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名將武田信玄

把老爹給流放了

日本的東北地區,除了有北條早雲這樣的豪傑之外,還有號稱日本戰國時代第一名將的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的出身,跟北條早雲可就不一樣了,他是地地道道的源氏後裔,室町幕府的守護大名。

武田信玄原名叫武田晴信,是清河源氏源義光的後代,甲斐武田氏的第十九代家督。他爸爸叫武田信虎。日本人的名字非常有意思,甭說是父子倆,往上倒多少代,都以為是哥兒倆,因為他們的名字中有一個字是家族通用的,所以中國人看日本人的名字,經常是一腦門子官司。像戰國時代著名的武士,號稱加賀百萬石的大藩主叫前田利家。日本戰國時代相當於中國明朝,到二次大戰時,前田利家的後代日軍中將叫前田利為。你一聽一個利家,一個利為,會不會覺得這是哥兒倆?實際差三四百年了。

信玄的父親信虎,因為寵幸二兒子,對信玄愛理不理的。小兒子可能都招父母疼,信虎還揚言,將來要讓二兒子繼承家業,公開說要廢長立幼。傳說武田信虎性情暴戾,當然這種記載不一定真實,有可能是後人加工的。就跟唐朝史書上說李建成、李元吉這倆怎麼不是玩意兒一樣,很有可能是李世民下令篡改了關於李建成、李元吉的事跡,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

據說武田信虎喜歡剖孕婦的肚子,鑒別孕婦腹中胎兒的性別,跟商紂王幹的事兒類似。家臣只要有人敢直言勸諫,就會被他用酷刑處死。他特別喜歡美女,連長官的妻妾都敢搶奪,家臣的美貌妻妾也經常被他霸佔,導致家臣和治下的人民對他十分不滿。

武田信玄第一次上戰場參加戰鬥時年僅十五歲,也就是在那一年,幕府的第十二代將軍足利義晴,把名字中的晴字賞賜給了信玄,信玄才有了大名。武田信玄小名叫勝千代,十五歲有了大名叫武田晴信,受封從五位,成了朝廷命官。十五歲上陣之後,一戰成名。

武田信玄二十歲的時候,聯絡對父親不滿的家臣,趁著父親前往駿河國探望駿河大名今川義元的機會,發動政變把他老爹流放了。今川義元是武田信虎的女婿,武田信玄的姐夫。信玄從此成了甲斐國國主。

風林火山

信玄做了大名之後,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也就是後面馬上要講到的——特別強調武德義禮、律己非常嚴格的上杉謙信。上杉謙信特別注重武德,強調忠孝節義,對於武田信玄放逐親生父親的行為十分不齒。出於道義的原因,上杉謙信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信玄,沒完沒了地跟信玄打仗。這些戰鬥在歷史上稱為川中島合戰,一共打了五次,其中戰鬥最激烈的是第四次。

武田跟上杉都是名將,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前三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直到第四次,武田信玄的軍師山本堪助建議:「咱們要採用一種新的戰法——啄木鳥戰法,就像啄木鳥捉蟲子的時候,先是敲擊蟲子所蛀的樹洞背面,誘使蟲子受到震動,從洞裡爬出來,然後將其吃掉。咱們打上杉謙信也不能直接進攻。」這個戰術,說白了就是中國的聲東擊西,中國的兵家早在日本神武天皇時代就這麼玩兒了。

武田信玄採用了山本堪助的建議,下令兵分兩路,本隊八千人,由他本人親自率領,故意示弱誘敵;奇襲隊一萬三千人,利用晨間濃霧,進攻上杉軍的軍營。上杉謙信號稱軍神,絕非浪得虛名,一眼便識破了山本堪助的詭計,小樣兒!跟我來這套,這都是老子玩兒剩下的!

上杉謙信親率本隊一萬六千大軍猛攻武田軍的大營,面對對方二比一的兵力優勢,武田打得非常吃力。軍師山本堪助看到主君因為採用自己的計策而導致被動,深深地感到愧對主君,更是奮勇直衝,縱馬揮刀,左殺右砍,直至戰死。雙方從早上一直打到中午,武田軍的奇襲隊才匆匆趕到,救了主公一命。

據說兩軍激戰之中,上杉謙信依仗兵力優勢,一直殺到了武田信玄的大營前面,單騎躍馬,向武田信玄挑戰。當時的大將已經很少親自上陣殺敵,都是身穿鎧甲,手持軍扇、采配,指揮若定。軍扇是像團扇似的一個東西,有鐵桿也有木桿的,采配就是一根木棍前面拴點兒紙條,一抖嘩嘩響,吸引大家注意,相當於指揮棒。武田信玄正坐在馬扎上,揮著軍扇,指揮戰鬥。沒想到上杉謙信一馬殺到,二話不說掄刀就砍,信玄慌忙之中,來不及拔刀,只得用手中軍扇抵擋。上杉謙信連砍三刀,據說砍傷了武田信玄的肩膀。這就是日本人至今津津樂道的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騎打,主帥之間的對決。幸虧信玄部下武士拚死來救,擋住了上杉謙信,信玄才得以逃脫。

