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白话史记 >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孔子说他的学生“接受学业后通晓六艺的有七十七人”,他们都是有奇异才能的人。“德行”方面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方面有冉有、季路。“言语”方面有宰我、子贡。“文学”方面有子游、子夏。而颛孙师偏激,曾参鲁钝,高柴愚直,仲由粗野,颜回常常困乏。端木赐不安分天命却去经商,猜测行情竟然常常猜中了。

孔子所推崇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卫国是蘧伯王,在齐国是晏平仲,在楚国是老莱子,在郑国是子产,在鲁国是孟公绰。他多次称赞臧文仲、柳下惠、铜嚭伯华、介山子然,孔子出生比他们都晚,没有并存于同一时代。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论行动都合于礼的要求,那么天下人都会敬服你有仁德了。”

孔子说:“颜回有贤德啊!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自己所追求的乐趣。”“颜回听课时像个愚蠢的人。课后观察他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足以启发了,颜回并不愚蠢。”“用我就进,不用我就退,只有我跟你才能这样啊!”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都白了,过早地死去。孔子为他哭得很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学生中哪一个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把怒气发泄给别人,也不重犯错误。可是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却没有这样的人。”

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

孔子说:“闵子骞真孝顺啊!教人们在他父母兄弟面前都不能说离间的话。”他不做大夫的官,不吃昏君的俸禄。他曾经说:“如果有人再来叫我做官,我一定到汶水的北面去了。”

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

伯牛患顽症,孔子前往探问他,从窗户里握着他的手,说:“是命运啊!这样的人却患这样的病,是命运啊!”

冉雍,字仲弓。

仲弓询问政事。孔子说:“出门时好像去接见贵宾,使用百姓好像去承办隆重的祭祀。在国内没有怨恨,在家内没有怨恨。”

孔子认为仲弓有德行,说:“冉雍呀,可以让他治理诸侯国家。”

仲弓的父亲,是个下贱的人。孔子说:“杂色牛所生的小牛长着纯红色的毛,两角端正,即使想不用它来做祭品,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做过季氏的家臣。

季康子问孔子说:“冉求有仁德吗?”孔子说:“千户的城,百车的家,可让冉求治理那里的兵赋。至于他有没有仁德,那我就不知道了。”季康子又问:“子路有仁德吗?”孔子回答说:“如同冉求一样。”

冉求问道:“一听到该做的事就去做它吗?”孔子说:“做它。”子路问:“一听到该做的事就去做它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一听到该做的事就去做它?”子华(公孙赤的字)感到奇怪,说:“冒昧地问一句,为什么问题相同,答案却不一样?”孔子说:“冉求遇事退缩,因此要促进他;仲由有超人的胆量,因此抑制他。”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生性鄙俗,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直率,戴着公鸡的羽毛,佩带公猪的牙齿,曾经侮辱过孔子。孔子就陈设礼乐,慢慢引导子路。子路后来穿着儒生服装,带着拜师礼物,通过孔子的门人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子路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自己带头工作,使百姓也能勤劳工作。”子路请求进一步细说。孔子说:“不疲倦地持之以恒。”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义是最高尚的。君子好勇而不尚义,就会作乱;小人好勇而不尚义,就会行盗。”

子路听到该做的事,还未能去做它,只怕又听到有该做的事。

孔子说:“只听到片面之辞就可以判断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好勇的精神超过了我,没有什么可取。”“像仲由,会得不到好死的。”“穿着破绵袍的人跟穿着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以为耻,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么,好像登上了正厅,但还没有进入内室。”

季康子问:“仲由有仁德吗?”孔子说:“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让他管理那里的兵赋,不知道他有没有仁德。”

子路喜欢随从孔子出游,曾经遇见长沮、桀溺和扛着除草竹器的老人家。

子路做季孙氏的家臣时,季孙问孔子道:“子路可以说是大臣吗?”孔子说:“可以说是候补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时,辞别孔子。孔子说:“蒲邑壮士多,又难以治理。然而我告诉你:恭谨和谦敬,可以制服勇猛;宽大和公正,可以使百姓亲近;恭谨、公正和冷静,可以报效上司。”

当初,卫灵公有个宠爱的姬叫南子。卫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过南子,害怕被杀就逃到国外。等到卫灵公死了,而夫人想要立公子郢继位。公子郢不肯从命,说:“逃亡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国内。”于是卫国立辄做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卫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居住在外国,不能够回来。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却和孔悝作乱,设计进入孔悝家里,就跟他的党徒袭击卫出公。卫出公逃奔鲁国,蒉聩因而回国为君,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在外面,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回来。碰上子羔从卫国的城门出来,对子路说:“卫出公出走了,而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白白地遭受那祸害。”子路说:“吃了人家的饭,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开了。正好有个使者进城,城门打开了,子路就跟着进城。他来到蒉聩处,正好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怎能任用孔悝?请让我能够杀死他。”蒉聩不听从。这时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就让石乞和壶黡下来攻打子路,砍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了帽子也不能脱掉。”于是系好帽带就死了。

孔子听说卫国作乱,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仲由果然死了。因此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耳朵没有听到坏话了。”这时候子贡为鲁国出使到齐国。

宰予,字子我,口舌灵利,善于言辞。

宰予结束学业之后,说:“三年的丧礼不是太久吗?君子三年不学习礼仪,礼仪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木头已经换过,服丧一年也就够了。”孔子说:“对你来说心安吗?”宰予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照办吧。君子服丧期间,吃了美味也不觉得甘甜,听到音乐也不觉得快乐,因此不这样做。”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这样的不仁呀!儿女生下来三年,然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的丧礼,是天下通用的礼仪呀!”

