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人之翹楚岑參

一、生平事跡

岑參,祖籍南陽(今河南新野東北),出身官僚家庭。其曾祖父文本、從祖父長倩、堂伯父羲都任過宰相,即詩人所說「國家六葉,吾門三相矣」(《感舊賦》)。父親岑植,擔任過句容(今屬江蘇)縣令,仙州(今河南許昌附近)、晉州(今山西臨汾)刺史。岑參於開元四年(716)誕生於仙州官舍,後遷江陵(今湖北江陵縣)。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也就是岑參誕生的前三年,他的堂伯父岑羲得罪伏誅(據說是因參加太平公主謀廢太子李隆基的活動而被處死),親族皆被放逐。岑參出世時,家道已衰落。他的父親在他年少時便死去,所以杜確說他「早歲孤貧」。他從幼年便從兄受書,「能自砥礪,遍覽史籍」。(唐·杜確《序》)

二十歲時曾赴長安獻書求仕,並未如願,此後又往返於長安、洛陽之間,「蹉跎十年」,一無所獲。天寶三載(744)三十歲左右才中進士,在長安做了四五年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

天寶八載(749),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入朝,上表要求岑參做右威衛錄事參軍,充節度使幕府中掌書記,岑參於是隨高仙芝到了安西(今新疆庫車縣),第一次來到邊塞。

天寶十載(751),大食進攻四鎮,高仙芝兵敗還朝,岑參也隨之回到長安。

天寶十三載(754),他懷著「早知安邊計,未盡平生懷」的抱負,又隨同安西節度使兼北庭都護封常清到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被任為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充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後來又升為伊西北庭支度副使。這是他第二次出塞。這次他常往來於輪台、北庭間,寫下了不少邊塞詩,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等。

至德二載(757)二月,肅宗從靈武遷至鳳翔,岑參也到了陝西鳳翔。這年六月,由杜甫、裴薦等人推薦,他做了肅宗的右補闕(諫官)。十月,隨從肅宗回長安,他敢於直言相諫,「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序》),遭到了權貴的排擠,幾度降職,被改任為起居郎,貶為虢州(今河南靈寶縣)長史。

代宗寶應元年(762),復入朝任太子中允,不久,兼殿中侍御史,充關西節度判官(任所華州)。十月,又作為雍王李適(即後來的德宗皇帝)幕中掌書記參加討伐史朝義,這時很可能隨李適又到了邊疆。

不久回長安,任祠部員外郎、考功員外郎,轉虞部、庫部郎中等職。

大歷元年(766),由他朋友杜鴻漸(山南西道劍南東西川副元帥,劍南東西川節度使)向朝廷薦舉,被任為嘉州(州治在今四川樂山縣)刺史,後又罷官。

大歷五年(770)初,因路途被阻,東歸不成,改至成都,客死於成都旅舍,卒時五十五歲。

關於岑參的生年說法不一,主要有三說。

(一)生於714年。主張此說的有劉大傑的《中國文學發展史》、曹濟平《岑參生年的推測》(見《文學遺產》177期)等。

(二)生於715年,此說有游國恩主編《中國文學史》、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等。

(三)生於716年。此說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中國文學史》、劉開揚《唐詩論文集》等。

我們以為第三說較為可靠。岑參有《秋夕讀書幽興呈兵部李侍郎》一詩,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定為762年十月以後四十八歲時所作,從詩題「秋夕」二字和詩中「驚蟬也解求高樹,旅雁還應厭後行」兩句看,是寫秋景,所以非十月後作,而應第二年(763)秋所作。若按曹濟平《岑參生年的推測》定生年為714年,此詩應五十歲所作,可詩中卻有「年紀蹉跎四十強,自憐頭白始為郎」之句,說「四十強」而未說五十。所以,我們定他生年為716,卒年為770年,終年五十五歲。

岑參有功名富貴思想,他在詩中說:「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銀山磧西館》)「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而為國立功的思想是其主要方面:「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送人赴安西》)「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然而,當他在邊塞失意時,又感歎說:「悔向萬里來,功名是何物?」(《日沒賀延磧作》)可見他的思想也是複雜矛盾的。

二、創作成就

他的詩歌,今存四百餘首,有《岑嘉州詩集》(四部叢刊本),校本以陳鐵民、侯忠義《岑參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最為詳備。在他的詩集中,最有成就的是他的邊塞詩。他有「功名只向馬上取」的抱負,曾兩次赴邊塞,長達十年時間。關於岑參到達過邊塞的事實,可從地下的出土文物得到進一步的證實。1973年,我國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阿斯塔那發現了一個用唐代文書糊成的紙棺材,其中大部分是屬於天寶十二載至十四載(753-755)西域一些驛館供應馬料的賬目,這裡面即明確提到了岑參(詳見《新疆歷史文物》,《蘭州大學學報》1980年第1期)。

戎馬風塵的征戰生活和塞外的自然風光,大大開拓了岑參的詩境。他的邊塞詩,不僅給當時的詩國開拓了新的領土,也給人們增添了一種新的藝術享受,是盛唐詩壇上一朵奇異絢麗的鮮花。這使他成為唐代邊塞詩人中傑出的代表,與高適齊名。

(一)岑詩的思想內容

從內容上看,岑詩是極為豐富多彩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描寫邊塞艱苦的戰鬥生活,歌頌邊防將士的英雄氣概

