一是順應天,即順應自然規律,不與天爭;二是制天,就是利用自然規律,改造條件。以唯物主義觀點看,‘人定勝天’是不可能的,隻能順其勢而利用、改造。‘人定勝天’的現代意義,首先是掌握自然規律;其次,使人類脫離動物低層次生存,使人類和自然的互動不再是一種低層次的被動,變成掌握‘道’——也就是自然規律的精髓。掌握自然規律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讓自然與人類都向有益的方向發展,這是更高層次的‘人定勝天’。人類歷史整個就是順應規律、改造自然的歷史……”

臺下響起一陣掌聲,林寒江借機會喝口水,他註意到臺下原來有些昏昏欲睡的人,大部分都被他的講話喚醒,專心聆聽他的發言,不禁有些小得意。

會議大廳最後一排是媒體席,一個三十出頭的白衣女子站在記者們的身後,認真聽著林寒江的每一句話,表情時而贊許時而搖頭,她不時低頭看看手表,顯然還有要事在身。一旁的助手提醒她:“蘇總,廣州項目方的李總要去機場給您送行,我們要是去晚瞭,不太禮貌吧……”被稱為“蘇總”的白衣女子看瞭一下時間:“再聽三十分鐘,我們準時出發。”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這種報復是很強烈的,往往會讓我們人類付出慘重代價。”林寒江引用完恩格斯的話,點開身後屏幕上的PPT文件,展示“世界十大污染事件”的圖片和文字介紹,包括切爾諾貝利核污染、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印度博帕爾工業化學事件等,觸目驚心的圖片和血淋淋的傷亡數字讓臺下所有人都清醒瞭過來,專心聽他的講話。

“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生態環境還是人類文明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歷史上的文明古國都發源於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但因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導致文明衰落的例子比比皆是,‘歷史地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所以說,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

齊江市的生態環境督察組駐地藍天賓館,廖宇正和李子平正不停地向王宬檢討。

廖宇正:“王組長,齊江市的生態環境工作出現這麼多問題,還牽扯到這麼多領導幹部,我身為齊江市委的班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幾天我心裡愧痛交加,一直在反思。”

李子平在旁邊連連點頭:“是是是,我這個市長也要反省。”

王宬看瞭二人一眼,對這兩人聯袂來訪的目的心知肚明,故意不作聲。

李子平殷勤地給王宬倒上一杯茶,王宬語氣冷冰冰地說:“我們還是節省點時間吧,書記和市長兩位主官攜手前來,到底意欲何為?”

廖宇正身體前傾靠近王宬:“能不能請王組長暫緩將齊江市的情況上報省裡和部裡,給我們齊江市一個主動改錯的機會。我們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拿出對腐敗問題的處理意見,集中力量解決污染問題,確保在短期內有所改觀。”王宬看瞭廖宇正一眼,沒有回答。廖宇正繼續說,“齊江市的環境問題已經在全國公開通報,如果再有腐敗問題被披露,將會給齊江乃至全省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還請王組長考慮我們的難處,看能否給我們一次改正的機會?”

李子平在旁邊隨聲附和道:“請王組長放心,污染問題我們會限期整改,腐敗幹部我們會嚴肅處理!請王組長相信我們齊江市委、市政府,我們一定不會讓督察組失望的。”

王宬摸著自己的銀發,有些嘲諷地看著二人:“督察組來齊江市兩個多月,在實地調查過程中也瞭解到一些情況,如果齊江市的生態環境工作在二位的領導下能夠團結一致,盡心盡力,我想不會出現這麼多問題,也不會牽扯進去這麼多幹部。”王宬話裡有話,暗指二人面和心不和,致使生態工作和幹部隊伍建設都出現瞭問題,這讓廖宇正和李子平兩人羞愧難當。

廖宇正一個勁兒地自我批評:“王組長批評得是,齊江市出瞭這麼多問題,我這個班長難辭其咎。但還是想請王組長暫緩上報,給我們齊江市一個主動改錯的機會,我們保證痛定思痛,抓緊整改,嚴肅處理後續問題,絕不會徇私枉法。”

王宬哈哈一笑,有些自嘲地說:“書記、市長你們來之前,肯定也掂量過我的外號。‘寧撞閻王,莫遇老王’嘛,我都和閻王爺齊名瞭,哈哈,受之有愧啊。”廖宇正和李子平對視一眼,都是滿臉尷尬。王宬繼續說:“你們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你們齊江市主動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先行處理腐敗幹部,確實可以爭取主動,但是這樣做,又置我們督察組於何地?置中央派督察組的意義於何地?為什麼在我們來之前你們不知道主動呢?板子打到身上才想起改正錯誤?”

