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分享

聶清舟的作文經驗分享在周四中午的階梯教室開展。十三班被班主任領著全體參加,張自華教三個班的語文,在他的賣力吆喝下,這幾個班也來瞭很多人,加上其他班慕名而來的,整個階梯教室四分之三的位置都坐滿瞭。

聶清舟看著這烏泱烏泱的人群——和許多人攤在桌上的作業、夾在教科書裡的漫畫書,心想大傢的安排都挺充實的嘛。

他一低頭,就看見第一排最中間的位置上坐著的夏儀。她撐著下巴,安靜專註地看著他。

從高中到大學身經百戰從來不怵演講的聶清舟,突然有點緊張起來。

他清瞭清嗓子,不再看夏儀,打開他做好的ppt。

不得不說,2012年的powerpoint真是太難用瞭,各種快捷鍵不好使至少多花瞭他半個小時。

“之前做公開課宣傳的時候,大傢應該也知道我這次是用小說參加作文比賽的。我要事先聲明,在考場非常非常不建議用這種體裁,一來篇幅受限,二來不好把控。但是如果大傢對寫作感興趣,或者說對短篇小說感興趣,可以聽聽看。我會介紹我整個構思的思路。”

頓瞭頓,聶清舟說:“我個人水平不高,也不喜歡開端發展高潮結尾這種框框,所以隻按我的思路來說,不喜歡的可以安靜寫作業瞭。”

底下傳來一陣笑聲。

聶清舟打出第一張幻燈片,白色的底上面隻有一個字“疼”。

“這是第一輪的作文題目——《疼》,以此為題寫作,沒有題目描述,沒有體裁限制。”

這個題目成功吸引瞭底下學生的註意,有不少目光抬起來看向幻燈片。

聶清舟停頓瞭一會兒,說道:“看到這個題目時,我想疼是一種非常鮮明的感受,與之相對的感覺是什麼呢?”

“爽!”下面有同學喊瞭一嗓子,引得大傢笑起來。

聶清舟也跟著笑起來:“這想法也不錯!我不過我當時想到的是——麻木,或者說麻木是所有感受的敵人,連疼痛都不例外。”

幻燈片上打出瞭“麻木”二字。

“這讓我聯想到以前在課本上看到的一幅照片。”聶清舟摁下鼠標按鍵,指向幕佈,“二戰之後一個孩子在陽光明媚的路上走著,路的兩邊堆滿瞭屍體,但是他已經習以為常,或者說是麻木。”

“以此為靈感來源,我想寫一個關於戰爭的,疼痛與麻木的故事。”

“正好最近看到《禁忌》這篇文章,文章裡主人公傢有棵櫻桃樹,當地的禁忌是傢中有人去世幾年之內不能吃櫻桃,所以主人公從孩童一直到老年都沒有能吃上櫻桃——因為戰爭和貧困,她一直不斷地失去親人。我對這篇文章印象深刻,決定也拿櫻桃樹做一個全文的線索。”

“故事很簡單,在一個爆發戰爭的地區,一個四歲孩子的父親應征入伍瞭,父親走的時候孩子鬧得厲害,父親便說等傢門口那顆櫻桃樹結瞭果子他就會回來。”

“於是孩子記住瞭這句話,日復一日地等待櫻桃樹結果。不久之後戰火蔓延到這個小鎮上,他傢門口的櫻桃樹不幸著火,熊熊燃燒繼而倒下,年幼的他第一次感覺到無以名狀的疼痛和絕望。”

“沒過多久,他和母親就收到父親戰死的消息。他在逃亡中收集彈殼做玩具,總會想象父親如何被這種東西奪去生命,仿佛能在想象中分擔父親的疼痛。”

“隨著戰爭繼續,他和母親艱難度日,他漸漸發現自己再也不會感覺到痛苦,所有厄運都不再挑起他的情緒,就連母親去世他也沒有哭泣。”

“戰爭結束後,他獨自流浪,行屍走肉般地生活。途中同伴聽瞭他的故事,於是和他一起又種瞭一棵櫻桃樹。樂觀的同伴許願,等這棵櫻桃樹結果子的時候,他就能重新擁有疼痛和幸福的能力。然而同伴在野外意外踩到地雷,在爆炸中失去瞭生命,而他也因為沖擊變成瞭聾子。”

“當他在寂靜的世界裡清醒過來時,他看到他們種的櫻桃樹多年來第一次結瞭果子。”

“這一刻,他仿佛又退回到那個在傢門口等櫻桃樹結果的孩子,他想起他的父親、他的母親、他的同伴,想起曾經在燃燒中化為灰燼的櫻桃樹,突然被巨大的、久違的疼痛所擊倒。他抱住那棵櫻桃樹,疼得泣不成聲。”

“那個瞬間,恍惚中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這十幾年裡他隻是在等一棵櫻桃樹結果。他還是那個,會為瞭櫻桃樹倒下而心疼的孩子。”

投影屏幕上顯示著小說的部分節選,聶清舟介紹完故事情節,底下本來看漫畫寫作業的很多人都已經抬起頭來,好奇而感慨地看著幻燈片上的章節。

他幹脆地進入下一環節:“故事到此結束,一共一千三百字,其實遠超比賽的800字要求。要感謝評委老師能有耐心看完,也幸虧我打字速度夠快。作為一篇考場上的短篇小說,它的情節並不曲折離奇,我應該是勝在角度新穎,而且對於疼痛與心理狀態的描述非常細致。”

“如果大傢平時想寫點東西,以我的構思習慣來說,第一點就是構建你的宇宙。你在這個宇宙的中心,你所看的新聞、文章、圖片甚至於漫畫、遊戲,所有能給你們留下印象的東西都是物質和素材,你要把它們記錄下來,就像把它們吸過來,圍著你旋轉。”

