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 > Part Ⅱ “日不落”帝国也认了死理 >

Part Ⅱ “日不落”帝国也认了死理

“老狐狸”的心魔与恐惧

在威廉二世上台之后德国的舆论界一直隐隐约约出现一种声音,就是德国和英国必有一战,因为都要争夺阳光下的地盘。但是后来的历史学家分析说,正是因为德国人觉得必有一战,那么就按照必有一战的方式去做这样的战争准备,而你的所有准备让对手看到又害怕,然后对手也做相应的战争准备,那么就真的必有一战。这有一个名词,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云尚居: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为了利益?为了利益就发动战争那是粗野的动物行为!人类之所以有异于动物是因为有丰富的情感和语言。语言可以用来沟通与协商,从而消除误解;情感可以让我们产生同情心,从而更加宽容。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竞争可以激发斗志,而战争只能破坏发展。

但是有意思的是,为什么德国人的另一方,英国人也被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要知道英国人外交政策非常灵活,有一个外号叫“狮子加狐狸”,它既有狮子般的力量和实力,同时也有狐狸般的狡猾,它一直就是两边下注,不说死话。这样一种风格的国家为什么最后也被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07年英国外交部收到过两份报告,一份叫《柯罗报告》,还有一份也是外交部的一个高官写的,但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一派说英德必有一战,一派说英德没有一战。这两份报告都被搁置起来,直到1914年8月英国人才下决心参战。为什么?因为英国人也有一个心魔,这个心魔就是它传统的光荣孤立和大陆均衡政策。

它认为,我英国有实力,我就孤悬海外,瞅着大陆上这些欧洲国家打,反正大陆均衡嘛,谁要是打赢了我就帮帮那个弱的,反正你们之间互掐,不影响我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的全球利益就可以。所以,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实际上最担心的是德国人一下子把法国人打趴下,因为1871年已经打趴下过一次了,现在再把它打趴下,那整个欧洲大陆不就是你德国人的了?那我的大陆均衡政策还搞什么啊?这就是英国人的担心。

@心随云飘远:西方历史学家说一战是可以避免的,它是从偶然酝酿发酵而成。其实不然,以德国当时的战略空间、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来看,战争是迟早的事。当时的德国比不上英、法、俄。英、法有大片的殖民地,俄国有广袤的领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加之他们都虎视眈眈地看着德国。俾斯麦在鸡蛋上跳舞的外交在发展期间是可行的,随着德国的强大终将会改变,因为他需要有更多的发言权和拓展的空间,这势必会导致利益的冲突。德国在一战的失利是没有充分估计到英美的介入,以为他们只是会在利益中分杯羹罢了。这是他的致命失误。话又说回来,什么事都考虑得非常周全,那什么都别干了。

假如英国未参战

正是这样的担心在1914年最终把英国拖入了战争。有意思的是,几十年后英国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弗格森,他写了一本书叫《虚拟的历史》,这本书非常有意思。我们都说历史是不可假设的,他就偏偏说我来当一当历史学家,我来假设历史。假设1914年英国没有参战会发生什么?这本书里面得出的结论是:不过就是迟了几十年又出现一个欧盟而已,法国还是法国,德国还是德国。

这本书里还罗列了如果英国不参战,威廉二世占领欧洲大陆之后的几个结果。

第一,欧盟会提前建立,只不过掌控在德国人手里。但是英国人就不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死了90万人,那种伤亡之惨痛,导致后来的英国人一提起战争就害怕,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绞肉机”实在太可怕了。而且还给英国带来了其他的负担,英国的国债从五亿美元一下子上升到战后的70多亿美元。那个时候美元可比现在值钱得多,于是招来美国人介入欧洲事务,而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彻底打得筋疲力尽,再也没有能力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唯一主宰和大哥了。

大国不能认死理。德国是如何通过一战“崛起”成世界大国的?毛奇将军有着卓越的战略思想,可是碰到俄国,“有理也说不清”。

第二,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俄国人打败了,“十月革命”发生了。如果威廉二世掌控了欧洲,那么俄国可能会顺利转型成一个君主立宪政体国家,或者民主政体国家,总而言之不会有苏联。这当然是站在英国人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的最末说,如果那个叫希特勒的下士,因为在艺术和战争两项事业上的失败,从此另谋一份职业快乐地过完一生,很可能后面的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

你看这就是一个英国历史学家对历史的反思:一个以不认死理、狡滑、灵活为自己特性的国家,最后还是因为认死理,被拖入了一场万劫不复的深渊。

@别当我是菜鸟:国家和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罗胖荐书:《一战秘史》

作者:【美】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