廖宇正和李子平都是一臉羞愧,一時間無言以對。

王宬:“不瞞二位,齊江市的情況我們已經通報給省委和部裡瞭。至於省裡是直接辦案還是移交給你們齊江市紀委,我不便過問。什麼時候向社會公佈,這要部裡統一決定,我無權幹涉。我們都要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還請二位理解。”

王宬的話冷冰冰的,廖宇正難掩失望,表情有些發僵。李子平又給王宬倒茶水,王宬推開茶杯:“實不相瞞,我這組前一個督察的省,出面向我求情的是省委書記和省長,我也是這般答復的。我奉勸二位領導不要把精力浪費在這上面,有這精力和時間還是趕緊研究一下防污治污的具體措施吧。明天我們督察組就要啟程轉戰下一個省,我還有要務在身,就不奉陪瞭。”

王宬下瞭逐客令,說完起身離去,把兩人晾在瞭那裡。

廖宇正一臉鐵青,李子平見王宬走瞭,氣得自己一口喝幹瞭那杯推來讓去的茶:“書記,我說不該來吧,這個‘王閻王’真的是油鹽不進,誰來求情也沒用。”

廖宇正有些沮喪,嘆瞭口氣:“你以為我想低聲下氣求人啊,還不是為瞭齊江市的名譽和形象?既然如此,就讓我們一起迎接暴風雨和口水唾沫吧。”他似乎覺得這話並不能緩解自己的擔憂,又補充道,“你我這條船,說不定也抗不過這場暴風雨……”

李子平舉著茶杯,一臉錯愕地愣在那裡:“書記,有這麼嚴重嗎?”

廖宇正滿臉憂慮,說道:“接下來,隻怕無論是生態環境,還是政治生態,我們都將成為省裡乃至全國的負面典型。齊江市,馬上就要破鼓萬人捶瞭……”

身在廣州的林寒江已經講完環境的重要性,正在講解他的專題“環境經濟學”,演講的內容包括全球背景下的環境經濟分析、空間維度的環境經濟分析、運用經濟手段進行環境管理等。臺下有一個政府官員模樣的人主動舉手提問:“林副廳長,用經濟手段進行環境管理具體包括哪些措施?”

林寒江回答他:“經濟手段不倡導單獨運用,在環境管理中它是與行政的、法律的、教育的方法相互配合使用的一種方法。它通過稅收、財政、信貸等經濟杠桿,調節經濟活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污染者與被污染者之間的關系,促使和誘導經濟單位和個人的生產和消費活動符合國傢保護環境和維護生態平衡的要求。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征收資源稅、排污收費、事故性排污罰款、實行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獎勵、提供建造廢棄物處理設施的財政補貼和優惠貸款等。”他看著那個官員,笑道,“如果您是主政一方的大員,經濟手段運用好瞭,不僅可以預防環境污染,還能給您增加財政收入。如果您能少看一會兒手機,也許就能獲得環境財政雙豐收!”聽眾一陣大笑。

站在記者身後的白衣女子搖頭,似乎並不贊成林寒江的調侃:“林寒江,你總是喜歡逞口舌之快,得罪人於無形之中,早晚要吃虧的。”她脫眾而出,舉手提問,“請問,從我們企業經營者最關心的角度,政府應如何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林寒江猛然見到這位白衣女子,眼神一亮,竟然激動難抑,險些當眾叫出她的名字。隔著黑壓壓的參會嘉賓,兩人目光交錯,像久別重逢的老友,卻囿於這個場合無法打招呼。場面一下子沉寂下來,很多參會嘉賓都以為林寒江被這個問題難住瞭,紛紛回頭去看那個白衣女子。白衣如雪的蘇姓女子不卑不亢地迎接眾人的目光,她拋出的問題有些故意為難林寒江的意思,神色裡藏著一絲林寒江才懂的挑釁。

