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重審此案1

第151章 重審此案1

這正是沈渡擔心的問題,此案已經過去多年,如果貿然向女皇提起,女皇會答應重申嗎?

他也沒有把握。

思考瞭很久,沈渡搖頭,“畢竟事隔多年,況且當年的冤案轟動一時,讓不少的百姓都留下瞭陰影,如今舊案重審,勢必會再讓以前的陰影籠罩,所以,我沒有把握。”

聽瞭沈渡的話,朱顏也是垂眸思考。

每個人的立場都很艱難,沈渡想要重申舊案,而女皇則要天下太平,百姓安樂。

如此一來,著實讓人有些為難。

又過去瞭不知道多久,廚娘已經把飯菜送到瞭桌上。

看著滿桌的菜肴,朱顏食之無味,沈渡也是有意無意的吃上一口。

沒進多少,倆人都已吃不下去,好巧不巧,雲雀忽然出現在門口。

看到一桌子的菜肴,想也沒想就坐在瞭二人的旁邊。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即便案子再難,我們也要吃飽喝好。”

一邊說著,雲雀到是毫不客氣的開始猛吃海塞。

朱顏剛欲開口,沈渡忽然接過瞭話,“古人的話是有幾分道理,無論如何我們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話落,沈渡夾瞭一筷子菜,放到朱顏碗中,“多吃一點,吃飽之後我們好去休息。”

朱顏當下就懵瞭,這話像是故意說與雲雀聽的。

而雲雀則像是沒心沒肺,絲毫不理會沈渡的話。

回到房中,朱顏的心還是懸掛在沈渡的身上。

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一方面她希望能夠為錦繡坊申冤,另一方面她也希望沈渡可以在這件事裏獨善其身。

不知怎的,對真相有著迫切希望的她,竟然在沈渡的身上動瞭惻隱之心。

如果真的要與真相相比,她寧願選擇讓沈渡平安無事。

像是思考瞭很久,一直到腦海中模模糊糊,朱顏才睡瞭過去。

聽到均勻的呼吸聲傳來,沈渡睜開瞭眼睛,旁邊的女人安靜的睡著,一雙細眉卻微微相蹙。

這個女人,就是在睡夢中也還記掛著案子的事情。

真相對她就那麼重要嗎?

還是說,這隻是她的一個職業毛病罷瞭。

次日,不等朱顏蘇醒,沈渡便早早起床,將奏折寫好之後,跨馬向著皇宮奔去。

朝堂之上,沈渡將奏折呈給女皇。

一個晚上的時間,他終於想通瞭,不管女皇答應與否,他都要為錦繡坊的事情試上一試。

看瞭沈渡呈上來的折子,女皇眉頭緊蹙,畢竟是陳年舊案,而且當時還在長安城內掀起瞭一陣風雨。

如果翻理重審,會不會讓百姓覺得此案還沒有定論,又或許說當年的兇手並未伏法,再次鬧得人心惶惶。

這是女皇最不願意看到的場景,得民心者得天下,要處處為百姓著想,女皇也犯瞭難。

“衆愛卿。”女皇將折子放到一旁,看向文武百官,“六年前的錦繡坊一案,在沈愛卿所呈的奏折上所言疑點重重,還是一樁冤案,想要將此案重啓審理,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陛下。”其中一位官員立刻站出,“案子已經過去多年,想要重新受理著實不易,而且有許多證據也已經無法再現,更何況,此案在當時的長安城轟動一時,鬧得百姓不安惶恐。臣以為,過去的事情就讓其過去吧,不宜再次翻起。”

“陛下。”此人話音剛落,另一個官員也站瞭出來,“錦繡坊一案若真是冤案,雖過去多年,但數多冤魂也是得不到安息,如今沈閣領有意將此案重新受理,臣覺得並無不妥。”

“哼哼……”聽到有人支持,一旁的來羅織一聲冷哼,露出不屑的表情。

女皇將眼下衆人表情盡收眼底,看到來羅織的神情之後,有些疑惑,開口問道,“來愛卿可是有什麼特殊見解?”

“啓稟陛下。”來羅織連忙向著女皇行瞭一禮,恭敬的說道,“錦繡坊的案子已經過去瞭這麼多年,現在舊案重審,勢必會引起百姓衆多猜疑,讓人惶恐不安,為百姓著想,此案不宜重申,而且,臣聽聞最近刑部與內衛府剛瞭結瞭手上的一樁案子,怕也是清閑的很,所以想拿起舊案來攪和京城的安寧。”

“來少卿的意思是說我沒事找事瞭?”沈渡絲毫不予退讓,一記冰冷的眼神看向來羅織。

“到底出自何意,沈閣領自己清楚。”來羅織上下打量瞭一番沈渡,語氣鄙夷的說道,

“若真是手上沒事,不如好好休息,辦瞭這麼長時間的案子也該放松一下,何必要拿出舊案再次惹百姓不安呢?”

“來少卿還真是高瞻遠矚,事事為百姓著想,沈某佩服。”

沈渡語氣平靜的說著,之後向著女皇恭敬的行瞭一禮言道,

“陛下,微臣重新受理此案絕非是一時興起,也不是想要無意惹生事端,隻是因為前些日子有人親自找上微臣懇求微臣為錦繡坊申冤,微臣才將當年案宗找出來,仔細勘察,卻發現疑點重重,想要重新受理。

此案雖已經過去多年,但前些日子,錦繡坊廢墟中呈現冤魂遊蕩,也是鬧得百姓不安,更有不少傳言說錦繡坊的案子冤魂無數,得不到昭雪,無法轉生輪回,所以才留戀世間,隻有將此案重啓,還死者公道方能安心離去。

微臣以為,陛下若真是為百姓著想,就應該讓百姓掃去心中陰霾,進而踏踏實實享受安樂太平,所以,微臣再次懇求陛下,準許微臣將此案重新受理。”

沈渡的一番話,讓在場所有人都陷入瞭沉默。

就連女皇也是眉頭緊蹙,像是在盤橫著其中利弊。

而這時,太子李重忽然間站瞭出來,“母皇,兒臣覺得沈閣領所言有理,既然想讓百姓享受安居樂業,就更應該給予踏實的安樂,若隻是顯於表面,其內心浮躁,怕也是隻會惹得面順心不和,如此一來,百姓又怎能真心臣服於母皇陛下。”

太子李重的一番話,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到瞭意外。

朝堂之上一般都是有周氏人把持,即便是有著什麼重大的決定,也是輪不到他來做主。

為瞭生存,他隻能安安靜靜的做好自己,盡量把自己呈現出透明狀態,讓別人不註意他。

而眼下,他忽然為沈渡發言,也惹得不少人猜疑。

《長安銅雀鳴(長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