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亂世豪傑風雲錄(戰國時代,群雄並起)

1.亂世梟雄北條早雲

草根逆襲爭天下

從1467年應仁之亂開始,到德川家康在大阪夏之陣擊敗豐臣秀賴奪取天下,這一百多年,在日本歷史上被稱之為戰國時代。其中自1573年至1598年之間的日本歷史,又稱安土桃山時代,是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伏見城(又稱「桃山城」)命名。

日本戰國時代,群雄割據,政局紊亂,社會不安,一百多年間戰火連連。原來的室町幕府將軍以及分封到各地的守護大名們,日漸腐敗,威信喪失。將軍對全國大名的控制能力最終完全喪失,原本輔佐守護大名的守護代、土豪甚至平民武士紛紛崛起,稱霸一方。以下克上的風潮興起,成為戰國時代的最大特色。

所謂的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較大的地域領主的稱呼,其最初的稱呼為名主,說白了就是地主。這塊土地的名字是我的,故稱名主。

這些擁有土地或者莊園的名主,為了保護家業,大多數蓄養武士,擁有武裝力量。在室町時代,大名由幕府任命,所以叫守護大名。到了戰國時代,幕府權威一落千丈,用不著幕府任命了,任何出身的人,只要能夠支配數郡甚至數國的力量,就可以成為戰國大名。

戰國大名的出身背景有四種:一種是原來的守護大名,一種是守護代,再有一種是國人,甚至還有平民。

最早揭開戰國時代混戰序幕,以非守護身份登上歷史舞台的大名,就是東國的北條早雲。

拉上窮兄弟一起干

北條早雲是日本東北地區的大名,家族傳了五代一百多年,他是第一代北條氏的家主。他本名伊勢新九郎,北條早雲是他後來出家起的法號,他自稱早雲庵主,從他兒子時代開始稱呼他為北條早雲。

早雲浪人出身,浪人就是沒有主君的武士,也就是沒有固定俸祿的失業下崗武士。早雲少年時代就精於騎射,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

戰國亂世剛剛開始,早雲就認為這是武士求取功名的大好時機,於是散盡家財,廣攬豪傑。他的世襲領地是三百貫。貫在日本既是錢的計量單位,一千文銅錢為一貫;也是一個重量單位,一貫大概3.75公斤。日本計算領地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貫高制,計算領地一年產值是多少貫;還有一種是石高制,計算領地上一年的產量是多少石。早雲只有三百貫,不是什麼大領主,在日本的眾多領主中根本排不上號。別看他錢少,但是捨得花,用來蓄養死士。

早雲跟招來的這幫豪傑說:「咱們一起到關東地區——源賴朝興起的地方,去開闢新天地。看當今之天下,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想關東八州,地勢高險,士馬強壯,自古以來即為武士要地。」

這番話有點兒像諸葛亮《隆中對》裡跟劉備說的:「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關東地區在日本武士的眼裡,相當於中國的益州,是成帝業的地方。當年源賴朝也罷,足利尊氏也好,都是佔據了關東,方才成就了霸業;日後的德川家康還是以關東為根據地,一掃群雄。等於日本三個幕府的開創者,都是從關東起家。

早雲告訴手下這幫兄弟:「如果能割據此地,必得天下。咱們哥們兒一塊兒干,瞅準機會就下手,可以立功於後世,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被早雲這麼一忽悠,這幫武士和浪人欣然前往。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索性就幹吧。

早雲湊了六個人,算上他一共七個人,就到關東地區開創霸業。這說起來比清太祖努爾哈赤靠十三副鎧甲起兵還牛。早雲帶著這六個人到了伊勢大神宮,據說這是日本最靈驗的地方,各飲神水,一起發誓:「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哥七個,絕對不會鬧不和,要互相幫助,共立功名。而且依照武家規矩,我們哥七個裡面,誰先立下了功名,為一國一城之主的話,其餘六個人就要做他的下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主公的人也絕不能背棄其他六個人獨享榮華富貴。」七人傚法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來了個伊勢七結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伊勢七結義

立誓之後,七個人來到了駿河國。早雲的姐姐當時是駿河國今川氏家主的媳婦,等於早雲是駿河國的國舅爺,所以先在這兒開始發展。後來早雲的實力越來越大,果然最先出人頭地,成為一城之主。根據當初的盟誓,最早跟著他的那六個人就成了他的家臣,他們的後代在北條家被尊稱為御由緒六家,在家臣之中地位最高。