宰我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是不能够雕刻的,粪土一样的墙壁是不能够粉刷的。”

宰我询问五帝的德行。孔子说:“宰予是不配问五帝之德的人。”

宰我在临菑做官,跟田常一起叛乱,因而被灭族,孔子对此感到羞耻。

端沐赐,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子贡口齿灵利,巧于辞令。孔子经常打断他的狡辩。孔子问:“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回答说:“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到一个道理就能推知十个,我听到一个道理只能推知两个。”

子贡结束学业以后,问孔子说:“我是怎样的人呢?”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皿。”子贡说:“什么器皿呢?”孔子说:“是瑚琏(古代祭器,极为尊贵)。”

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学习什么?”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思想没有失传,还在人间流传。贤能的人着眼它的主干,不贤能的人着眼它的末节。无处不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思想。先生没有什么不学习的,但又哪里有固定的老师!”陈子禽又问:“孔子到了这个国家,一定要过问它的政治。是自己争取来的呢?还是别人自愿给他的呢?”子贡说:“先生凭借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态度得来的。先生这种求取方法,也许不同于别人的求取方法吧。”

子贡问道:“富裕但不骄傲,贫穷但不谄媚,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行是行,但不如贫穷却乐道,富裕却好礼。”

田常想在齐国叛乱,但害怕高氏、国氏、鲍氏和晏氏的势力,因此调动他的部队,打算用来攻打鲁国。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对他门下的学生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地,是父母之国。国家危险到这个地步,你们几个人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子路挺身而出,孔子阻止他。子张和子石请求出行,孔子不答应。子贡请求出行,孔子答应了他。

子贡就出发了,到了齐国,劝告田常说:“您攻打鲁国就错了。鲁国是难以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又薄又低,它的护城河又窄又浅,它的国君愚昧不仁,大臣虚伪无用,它的士兵和百姓又厌恶战争,这样的国家不能跟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的城墙既高又厚,护城河既宽又深,甲胄既坚固又崭新,战士既精干又充足,宝器和精兵都在其中,又派贤明的大夫镇守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您认为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您认为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您却用这些指教我,为什么呢?”子贡说:“我听说,忧虑来自国内的就攻打强国,忧虑来自国外的就攻打弱国。如今您的忧虑来自国内。我听说您三次被封爵但三次都封不成,是因为大臣有不听命的。如今您要攻克鲁国来扩大齐国领土,战胜鲁国来骄纵齐君,攻克鲁国来尊重齐臣,然而您的功劳却不算在里头,那么您和国君的关系就会日益疏远。这是您上使国君骄纵,下使群臣放肆,想以此成就大事,难呀。国君骄纵就会无所顾忌,群臣骄纵就会争权夺利,这是您上和国君有嫌隙,下和大臣相争夺。这样,您处在齐国就危险了。因此说不如攻打吴国。攻打吴国如不能取胜,人民战死在国外,大臣削弱于朝内,这样您上无强臣对抗,下无人民怪罪,能够孤立国君、控制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这样,但是我军已经开赴鲁国了,如果撤离鲁国而进军吴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攻打鲁国,我请求出使吴国,使它救鲁国而攻打齐国,您趁势用部队迎击它。”田常同意了,派子贡南下拜见吴王。

子贡劝说吴王道:“我听说,为王者不能让国家在世上绝灭,称霸者不能另有强大的敌人,千钧的重量加上一铢一两,就会移位。如今以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来企图占有千辆兵车的鲁国,跟吴国竞争强盛,我私下为大王感到危险。况且救援鲁国,可以显扬声名;攻打齐国,可以获得大利。以此来安抚泗水以北的诸侯,惩罚强暴的齐国来制服强大的晋国,利益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名义上保存即将灭亡的鲁国,实际上使强大的齐国面临困境,聪明的人是不会犹豫不决的。”吴王说:“好。虽然这样,但是我曾经跟越国交战,使越王栖息于会稽山上。越王自己吃苦耐劳,而优待战士,有报复我的企图。您等到我攻打了越国然后才听您的。”子贡说:“越国的实力比不上鲁国,吴国的强大比不上齐国,大王放弃齐国却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已经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正以保存和延续即将灭亡的国家为名义,那么攻打弱小的越国却害怕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勇敢的表现。勇敢的人不回避困难,仁爱的人不使受约束的人走投无路,聪明的人不错过时机,称王的人不会使国家在世上灭亡,以此来树立他们的道义。如果保存越国,向诸侯显示仁德,救援鲁国、攻打齐国,威力压倒晋国,诸侯国一定相继来朝见吴国,那么称霸的大业就成功了。大王如果畏恶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叫他出兵跟随大王,这实际上是使越国空虚,名义上是跟从诸侯征伐齐国。”