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以武田信玄最後失利而告終,但信玄並沒有傷筋動骨。在接下來的擴張版圖的戰爭中,信玄經常使用啄木鳥戰法,他的對手卻不都是上杉謙信,軍神畢竟只有一個,所以他的啄木鳥戰法屢屢獲得勝利。這足見當時日本的戰術有多麼落後,日本國的大名、武士笨到了什麼程度,竟然讓區區的聲東擊西戰術屢屢得手。

甲斐地方不靠海,盛產騎兵,從而成就了武田家號稱天下第一的騎兵隊。武田信玄的軍旗更神,直接使用了《孫子兵法》裡的一句話:「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武田家把這句話寫在軍旗上,後人就用「風林火山」代指武田信玄。

上洛很有誘惑力

武田信玄在戰國群雄之中,稱得上是少數智勇雙全、用兵如神的謀略型武將。他雖然沒能打敗上杉謙信,但是通過不斷地對外戰爭,版圖擴充非常迅速,已經完全佔有了甲斐、信濃、駿河三國,還佔領了上野、美濃、遠江、三河等地部分區域。隨著勢力越來越強大,信玄希望到京城去朝見天皇。

在日本的史書上,對於大名前去京城朝見天皇,有一個專用名詞——上洛。歷史上日本的京都是由東京、西京兩部分組成,東京倣傚中國洛陽城、西京效仿中國長安城建造。鐮倉幕府時期,被稱為長安的西京衰落,被稱為洛陽的東京卻很興盛,所以日本人也將京都稱為洛陽,大名進京也就稱為上洛。

上洛對於戰國時期的大名來說極具誘惑力,是他們一生中最大的夢想。說白了,就是具備強大的實力之後,率領大軍,一路浩浩蕩盪開往京都,朝見天皇,得到天皇對自己的肯定,由此證明自己擁有爭霸天下的實力,可以登上號令天下的大位。

京都雖然自應仁之亂後被不斷爭奪,但仍然是日本的政治中心,也是日本的第一大城市,更是日本紡織產品的主要產地,學術文化重鎮。再加上當地商人的經濟實力很強大,京都早已成為一個自治的商業都市。天皇家雖早已徒有其名,但畢竟是日本的象徵,地方大名紛紛以進入京都為榮。在戰國時代,不止一位大名想去上洛,今川義元就率領兩萬五千大軍上洛,不料事與願違,桶狹間一戰,被織田信長給幹掉了。

風林火山

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織田信長,這些戰國時代赫赫有名的大名,都曾計劃上洛,可惜除了織田信長以外,其他的人都沒成功。武田信玄在上洛過程中,雖然在三方原一戰大敗德川家康,據說嚇得德川家康在馬上大小便失禁,拉了一褲襠,但是還是死在了上洛途中,死時僅五十歲。

關於武田信玄的死因,有說肺結核的,有說胃癌的,還有說是被敵人的狙擊手用鐵炮打死的。

日本戰國時代文獻中所記錄的鐵炮,其實就是火繩槍,並不是我們今天說的炮。1543年,一艘帶有歐式火繩槍的葡萄牙商船,漂流到日本的種子島,種子島島主對這種奇妙的武器非常驚訝,特意選派最精巧的工匠八板金兵衛,向葡萄牙人學習做槍。由於葡萄牙人保留制槍核心技術,八板金兵衛始終不得其法,最後只好把自己的閨女嫁給葡萄牙人,女婿才點破核心技術所在,終於山寨出第一支日本版的火繩槍。

戰國時代的日本,這種殺人利器一經出現,就迅速得到了普及。大名們紛紛在戰爭中應用,尤其是織田信長,更是喜歡用火槍。當時的火槍射程很有限,最遠只能打二百八十米,真正有效的殺傷距離就是五十米左右。發射火槍需要相當長的準備時間,在槍口前端塞上彈丸,用火繩點燃火藥,最後射擊。連打五發,槍膛裡的火藥殘渣就會堵住槍管,無法繼續填裝子彈,槍管必須經常清潔,並不適合連續射擊。再加上火槍用火繩點火,火繩燃燒非常慢,要等火繩點燃藥池裡的火藥,才能扣動扳機,把子彈打出去。一下雨就瞎了,火繩一澆滅了,就打不著了。

