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思维导图应用宝典 > 第10章 思维导图法 >

第10章 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是自己心中的图,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画就好,不要在乎别人定下的规则”、“思维导图实用最重要,不要去管一大堆理论”,经常看到类似上述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这也难怪有些人会觉得思维导图无法发挥预期的成效,或是看到别人用得很顺手,可是自己要用就卡住了。

合乎科学的方法一定要兼具效度与信度,方法不但要有效,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同样有效才行。因此有必要了解思维导图法的定义与规则。

接下来将说明思维导图法的定义与规则,并进一步解说从操作定义所衍生出的思维导图阶层结构与上下文属性的应用原则,以供学习者与相关研究者有所遵循。

第1节 四大核心与操作定义

什么是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透过思绪绽放的水平思考及思绪飞扬的垂直思考,是有效地将概念想法系统化整合的思考工具。思维导图每个线条上只写一个关键词,可以帮助开启创意思考的活口,以线条颜色表达感觉、感受,在重要地方加上彩色插图来强调、突显重点,以强化对内容的记忆。本节将明确说明思维导图法的概念性定义与操作性定义。

概念性定义

思维导图法是一种“以可视化图像为基础的放射思考模式”。诺斯则以“大脑地图”来为思维导图法做出概念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

思维导图法不同功能的操作定义:

功能构面 定义 信息系统化整合 透过同位阶联想(Bloom)的思绪绽放(水平思考、扩散思考、广度思考)以及往下位阶联想(Flow)的思绪飞扬(垂直思考、直线思考、深度思考)系统化整合信息 开启思考的活口 在每一个支干线条上填写一个关键词(名词、动词为主,形容词、副词为辅),把想法分解成若干最小单位,每一个支干线条上的关键词都成为另一个思考的起点,让想法延伸出更多广度与深度 区分不同主题概念 主题的主干线条及延伸想法的支干线条以同一个颜色来表达,不同的主题则使用不同颜色来区分 表达主要概念 思维导图第一阶的主要概念,使用的线条由粗而细,在视觉上表达该主题有哪几个主要概念 突显重点所在 针对思维导图上的重要信息,可以在文字旁边或上方画上符合含义的图像或符号,以视觉效果来突显重点所在,强化印象

思维导图法的四个主要核心概念是“关键词”(Keyword)、“放射思考的图解结构”(Radiant Thinking)、“色彩”(Color)与“图像”(Picture/Image)。接下来说明四大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一、关键词

思维导图法关键词的运用原则是:

(一)词性选择以名词为主、动词次之,加上必要的形容词与副词。

(二)每一线条上的语词数量尽量以“一个”为原则,必要时才在同一线条使用两个以上的语词。

二、放射思考的图解结构

思维导图是由“树状结构”与“网状脉络”构成。树状结构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内容含义,大致可区分为下面四类:

(一)分类关系:最上位阶代表最大类的概念,次位阶是中类,以此类推,最后一阶是具体事物的名称或描述。

(二)因果关系:以树状结构来表示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例如:在问题分析时,最上位阶代表问题的本质或表征,往下各位阶则是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或衍生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或影响;寻找问题解决方法时,最上位阶是造成问题的原因或因素,下一阶是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再下一阶是该方案的各种具体方法。在因果关系的结构中,原因、结果的层面也会包含分类关系存在。

(三)联想脉络:亚里士多德将联想分为对比(想到男人就想到女人、想到白天就想到夜晚)、接近(想到树木就想到花草、想到高山就想到河流)与相似(想到篮球就想到地球、想到竹筷就想到竹竿)三种。从创意发想的观点,可区分为根据主题自由发挥的自由联想、特定方向思考的限制联想(或称强制联想),以及采用与主题本质相似事物为提示进行发想的模拟联想。因此,思维导图树状结构最上位阶代表原始或抽象的主题,往次位阶的各个阶层是经由上述各种联想所展开的思维脉络。