如《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作者真實地揭示了戰地的艱苦: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寫白天出師的情景,以冰天雪地、戰地的淒涼慘淡來襯托唐軍英勇無敵、一往無前的氣概。其中有詩句如下:

……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漏,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雲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這類詩歌格調高昂,氣勢雄壯,給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

2.描寫邊疆奇異壯麗的自然風光

如寫大風:「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寫熱海:「西頭熱海水如煮。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蒸沙爍石燃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寫火山:「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火山雲歌送別》)寫炎熱:「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山下多炎分,人馬盡汗流。」(《經火山》)寫嚴寒:「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劍河風急雲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寫大雪:「天山雪雲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人把飛沙、走石、冰天、雪地、熱海、火山以及嚴寒酷熱、狂風暴雪等一些人們所罕見的千變萬化的奇異風光寫在詩裡,並加以生動而誇張的描繪,創造出一種雄偉壯闊、光怪陸離、驚心動魄、景象瑰麗的藝術世界。讀之能擴大視野,對祖國西北邊疆有了真切的認識,大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類詩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讀之令人神往。

3.歌頌高級將領的戰功

如《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歌頌封常清保衛邊疆的功勞:「亞相(封常清時任御史大夫,故稱)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獻封大夫破播仙鎮凱歌六首》也是對主帥封常清的歌頌,但詩中所寫的戰爭是不正義的,而且詩中流露的大漢族主義思想,也是極不正確的。

4.揭露苦樂不均的官兵生活

如《酒泉太守席上醉後》、《敦煌太守後庭歌》反映了邊塞一帶那些官僚們奢靡淫逸的生活。《玉門關蓋將軍歌》描寫蓋將軍生活的奢華,連奴僕侍妾都服三品以上官服,反映出了當時邊將的驕奢跋扈。而士兵們的生活又怎樣呢?詩人寫道:「戰士常苦饑,糗糧不相繼。」

5.描寫邊疆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邊區各民族間融合的關係

如《趙將軍歌》、《胡歌》等,描寫了「蕃王」以及他們和漢將在一起打賭娛樂的情景;《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鋌歌》等,寫邊疆音樂和舞蹈的美艷。還有寫少數民族的文學和語言:「蕃書文字別,胡俗語音殊。」(《輪台即事》)寫其住所:「雨拂氈牆濕,風搖毳幕羶。」(《首秋輪台》)寫其服裝:「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宮錦醉纏頭。」(《胡歌》)

此外,岑詩還有抒寫思鄉情懷的。如《逢入京使》、《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憶長安曲二章寄龐催》、《赴北庭度隴思家》等,都是值得一讀的好詩。

值得指出的是,《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被公認為其邊塞詩中鼎足而三的傑出代表。試看其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首: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是岑參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時所寫的一首贈別詩。武判官,名不詳,或為岑參前任,時將歸京,岑參在軍中設宴為他送行。「中軍置酒飲歸客」、「輪台東門送君去」,是詩的中心,而寫法則先從塞外冰天雪地的奇麗風光著筆,筆觸由外而內,漸漸收束至送別的中心餞別處。接著又由內而外,寫臨別時的環境心情。最後將雪與送行高度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無限悵惘之感。全詩感情真摯,風格俊麗,與《走馬川行》、《輪台歌》的「奇壯」特色又有所不同。尤其是詩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兩句,境界既奇且麗,更是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二)岑詩的藝術特色

岑參的詩歌不僅內容新奇瑰異,豐富多彩,而且在藝術上也有獨特的風格。這主要表現在:

1.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色彩瑰麗,氣勢奔放,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2.語言清新奇妙,深入淺出,富有樂府民歌的特色。

3.形式豐富多樣,長於七言歌行,講究節奏、音韻。從「初唐四傑」以來,七言歌行在用韻上形成了一種比較固定的格式,即雙句押韻,四句一換韻或一韻到底。這種格式顯得音調紆緩,缺少變化。而岑參的七言歌行在用韻上有所突破,富有變化:有句句押韻的,如《敦煌太守後庭歌》、《玉門關蓋將軍歌》;有雙句換韻的,如《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有句句押韻、三句一換韻的,如《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有一首詩中交替使用二句韻、四句韻的,如《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則是除開頭二句外,每三句一轉韻,而且詩的韻調與詩的內容十分協調。這在古代詩人中也是少有的。所以明人胡應麟稱讚說:「古詩自有音節,陸、謝體極排偶,然音節與唐不同。唐人李、杜外,唯嘉州最合。」(《詩藪·內編》)

岑參的詩歌在當時就廣泛傳播,杜確《岑嘉州詩集》序說他:「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裡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他的詩對後世也有影響,如宋代的陸游,清代的翁方綱、洪亮吉等都對他的詩給予很高的評價。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1.劉煦等:《舊唐書》卷七《岑參傳》,中華書局,1995年。

2.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二《岑參傳》,中華書局,1975年。

3.辛文房:《唐才子傳》,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4.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聞一多全集》丙集,開明書店,1948年。

5.廖立:《岑參評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

(二)作品

1.《全唐詩》卷一九八至二一,中華書局,1960年。

2.《岑嘉州詩集》,《四部叢刊》本。

3.殷璠:《河岳英靈集》卷中,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選唐詩》(十種)本,1978年。

4.陳鐵民、侯忠義:《岑參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三)其他

1.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商務印書館影印本,1934年。

2.劉開揚:《唐詩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唐宋文學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