臨終留下影武者

據說武田信玄早就料到自己死期將至,臨終留下遺言:「我五年前就知道自己要死了,早已畫好了花押紙七百張。我死後三年內秘不發喪,所有的公文都用我留下的花押紙,這樣一來,敵國不知道我已死,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中國古代有個說法叫簽字畫押,古人除了寫名字,還要畫花押,就是一種只有自己畫得出來、像字也像畫的奇特圖形。簽名好模仿,畫押卻不太好模仿。武田信玄臨死前畫了七百張花押,就是為了死後讓人以為他還活著。

武田信玄遺命武田家由自己年幼的孫子信勝繼承家督,在信勝長大以前,由信勝的父親、也就是自己的兒子勝賴攝政。最後,他囑咐將自己的遺骸沉入湖底,讓弟弟信廉擔任影武者——就是他的替身,每天起居飲食跟信玄一模一樣,上陣也穿著信玄的盔甲。果然,三年之內,其他大名不明真相,真沒敢輕舉妄動。三年之後,武田家公佈信玄死訊,將其下葬。在他下葬後僅僅兩年,武田家就敗亡了。

得知武田信玄死訊之後,他的老對手上杉謙信異常悲痛。上杉謙信是典型的儒將,特別強調武士道精神。據說當年武田信玄的甲斐國由於不靠海,導致獲取食鹽困難,其他靠海大名對他實行食鹽禁運,上杉謙信卻給自己的對手送去了食鹽。上杉謙信跟武田信玄講:「我與公戰,以刀劍,不以食鹽。」我用刀劍跟你打仗,不靠經濟封鎖你。真是很爺們兒的一個人!武田信玄一死,上杉謙信痛哭流涕三天三夜。他認為信玄是他一生之中最強大的對手,也是唯一配跟他打仗的人。上杉謙信並沒有乘機進攻武田氏,終其一生,再也沒有與甲斐作戰。最終,武田家被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聯軍所滅。

武田信玄死的時候,遺命自己的孫子繼位。由於孫子年幼,只得先讓兒子武田勝賴暫時攝政。就跟光緒皇帝死了,三歲的宣統皇帝登基,但是宣統年幼,由奶爸醇親王載灃擔任攝政王的道理一樣。武田勝賴勇猛不遜於乃父,智謀可就差遠了,有勇無謀,缺心眼兒。

武田勝賴為了證明自己的能耐不比他爹差,更是不間斷地對外征戰,侵略他國。雖然起初僥倖屢屢得手,武田家的領土在勝賴在位的時候,甚至超過了信玄,但是最終碰到了號稱日本第一忍者的德川家康,終結了武田家的歷史。

大軍雲集長筱城

武田家不斷地對外擴張時,德川家康也在積極想辦法應對。首先,德川家康攀上了織田信長,甚至不惜殺妻滅子來討好織田信長。另外,德川家康誘使武田前線的長筱城城主奧平信昌投靠了自己,甚至後來把自己的長女嫁給了奧平氏。奧平信昌投靠德川家之後,開始大規模建造工事,長筱城搖身一變,成了德川家的駐軍基地,同時,也成為策動武田家將領倒戈的一個基地。

武田勝賴對此突發變故,十分震怒。日本天正三年,也就是公元1575年,武田勝賴親率一萬五千人馬,入侵三河,包圍了長筱城。此時的武田家,還有很多當年跟隨信玄的勇將。他們的主力更是令人敬畏的戰國時代最強騎兵部隊。當時日本的戰馬都是體型矮小的日本原生馬,不是後來才有的東洋大馬。原生戰馬雖然個頭不大,但仍然十分健碩。一個武士所要配備的甲冑、武器超過六十公斤,再加上武士自身的體重,馬匹仍然能夠承擔負荷,使武士縱橫戰場。

武田的騎兵採取步騎並進的戰法:步行的武士,先用弓箭、火槍射擊,等敵人的反擊受到壓制之後,再用長槍進攻;騎兵趁敵陣混亂的時候肆意踐踏。武田信玄大力發展騎兵,並以騎兵為作戰主力,因此武田騎兵天下無敵。勝賴蕭規曹隨,完全繼承了父親的這套戰法。

武田勝賴親率一萬五千大軍進攻長筱城時,長筱城的守軍只有五百。雖然長筱城建在兩河匯成的台地上,是一座天然要塞,但是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軍,城池陷落是早晚的事兒。值此危急存亡之際,城中派了一個叫鳥居強右衛門的武士突出重圍,來到德川家康處請求援軍。德川家康答應盡快出兵,但是鳥居強右衛門在回城報信的途中,被武田軍俘獲,武田軍命令他對著長筱城大喊,說德川援軍不會來,只要這麼喊,就饒你一命。可是鳥居強右衛門不辱使命,朝著城門大喊:「家康公的援軍三天後就會趕到,你們一定要死守城池。」城內士兵聽到後士氣大振。武田軍大怒,一刀就把鳥居強右衛門給砍了。