(四)网状脉络:不同节点的关键词之间若有关联,则以单箭头或双箭头的线条指出彼此的关系,亦可在线条上以文字说明两者间的关联性。

三、色彩

(一)用颜色在视觉上区分不同主题或类别的信息。

(二)用颜色表达我们心中对该主题或类别信息的感受。

四、图像

(一)重要的地方才加插图。

(二)插图必须能够明确表达代表的内容,或与该内容能够产生联想。

树状结构与网状脉络构的思维导图

第2节 使用规则

博赞在1974年《启动大脑》一书中提出思维导图法的使用规则,之后受到广泛的应用与测试,并一次次地精益求精与修正,才获致如今的结果。针对思维导图法应用于教学场域的实证研究也显示,绘制思维导图的技巧与学科的学习成效呈正相关,因此,按照规则正确运用思维导图法很重要,绝对不能因为思维导图是呈现自己心智模式的一张图,就不遵守必要的规则。正确的观念是,在一定的规则、原则之下,依照不同应用的需求做出必要调整。

在本节中将统整博赞The Mind Map Book、葛柏《7 Brains:怎样拥有达·芬奇的七种天才》书中的观点,以及我多年使用与研究的心得,说明思维导图法的使用规则。

思维导图法规则

一、纸张

1.颜色以纯白为主:不同颜色的纸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或带来不适当的暗示。有线条的纸张会不自觉地以条列方式做笔记。

2.大小以A4或A3为首选:除了方便收纳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配合哈佛大学米勒教授神奇的7±2原则做思考的绽放与飞扬,A4或A3的纸张大小刚刚好,尤其是应用于学习时方便记忆的笔记。

3.方向以横放为原则:思维导图是从纸张中央向四周放射书写,横放可以多容纳几阶的信息,减少线条碰到纸张边缘需要转弯的机会。

二、关键词

1.词性:以名词为主,动词次之,辅以必要的形容词、副词或介词。精简关键词有个判断原则,删除它不影响内容理解,就是可以省略;删除它会对内容产生误解,就必须保留。

2.文字的颜色:手绘时,文字要与线条同色;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时为避免屏幕上不容易阅读彩色字,以黑色为原则。

3.字号:越上位阶的字型越大并加粗,好在视觉上突显上位阶的议题、概念或类别。

4.数目:思维导图法植基于语意学中语意的派生,因此每一个线条上的关键词以一个语词为原则,特别在创意发想、工作计划、问题分析时更要遵守。只有在整理文章笔记时,章节名称、专有名词、特定概念才允许两个以上的语词写在一个线条上。内容重点整理时还是尽量掌握一个语词的原则,让数据统整更具结构性。

三、结构

1.样式:思维导图的结构是从中心开始,以放射状向四周延展。

2.内容的阶层结构:以思绪绽放的水平思考、广度思考,以及思绪飞扬的垂直思考、深度思考,建构出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与网状脉络。

思维导图法的规则

3.上下文属性:不论是水平还是垂直思考,关键词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包括逻辑联想与自由联想两种模式。工作计划、问题分析、事实描述偏向使用逻辑联想;创意发想或创意写作则偏向自由联想。

四、图像

1.位置:在特别重要或关键概念的地方加上图像,以突显重点所在。随便到处加插图反而会失去焦点。

2.象征:在重点地方要加的图像,必须能代表或联想到重点内容的含义,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创意,更能强化对内容的记忆效果。

3.颜色:尽可能使用到三种以上的颜色绘图,或使用与线条、文字不同的颜色,以吸引目光。

五、线条

1.样式:线条样式要模仿大自然的结构,以有弧度的曲线来绘制,让思维导图看起来美美的。

2.颜色:线条颜色除了能区分不同主题、类别之外,最主要的是使用能表达自己感受的色彩,来激发对主题的创意或记忆内容。

3.连接:为了方便阅读,线条必须连接在一起,以提升思维导图的整体感。

4.粗细:为了在视觉上容易辨别思维导图中包含哪几大类别或几大因素,与中心主题图像连接的主干线条要用由粗而细、有弧度的锥形,下一阶之后的线条则用更细的锥形,或直接以细线来呈现。