仁義土豪成大事

從1476年開始,早雲就帶著自己的手下,東征西討,南剿北戰。他幫助今川氏家主的一個兒子當上了今川氏的家督,繼承了駿河國國主的大業。家督出於感激,賞賜了早雲一塊領地。

當時恰逢旱災,早雲分派金銀給跟著他打天下的六個家臣,讓他們以很低的利息分貸給窮人,不能賠本兒,但可以少掙點兒。而且早雲再三告誡這哥兒六個,要解民困、輕賦稅、獎農耕、強士兵,求貸者不問遠近,不管是不是我城中百姓,誰來借都給借。

這樣一來,老百姓非常擁護早雲。每月一號和十五號,經常有老百姓去拜見早雲。這兩天是早雲政府對外開放日,只要你拜見他,說你實在是家窮,借的錢還不起。早雲大手一揮,算了,不要了。長此以往,來投奔他的人越來越多。早雲居城的城下町漸漸繁榮了起來。

日本的城跟中國的城不是一個概念。中國的城,裡面官署、寺廟、道觀、民宅、商號、妓院、錢莊,應有盡有。日本所謂的城,就像歐洲的城堡,是主君居住的地方。中國的城市有兩個職能:一個是城,起防禦作用;一個是市,用於交易、買賣,城牆保護的不光是城裡的官員,還有城裡的百姓。日本的城只有「城」的功用,沒有「市」的效能。老百姓想做買賣只能在城外做,從而形成的街道住宅區叫城下町。老百姓是住在城外的,包括一些家臣,城裡沒地方住,也得住城外,因為城很小。後來德川幕府建立的江戶城,就是今天日本東京的皇居,你想能有多大地方?

隨著早雲的城下町越來越繁榮,前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多,早雲的經濟力量也就越來越強。老百姓甚至給早雲建立了生祠,用來祭祀他。早雲非常高興,開始對外宣稱自己是名門之後,伊勢之姓往祖上追溯是北條氏。北條氏是鐮倉幕府的實際掌權者,源賴朝家傳了三代絕嗣,由外戚北條氏擔任幕府執權。

早雲攀上了北條家,成了名門之後,前來歸附的人就更多了。

五百人馬取伊豆

北條早雲的實力越來越強,恰遇伊豆地方長官家裡發生內亂。早雲覺得有機可乘,暗自計劃奪取伊豆。但對手是足利將軍的旁系,不可能輕易將領地拱手相讓。而且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現在雖然沒有人拿將軍當盤菜了,但是畢竟足利家出自源氏嫡系,是名門正宗,不好對付,怎麼辦呢?

早雲把家督的位子讓給自己的大兒子北條氏綱,宣稱:「我已經年過五十了,人能活到這個歲數已經很高壽了,我現在百病纏身,恐怕就要掛了。我願意捨棄弓馬,安享晚年。」就此剃度出家,法號早雲庵宗瑞,所以後來才管他叫北條早雲。

出家之後的早雲宣稱要去治病,參拜弘法大師的靈跡。弘法大師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空海大和尚,日本古代三大書法家之一,曾經入唐求法。空海大和尚主寺在伊豆,北條早雲打著尋方治病、參拜聖地的幌子,進入伊豆地區。

伊豆方面對早雲沒有絲毫戒備,因為空海大和尚在日本地位崇高,相當於中國的達摩祖師、六祖慧能,所以參拜他是很正常的。早雲進入伊豆,以一國國主父親之尊的身份探聽情報,把伊豆國四郡之內的地形、文武官員的情況、武士的實力、百姓的民心向背調查了個一清二楚,然後得意揚揚地返回駿河國。

早雲回來之後,制訂了作戰計劃,親自帶了兩百名士兵,又跟駿河國今川氏借了三百人,一共五百人馬,突襲伊豆,一戰成功。伊豆國主戰死,伊豆國就歸了早雲。

你說攻打一國,五百人就夠了嗎?想想日本一共才多大?相當於中國一個省,而那個時候的日本國還不包括北海道,只有本州、四國、九州三島,分成六十幾國,一國能有多大?佔領一國,五百人足夠了!