德川家康知道自己恐怕也不是武田軍的對手,當年被武田信玄打得拉一褲襠的記憶很深刻,所以就向大老闆織田信長求救。織田信長覺得這是徹底擊潰武田家的機會,就派自己的嫡子織田信忠率軍前往增援。織田信長為了不損傷兵力,成功制敵,考慮到甲斐武田家的騎兵無敵於天下,決定採用火槍兵和防馬柵欄結合的戰術,一舉打敗武田家。

織田信長動員了兩萬七千人馬,大多數士兵手裡都拿著木頭和繩索做的防馬柵欄。德川家康也動員了七千士兵,兩家兵力相加超過了三萬,比對方多一倍。再加上大量的火槍兵,足以使織田信長確信可以打敗敵人。

騎兵遇上了火槍隊

在戰端開啟之前,織田、德川聯軍就已經出動部隊奇襲了防衛武田軍後方的山寨,武田軍提供後勤給養的老窩被人端了。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本來還能主動選擇開戰時機的武田軍,陷入了不得不跟聯軍馬上進行主力決戰的境地。武田家的老將們,通過偵查織田、德川聯軍的陣勢,覺得敵人的兵力過於強大,防守過於嚴密,一致建議主公別打了,撤退。武田勝賴不但拒絕撤退,還下達了全軍進攻的命令。

當時擔任武田軍前鋒的是號稱武田軍中頭號勇將的山縣昌景。山縣昌景身高只有一米四七,號稱日本當時第一騎兵大將。他善於將騎兵佈置於全軍後方位置,先派步兵前進,以弓箭、火槍、投石器打亂敵人的橫隊,然後騎兵再發起進攻。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武田軍百戰百勝、屢試不爽的戰術這次失靈了。聯軍步步後退,把武田軍引到了防馬柵欄前面。

織田信長嚴令士兵不許跨出柵欄之外,等到敵方接近柵欄的時候開槍射擊。當時織田、德川軍的火槍大概有三千多支,山縣昌景率軍衝到柵欄前,縱馬揚鞭,橫踢馬腹,手下的騎兵一律身穿鮮紅的盔甲,號稱赤備,個個英勇過人。可惜等著他們的卻是聯軍不間斷的火槍射擊,只見週身鮮紅的騎士接二連三地中槍落馬。那會兒的槍,裝彈速度慢,射擊速度也慢,打五槍就不響了。但是織田信長把火槍手分為三隊,一隊攻擊,一隊點火,剩下一隊填充彈藥,這就是所謂的三段式射擊法。火槍隊連續不斷地發射,徹底顛覆了以往的作戰方式。山縣昌景衝進防馬柵欄的時候,還來不及拔出寶刀,就已經渾身被打成了篩子眼兒,血流滿地,倒地身亡。一時間,武田軍的騎兵簡直就成了槍靶子。

山縣昌景戰死後,繼續進攻的是武田信廉,也就是勝賴的叔叔,信玄死後的影武者。他的部下同樣遭到聯軍的火槍攻擊,傷亡超過半數。隨後一連五隊發起進攻的武田騎兵都被打得大敗。從早上六點開始決戰,打了將近八個小時,武田軍一共發起了十九次進攻,只是徒然增加傷亡人數而已。戰場上,武田軍死屍遍地,血流漂杵,最後武田勝賴戰敗逃脫。武田家陣亡了六員大將,一萬名戰士。此次戰鬥,聯軍一改過去日本以刀馬、長槍為主的作戰方式,取得大勝,再一次證明了新式武器的強大。

長筱合戰,武田軍幾乎全軍覆沒,至此武田家開始走下坡路了。七年後,也就是公元1582年,織田信長決定向武田勝賴佔據的據點甲斐和信濃髮動攻勢。織田信長在好幾年前,就暗中接觸武田家的有力家臣,拉攏他們叛變。由於在長筱合戰中,武田軍慘敗,武田家的家臣也有所動搖,不少人都投到了織田一方,武田家眾叛親離,連武田家的主城都已經被織田家佔領了。武田勝賴只好攜妻帶子,倉皇出逃。跟著他的人是走一路跑一路,最後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人,許多起初信誓旦旦保護他的家臣,到最後也紛紛加入到了討伐他的一方。

武田勝賴一行人逃到天目山的時候,只有四十多名武士還在跟隨。這四十多人與一路追殺的五百織田軍奮勇廝殺,想為主公逃生拖延時間。勝賴知道大勢已去,無心再逃,準備剖腹自盡。臨死的時候,他跟自己的兒子說:「你逃出去,繼承武田家的家業。」他兒子當時有十六歲,已經成人,小伙子慷慨地表示:「咱們一家還是滅絕了的好,別給甲斐源氏丟人了。堂堂源義光之後,清河天皇苗裔流落到民間,跟個老百姓一樣,沒有任何意義。」

最終,武田勝賴全家自盡,甲斐武田家四百年基業就此完結。

《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日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