从多年教学经验中,我发现初中者或长期依赖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者,在手绘思维导图时会不自觉地出现下列缺失:

1.中心主题以文字书写,或主题图像不是彩色,限制了想象的能力。

2.中心主题图像化的大小不正确,太大,占过多版面;太小,缩成一小团,无法有足够周边顺利展出想法。

3.线条僵硬,不够自然生动。

4.关键词写到线条后面或下面,不易阅读。

5.线条长度太长以至于浪费空间。

6.线条斜度大于45°,以至于关键词写到线条旁边。

7.插图未能以彩色呈现,甚至与文字颜色相同,无法突显重点。

8.支干线条上关键词的字数太多,限制了思考的灵活度。

9.线条彼此之间没有正确连接在一起,丧失美感并影响阅读。

10.信息内容在分类与阶层化的时候顺序逻辑有误,影响创意产生以及记忆的效果。

这里说明的规则是以手绘为前提。若是操作软件,其原则不变,有些地方只要软件设定好,我们就不用操心。例如:中心主题、纸张的大小方向、线条要由粗而细且彼此连接、关键词书写在线上等。但是有些不足是部分计算机软件无法克服,例如:线条不要太僵硬,发展出自己的风格等。本书使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范例时,线条样式看起来比较生动活泼的是采用iMindMap制作,它有适合各种不同操作系统的版本,并有提供具备基本操作功能的免费版。

想要有效发挥思维导图法的功能,必须要遵守使用规则,等待技巧逐渐纯熟之后,在可以达到相同或更好的效果下,鼓励大家发出独树一格的思维导图模式。

第3节 放射性思考

创新是永远有需求的管理话题,联想则是创新的关键能力之一。创新大师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在《五个技巧,简单学创新》一书中指出,创新者都有联想、疑问、观察、社交与实验五种习惯,其中联想力是串联其他四者的关键能力。联想力强的人,可以深入观察细节,也可高俯远观细节如何融入整体,让我们的思维不仅见林也见树。

思维导图法是一种从中心主题概念360度向四周扩散思考的可视化工具,博赞称之为放射性思考,其结构就像大自然界的树。一张展开的思维导图,就好比我们从高空鸟瞰一棵大树,中间的树干就是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从树干会长出许多由粗而细的大树枝,这是从中心主题展开的第一阶概念,称之为主干;从每一个大树枝又长出许多中树枝、小树枝,也就是主干之后会延伸出的支干。

思维导图法放射性思考的阶层结构包括了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在我第一本出版的书籍中,称之为思绪绽放与思绪飞扬,我们也可称之为广度思考与深度思考;在阶层结构中,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的上下文属性又可区分为逻辑联想与自由联想。思维导图法的阶层结构与上下文属性就像堆积木,让我们联想出来的结果不仅有创意且合乎逻辑。

阶层结构

一、思绪绽放(Brain Bloom)

在儿童班的课程中,我们用“光芒般的联想”来让小朋友更容易了解这个词的意思,在成人班则进一步说明它类似于“水平思考”或“扩散思考”,好比电路原理中的“并联”,功能在于扩充思考的广度,增进创造力中的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与精进力。

下图是一个思绪绽放的思维导图范例。中心主题是“生日”,围绕在四周的六个第一阶想法都是由“生日”所产生的思绪绽放联想;第一阶“礼物”所延伸出的第二阶的三个想法,是以“礼物”为主题所产生的思绪绽放联想;从“游戏机”延伸出第三阶的三个想法,是以“游戏机”为主题所产生的思绪绽放联想。

二、思绪飞扬(Brain Flow)

在儿童班课程中,我们用“接龙式的联想”让小朋友更容易了解这个词的意思,在成人班则进一步说明它类似于垂直思考或直线式思考,好比电路原理中的“串联”,功能在于增进思考的深度,强化问题分析、推演能力与记忆力。