伊豆百姓眼見家鄉被早雲佔了,非常害怕,不知道新來的這位爺到底怎麼樣,嚇得四散奔逃。早雲傚法漢高祖劉邦,約法三章:第一,不許去人家偷盜;第二,不許士族掠奪金錢貴重之物;第三,禁止伊豆國的老百姓、平民舍家逃走。於是,早雲的軍隊對伊豆百姓秋毫無犯。

為了取得民心,早雲經常視察民情。有人得了傳染病沒錢治,早雲就帶著醫生上門去給治療。如此一來,早雲已經是萬眾歸心,百姓都希望早雲萬壽無疆,他的統治能千秋萬代。另外,早雲還大幅度減少了農民的地租,廢除苛捐雜稅,廣行德政,為北條氏後來在關東地區統治五代、歷時百年奠定了基礎。伊勢地區的很多土豪劣紳全部投靠了早雲。

後來,早雲攻陷了東北地區的名城小田原城,佔領了鐮倉,一直到八十八歲才病死。雖然他把家督的位置讓給兒子,但是一直在幕後主政,有點兒跟天皇實行的院政似的。在日本的諸多武將當中,他算是長壽的。歷史學家認為他是戰國時代第一風雲人物,以亂世梟雄之姿,活躍在歷史舞台上。

小故事中有大道理

早雲死後,第二代是北條氏綱,第三代北條氏康,傳到第四代北條氏政的時候,日本已經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天下了。北條氏在東北地區與上杉氏、武田氏三足鼎立。北條氏維持了百年,到北條氏政時代,已經式微。特別是氏政的兒子氏直,遠不如乃父乃祖了。

北條氏政也是在自己健在的時候,就把家督的位子讓給了兒子氏直。可是氏政對氏直並不放心,他覺得氏直個人能力不行。

有一個氏政父子倆吃飯的故事很有意思。日本那個時候也沒什麼好吃的,一般就愛吃泡飯。實力差點兒的大名只能一菜一湯,米飯裡還要摻上麥粒。你看中國的戲曲舞台上,探馬回報:「啟稟將軍,敵人的情況小的探聽明白了。」將軍一般都回答:「賞爾羊羔美酒,再去探來。」而日本的歷史小說裡,探馬回來報告軍情,領主說:「辛苦了,下去吃點兒泡飯吧。」說明日本能有泡飯吃就不錯了。兩國國力的強弱,由此可見一斑。

一次氏政、氏直父子吃飯時,氏直澆了一遍湯汁來泡飯,一嘗,可能味淡了,又澆了一遍。氏政一見,「啪」的一聲把筷子放下,說:「完了,我們北條家要滅亡了,你看你這個樣子,吃碗飯,一次該澆多少汁都不知道,你還能幹別的嗎?」咱們覺得這事很正常,澆一遍汁,味道淡了再加點兒怕什麼?但是日本人覺得,天天吃飯,汁該澆多少你都不知道,還能幹別的嗎?

果然,後來豐臣秀吉崛起,圍攻小田原城,氏政戰死,氏直出降,北條氏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北條氏雖然滅亡了,但是後來統一天下、笑到最後的德川家康曾經跟自己的家臣講:「武田信玄是近代的良將,但是這小子不咋的,把他父親放逐了,所以自己險遭橫禍。他兒子武田勝賴,勇猛不遜乃父,可是他點兒背,所以家臣離他而去,最後也滅亡了。這是天道,是上天對不孝順父親又欠恩義的人表示憎恨。老天爺恨你,因為你不孝親,又對家臣沒有恩義。但是你們看小田原城,當年豐臣秀吉幾十萬大軍圍了上百天,除了一個手下之外,沒有叛徒,大多數家臣都是捨命相隨。」

戰國時代的武將,還沒有後世那種武士忠義,而是龍勝幫龍,虎勝幫虎,誰給錢多,就給誰出力。就跟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一樣,朝秦暮楚。但是豐臣秀吉圍攻小田原,北條家只出了一個叛徒,幾乎所有人都為他捨生赴死,為什麼呢?「這就是早雲以來,代代受教方針得到了正確實行,諸世謹守節義之故也。」就是說北條家世代謹守節義,北條氏才能綿延五代,當國百年。

《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日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