聶清舟點瞭一下幻燈片,片上出現瞭一個銀河系的層次結構。

“第二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點,是分析這個宇宙,這些素材為何打動瞭你?它們的價值在哪裡?我們時常會接觸到一些有沖擊性的信息,如果不去思考,那麼它們隻是挑動情緒的星際塵埃而已,隨著情緒消退,它們也失去瞭價值。思考是讓這些信息從塵埃聚成恒星的方法。”

“但在這裡,需要尤其註意的事,是要站在宇宙的角度思考。也就是說最好剔除主觀印象。人很難不被一些符合自己情緒、利益的想法或論調所左右,如果陷入主觀情緒中,思考隻會是祥林嫂式的發泄。在看待這些事時,最好你是一個剔除瞭自身人種、性別、年齡、甚至人類身份的客體。當思考足夠客觀,才能從這些信息中得到最冷靜的信息。”

“像是這幅照片,陽光中閑適的兒童和路邊屍體的慘狀產生瞭極其明顯的對比。在情緒的角度,可能想法會是唾棄集中營、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但是在一個無情而客觀的角度看,人類擁有一種強大又不幸的能力——人類自身傾向於不惜一切地適應這個世界,為此剔除掉恐懼和敏感,甚至於感情。有瞭自己的思考之後,才能把它們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當你構思故事時可以把這些素材信手拈來。”

“第三點就是動筆寫的時候,你要安排這個宇宙的運行規則,這是最難的部分,因為每個素材和亮點自有其邏輯和軌跡,難免相撞,必須要有所犧牲。所以要想好突出哪一方面——情節、情感、人物?要把什麼放在最中心,怎麼圍繞著這個中心旋轉?”

聶清舟接著介紹瞭幾位他喜歡的小說傢,摘取他們的文章內容分析他們的行文風格和寫作手法,建議大傢多學習和練習。

最後他在幻燈片上打出瞭整整一頁書單,他保持微笑,指瞭指天空:“現在的宇宙處於生星時代,無數的恒星誕生,將要持續億萬年。希望我們內心的宇宙也是如此。這是我的推薦書單,我的分享到此結束瞭,感謝大傢撥冗聆聽,大傢還有什麼問題嗎?”

底下挺安靜的,一雙雙大眼睛看著他。以聶清舟的經驗來看,這種公開分享結束的時候,除非提前安排好的一般都不會有誰提問題。

他滿意地準備結束自己的分享,就在此時他看見坐在第一排正中的夏儀舉起瞭手,她的手舉得很高,眼睛深深地看著他。

聶清舟怔瞭怔,磕巴地說:“你……這位同學有什麼問題嗎?”

“能再講一篇嗎?你的小說。”

張宇坤在夏儀旁邊小聲起哄:“舟哥再來一個!再來一個!onceagain!”

聶清舟捏瞭捏眉心,他的餘光掃視瞭一遍底下的聽眾,很多人居然露出瞭感興趣的眼神……比起經驗分享,他們好像更想聽故事?

於是他回憶瞭一下,說:“那我簡短講一下第二輪的小說情節,作文大賽第二輪的出題是《隱瞞》。我寫的這個故事和第一篇小說是同一個世界觀,在一個孤兒院裡發生。”

在這個孤兒院裡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女孩,大傢誰都不在意她。每天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就會偷偷爬上孤兒院的鐘樓,跟她的父親“打電話”。

她的父親是無線電專傢,參軍之前給瞭她母親一個聯絡器。在戰火紛飛通訊中斷的時候,她母親可以通過這個聯絡器和她父親聯系。後來母親去世,小女孩到瞭孤兒院,她開始用這個聯絡器尋找她的父親,一開始怎麼也無法接通,後來終於有一天,她聽到瞭那頭她父親的聲音。

父親安慰瞭初到孤兒院惶恐不安的她,她開始時不時用聯絡器跟父親分享日常,從父親那裡得到的安慰和鼓勵支撐她在孤兒院裡生活下去。

戰爭快要結束瞭,她的父親承諾來接她,從那以後聯絡器就再也沒有被接通過。她忐忑地等待瞭數月,最終歡喜地迎來瞭她的父親,和她父親一起去往一個山清水秀,沒有戰爭的地方。

她的年齡還太小,所以並沒有發現這個人的聲音,與那個跟她聊天的父親並不相同。

正如她也沒有發現,那個和她聊天的父親,並不是她真正的父親那樣。

事實上她的父親早已死在戰爭中,敵方的某個士兵殺死瞭他,並將他身上的所有財物據為己有。某天,一個其貌不揚的盒子出現瞭異動,士兵意外接通瞭這個聯絡器,然後聽到裡面傳出來小女孩的哭聲,喊著爸爸我害怕。

士兵鬼使神差地答應下來,笨拙地安慰她。

他所有的傢人也在戰爭中身亡,他曾經懷有瘋狂的仇恨,卻在一次次假扮女孩的父親中,感覺到一絲慰藉,漸漸把女孩當成瞭自己的女兒。他滿懷愧疚,決心向她隱瞞一切,等戰爭結束就去接她,竭盡所能把她扶養長大。

然而他也沒有能熬過戰爭,受瞭重傷。臨死之前他放走瞭一個本要被處決的戰俘,把聯絡器這邊的女孩托付給瞭他,請求他去接她,扶養她。而這個被他所救的戰俘履行瞭約定。

他們共同向女孩隱瞞瞭一切。

他們跟女孩說瞭很多謊,她可能一生也不會知曉自己有過三個父親。

這三位原本是敵人的父親,以自己的方式,愛著這個不幸又幸運的孩子。

《神說有光時(當你有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