大自然结构:树枝

下图中同样可以产生思绪飞扬的联想。例如:从中心主题的“生日”会联想到“礼物”,“礼物”会想到“游戏机”,“游戏机”会想到“XBox”。“生日—礼物—游戏机—XBox”就产生一个思绪飞扬路径。

思维导图法的阶层结构就是如此交织而成。我们可以从中心主题或任意一个支干线条来做思绪绽放或飞扬的联想,却又不会失去阶层结构的逻辑性。

思绪绽放与思绪飞扬的思维导图

上下文属性

思维导图阶层结构中,不论是水平思考或垂直思考的联想,文字上下文属性又可区分为“逻辑联想”与“自由联想”。

一、逻辑联想

逻辑联想指的是在联想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不论是水平思考或垂直思考的分类关系或因果关系的联想,都要紧扣中心主题。例如下图很清楚可以看出是在规划“露营”活动的逻辑联想。逻辑联想适用于工作计划、问题分析。

二、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思维活化作用散布的历程,而活化作用的散布是构成许多思考历程的基础运作。自由联想在思维导图法中指的是在联想过程中没有特定目的,而且每一个新想法都很自由、直觉、随性地根据上一阶的概念激发产生出联想。右页图是以“露营”为中心主题,但是采用的内容结构是自由联想。可以看出这张思维导图并不是在规划露营活动,纯粹是从主题概念开始自由发想。

以“露营”为主题的逻辑联想

自由联想适用于创意发想,尤其冀望突破现况的枷锁、寻找开创性想法时更适用。

以“露营”为主题的自由联想

三维结构概念

思维导图的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模式,让我们以二维空间展开广度与深度的结构。然而面对复杂状况,也有必要发展出立体的三维结构。思维导图如何在一张平面纸张上,将想法以立体结构展现出来呢?这时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法操作定义中“颜色”功能,在“视觉上区分不同的类别”。

平面思维导图已经在不同树状结构的线条与文字上运用颜色来区分类别(121页上图)。接着以代表第三维分类的各种颜色“标示”在平面思维导图各个树状结构的文字上(121页下图)。

平面的思维导图

立体的思维导图

121页上图是以二维平面的方式列出员工关心的事项。121页下图将员工关心的事项以不同的颜色标示出负责处理的部门,红色是业务部,绿色是人资部,黄色是客服部,灰色是财务部,淡蓝色是福委会。

第4节 思维导图法教学

思维导图法教学已逐渐普及到各级学校和培训机构。此教学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思维导图法,二是教学或学习时采用思维导图法为工具。本节仅针对学习思维导图法做说明,至于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法于教学和学习场域,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进一步说明。

思维导图法教学的理论背景

由于思维导图法是在建立思考与学习模式,成效并非一蹴而就,学习历程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去体验、观察、反思,以内化知识技能的形成。思维导图法的教学植基于认知主义的认知发展、智力、学习与记忆、学习如何学习,实践于建构主义的经验学习、自发性学习、观点转化与反省性实践。

以下将探讨建构理论中的经验学习与鹰架教学,协助有志从事教学者掌握教学重点,促进学习的成效。

一、经验学习

美国教育学者林德曼(Eduard C.Linderman)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经验,是一种探究心灵,寻求形成行为的概念的缘由。经验是一种使教育与行为相连结的学习技巧。针对经验学习,邦德等人(David Boud,Ruth Cohen&David Walker)在《运用经验学习》(Using Experience for Learning)一书中提出五项主张:(1)经验是激发学习的基础;(2)由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3)学习是一种整体过程;(4)学习是一种社会及文化的经验建构;(5)学习会受到当时社会与情绪脉络影响。