林寒江看著白衣女子,慢慢穩住情緒,輕咳一聲掩飾尷尬,說:“這個問題很宏觀,解釋起來可能要長篇大論。為瞭節省時間,我鬥膽借用習總書記的話,可以用‘兩條魚、兩座山、兩隻鳥’來回答。”

參會的人又齊刷刷轉向林寒江,聽他怎麼用魚和鳥解釋這個問題。林寒江略作停頓,喝瞭一口水,厘清思路,說:“習總書記在不同階段曾經提出過關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條魚、兩座山、兩隻鳥’的論述,很多學者也進行瞭闡釋。

“‘兩條魚’是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沒有經濟發展的支持,生態環境保護既沒有資金保障也沒有技術基礎,這也是‘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形’為什麼呈現‘倒U形’的原因,生態環境會隨著經濟發展變得嚴重,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又開始逐漸改善。

“‘兩座山’指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東北地區和西藏等高寒地區則是‘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銀山’。依據‘五位一體’發展戰略,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不是矛盾的,而是高度統一的,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兩層皮搞對立,自然優勢可以轉化為經濟優勢,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哪個地區的自然資本越多、綠色銀行賬號越大,這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安全系數、潛力前景就越突出。

“‘兩隻鳥’說的是防止‘鳥去籠空’,要在‘騰籠換鳥’中實現‘鳳凰涅槃’。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要從經濟發展入手,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換經濟發展動力,必須改變過多依賴增加物資能源消耗、規模粗放擴張、高耗能高排放的發展模式。‘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籠’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被動地聽任‘鳥去籠空’,要主動地培育和引進吃得少、產得多、飛得高的俊鳥,主要集中在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美麗經濟等領域。”

林寒江把枯燥的理論用一種略帶幽默的方式闡述出來,引得臺下一陣掌聲。提問的蘇姓女子也優雅地鼓掌表示欽佩,她自言自語道:“林寒江,想難倒你一次還真的不容易。”

“破壞生態環境的舉動往往都是被利益驅使,猶如一頭出籠猛獸,如果不加以約束,最後會吞噬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所幸,我們還有制度為柵、良知為鎖,努力將這頭猛獸關進牢籠。”林寒江的演講結束語引用瞭英國社會學傢本傑明?惠奇科特的一句話——世界比我們偉大,不會按我們的想法行事;我們比世界渺小,必須遵循它的法則。畫面定格在這句話,幾個聽眾輪流上來和林寒江合影,林寒江微笑著配合他們。忙著合影的他目光卻一直情不自禁地在人群中搜索白衣女子,可惜那個白衣如雪的身影已經消失瞭。

林寒江的手機屏幕一直在閃,演講這一個小時裡來瞭好多電話。一條微信首先躍入眼簾:演講得很好、很精彩,但是有些空洞,不接地氣。我今天出差路過此地,利用登機前一個小時來聽你的演講。聽你聲音有些感冒瞭,註意身體。蘇娜。

蘇娜就是剛才的白衣女子,是林寒江以前參加學術交流時認識的一個朋友,曾經在南方某省電視臺擔任主持人,後來跳槽到一傢全國一流的房地產集團,成為赫赫有名的樓盤操手。兩人以前曾經在一個房地產與生態環境領域的論壇上有過碰撞,當時兩人觀點不同,在論壇上激烈辯論,被某網站撰文抨擊,說二人的觀點之爭暗示瞭政府和商界在“環境保護與企業利潤”之間是天生的對頭,難以調和。沒想到兩人不打不相識,後來成瞭異地朋友,偶爾在微信裡問候點贊。

林寒江曾經和蘇娜討論過自己回歸學校的想法,得到蘇娜的大力支持。蘇娜比他更進一步,建議他幹脆跳到企業,和她一起下海,林寒江雖然沒有答應,但是也有些心動。蘇娜剛才的提問,著實考驗瞭一下林寒江的學識和反應。林寒江舉目四顧,隻見蘇娜的白衣背影在門口一閃而過,他想要追出去,卻被論壇舉辦方的人拉住,隻得悻悻作罷。

另一條微信讓林寒江心情突然黯淡,演講成功的喜悅瞬間化為烏有。那是一個微信名為“隔壁老王”的人發來的:急!請速來齊江!

林寒江聽聞齊江市現在水深火熱、黑雲壓城,心中頓時泛起一種不祥的預感。

《江流天地外(江河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