美国体验式学习专家柯柏(David Kolb)综合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者杜威(John Dewey)的观点、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Jung)、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Kurt Lewin),以及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的学习与认知发展模式,提出了著名的经验学习循环模式。柯柏认为,经验学习必须具备四种能力:(1)具体经验:具有开放的意愿,愿意把自己置身新经验中;(2)反思的观察:具有观察和反思的技巧,以便从不同观点检视新经验;(3)抽象概念:分析的能力,也就是透过观察创造出统整的概念;(4)行动实验:做决定即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实务中应用新观念。

柯柏的经验学习模式图

二、鹰架教学

鹰架教学指学生在学习一项新的知识或技能时,透过足够的支持协助来提升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鹰架一词是由伍德(David Wood)、布鲁纳(Jerome S.Bruner)以及罗斯(Gail Ross)于1976年提出,基本概念源自于苏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的近侧发展区(又称可能发展区)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学习理论。该理论主张学习过程由教师暂时支持(鹰架)学生发展学习能力,暂时支持可能是教学策略或教学工具,随着学习者能力提升,便逐渐将学习责任转移至学生身上,最后让学生能主导学习,并经由学习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知识。

在实际教学应用上,伍德等人提出鹰架教学需要具备六个具体机制,分别是:

1.引起学习动机与兴趣。

2.分析学习内容,给予明显且明确的引导,减轻学习的负担,避免学习困惑。

3.针对学习目标不断给予引导。

4.采取不同的方式聚焦于学习事物的关键特征。

5.协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挫折,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以提供范例的模块化教学方式,一步步地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的目的。

整合柯柏的经验学习以及伍德等人的鹰架教学,思维导图法的教学方法是让学员在教师详细的指导与带领下,从绘制简单的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思维导图开始,逐步增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并应用色彩、图像。每完成一张思维导图可与同侪分享,并检讨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以建立正确绘制、使用思维导图法的技巧。

教学理念

为使教学者更能掌握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在此拟从教学理念的观点进一步阐述教师与学习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一、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

美国资深教育学家普拉特(Daniel D.Pratt)博士根据学习者需要教师给予指导与支持的多寡,提出四种教学情境的关系。思维导图法的学习者来自四面八方,年龄层面、职业与专业背景也会有差异,再加上可能是初次接触思维导图法,不是很清楚正确的使用方法,因此教师要扮演权威的主题专家角色,但仍然得关注个别学习者的特殊心理需求。在普拉特模式中落在高指导与高支持的象限,亦即学习者需要教师充分指导与支持。

二、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本身除了熟悉教学内容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是内容的实践者。教师需把思维导图法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并从中获得益处。因为要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要影响别人,先影响自己。我自己就是把思维导图法充分应用到工作与学习领域,让事业经营在稳健中发展,让终身学习成为我人生的一大享乐。

三、学生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从学习理论来看,学习是一种过程(不是最终产物),着重在学习时的实际状况。倡导有意义学习理论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柏尔(David Paul Ausubel)指出,新学习的知识若能在个人的认知结构与既有概念产生连结,学习才有意义。2000年诺贝尔生医奖得主斯奎尔与坎德尔在《透视记忆》(Memory:From Mind to Molecules)中也表示,影响学习记忆的因素包括了重要性、与现有知识挂钩并组织在一起,以及重复的次数。

至于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能吸引学生投入学习?我认为除了与生活经验连结之外,还要注意到避免超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范围,所学内容能够即学即用。因此提出了AIDA原则:

A(Attention,Attractive):教材内容与文案编辑,必须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I(Interest):学习内容要生动活泼有趣,避免生硬枯燥。

D(Desire):学习内容能引发学习者的学习渴望,持续地学习下去。

A(Action):教材内容提供进一步的学习信息,能激发学习者将所学付诸行动。

思维导图法课程的内容规划设计要尽量以贴切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原则,案例说明也必须根据在场学生的背景、需求,挑选合适的素材。

教学目标

思维导图法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考虑并整合大脑认知与记忆的原理、图解思考工具的使用原则,以及思维导图法的操作定义。在此前提下,教学方案的目标必须包含最基本的两项:

1.熟悉并正确地绘制思维导图,不论是手绘或使用计算机软件。

2.能应用到实务领域,不要空谈理论或只是教学习者画思维导图,不懂得应用。

教学设计

经验学习是思维导图法有效的学习模式,因此在教学上除了采用传统的讲解之外,尽量以互动演练以及随时搭配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案例为主。实作演练也要由浅入深,以搭鹰架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熟悉思维导图法操作。

然而针对不同教学主题、对象、时间长短,在教学设计上也会有差异。在此概要地以“认识思维导图法水平思考”的单元为例,说明帮助学生搭鹰架的思维导图法的学习步骤:

1.先以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正确思维导图的模样。解说绘制中心主题必须是彩色图像,大小宽高约5公分,要与题目产生关联;第一阶的主干线条要由粗而细,颜色选择与文字内容要能产生联想;文字要写在线条上,颜色与线条颜色一致(参见下图)。

思维导图教学步骤1

2.在画好中心主题图像与浅灰色主干线条图的思维导图上,让学员自己选择合适的颜色,沿着浅灰色线条由内往外画出由粗而细的线条,并在线条上写出想法(参见下图)。

思维导图教学步骤2

3.只有中心主题,让学生自己练习画线条、写文字(参见下图)。

思维导图教学步骤3

4.最后,只给题目,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画出合适的中心主题图像,选择合适的颜色画主干线条,写出想法。完成之后请学生相互分享,并相互指出优点与可以改善之处。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成果与分享内容,优则嘉勉,并给予改进的意见。

第5节 思维导图法评量

在教育体系里,评量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强化学习动力、肯定学习成就。新思维学习(New Dimensions of Learning)机构创办人拉齐尔(David G.Lazear)在《多元智能取向的评量》(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中指出,要描绘学生的学习完整图像,必须采用多元的评量方式,建构评量标准时也必须对学生在不同发展层次和面对不同学科领域需要精熟的内容与历程建立共识,一旦有了共识,就把评量融入课程中。拉齐尔进一步建议,一个真实的评量应该是“基于心智发展为基础的评量”,意即评量应该把大脑和心智的相关研究结果应用到评量程序中。

有关思维导图法评量,最早是博赞在《思维导图圣经》中引用澳洲科廷科技大学(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教育学院哈肯(Leith Hogan)博士的评量表。

哈肯提出的思维导图法评量架构

从哈肯的评量表中可以发现,A项与B项属于思考方式层面,C项属于评量思维导图绘图技巧。从分数比例分配上也可看出,哈肯对于思维导图法的评量比较重视思考方式。

台湾第一个思维导图法评量表出现在陈盈达的硕士论文中,评量基准包括主题焦点的呈现、整体结构的呈现、线条的运用、颜色特性的运用,与联想技巧的运用五大类,其中包括二十小项,由评量者以五点量表方式评分。

陈盈达的思维导图法评量架构

主题焦点的呈现、整体结构的呈现、线条的运用与颜色特性的运用是属于评量绘制思维导图的技巧,联想技巧的运用中“图像的运用技巧”也属于技巧评量;联想技巧的运用的其他四小项则属评量思考的层面。陈盈达的量表是根据思维导图法相关文献中对规则的描述汇整出来,再经由两位专家审查以建立信效度。相对于哈肯着重于思考层面,陈盈达的量表比较着重绘制技巧。迩后台湾思维导图法论文不乏引用或修改自陈盈达的评量表,可窥见台湾思维导图法的应用发展偏向把思维导图法作为笔记工具,着重如何正确绘制而忽略了心智的思考模式。

基于上述原因,我在2007年提出一份较完整的思维导图法技巧评量表。近年来根据自己实际应用思维导图法的经验,以及批改审阅无数的思维导图作业后略作修改。此一评量表虽较完整,但仍有改善进步的空间,尤其针对不同的主题、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在评量“构思”类目下也应有所区分,才能让评量结果更完善。往后有机会将进一步修正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