吴王非常高兴,就派子贡前往越国。越王清扫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亲自驾车到馆舍询问道:“这里是蛮夷小国,大夫怎么郑重其事屈驾来到这儿?”子贡说:“近来我劝说吴王救援鲁国攻打齐国,他心里想这样,但害怕越国,说‘等我攻打越国之后才行’。这样,攻克越国是一定的了。况且没有报复人的意图却使人怀疑他,是笨拙的;有报复人的意图却让人知道了,是糊涂的;事情还没有做却叫人先听到了,是危险的。这三种情况是办事的大忌。”勾践叩头拜了两拜,说:“我曾经不自量力,竟和吴国交战,被困在会稽山上,恨入骨髓,日夜唇焦舌干,只想跟吴王同归于尽,就是我的愿望。”于是问子贡怎么办。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大臣们忍受不了;国家因为多次战争而疲敝,士兵不能忍受;百姓怨恨君上,大臣发生内讧;伍子胥由于直谏而死,太宰嚭执政,迎合国君的过失,却怀有他的个人目的,这是害国之政。现在大王如果出动部队辅佐他,来激发他的志气,用贵重的珍宝使他心里欢悦,用谦卑的辞令来尊重他的礼仪,那么他攻打齐国是必定的。如果他战而不胜,就是大王的福气了。如果战胜了,必定率领部队逼近晋国,我就请求北上朝见晋国国君,使他共同攻打吴军,必定能削弱吴国了。它的精锐部队全消耗在齐国,重要装备被牵制在晋国,大王就趁他疲惫交困的时候去攻打他,这样一定能使吴国灭亡。”越王非常欢悦,答应了。送给子贡百镒金,一把剑,两支好矛。子贡没有接受,就走了。

子贡回报吴王说:“我恭敬地把大王的话告知越王。越王非常恐惧,说:‘我不幸,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又不自量力,竟得罪了吴国,以致军队打败仗,自身受耻辱,栖息在会稽山上,国家变成废墟荒地,幸得大王的恩赐,使我得以捧着祭品、举行祭礼,这恩德我死也不敢忘记,还敢图谋什么!’”五天后,越国派遣大夫文种对吴王叩头说:“东海差役之臣我勾践使者臣子文种,冒昧上言大王下属向大王左右问安。刚刚私下听说大王将派遣大义之师,诛伐强敌,救援弱国,围困强暴的齐国而安定周王朝,请允许把我越国境内三千士兵全部出动,我请求亲自披坚甲、执锐器,来率先冲锋陷阵。所以越国下臣文种奉献祖先珍藏的宝器,二十件铠甲,斧钺、屈卢矛、步光剑,用来庆贺贵军官兵。”吴王非常高兴,转告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从我征伐齐国,可以吗?”子贡说:“不行。使人家的国内空虚,尽用人家的士兵,又要让人家的国君跟从您,这样是不道德的。大王可以接受它的礼物,吸收它的部队,但要辞却它的国君随行。”吴王听从了,就辞谢越王。于是吴王就出动九个郡的部队攻打齐国。

子贡便离开吴国前往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计谋不事先确定就不能够应付仓猝的事变,军队不事先训练就不能够战胜敌人。现在齐国跟吴国将要交战,吴国如果打败了,越国一定乘机扰乱它;如果战胜了齐国,一定会率领它的部队逼近晋国边境。”晋君大为恐慌,说:“对这该怎么办?”子贡说:“修造兵器,休养士卒,来等待它。”晋君答应了。

子贡离开晋国前往鲁国。吴王果真跟齐国人在艾陵作战,沉重地打击了齐国军队,俘获了七个将军的兵马,却不回师,果真率领部队逼近晋国边境,同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国和晋国争强斗胜。晋国人攻击吴国,大败吴军。越王听到这一消息,渡江袭击吴国,在距离吴国都城七里远的地方驻军。吴王听到这个消息,离开晋国回去了,同越军在五湖一带作战。三次战斗吴军都失败了,城门失守,越军就包围了王宫,杀戮了吴王夫差和他的相国。灭吴后三年,越国称霸东方。

所以子贡一次出使,使鲁国存在,齐国动乱,吴国破灭,晋国强盛而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局势打乱了,十年期间,五个国家的局势各有变化。

子贡爱好从事贱买贵卖的生意,随时转换货物资财。他喜欢赞扬人家的优点,但不能隐瞒别人的过失。他曾经担任鲁国、卫国的相国,家财累积千金,最后死在齐国。

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

子游结束学业以后,做了武城官吏。孔子经过武城时,听到管弦歌曲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子游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之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习了礼乐之道,就容易听役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是开个玩笑而已。”孔子认为子游熟悉古代文献。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

子夏问:“美人微妙的笑容多好看呀,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呀,仿佛洁白的生绢染上了绚丽的色彩!这三句诗说的是什么?”孔子说:“绘画这事情是最后涂上白色。”子夏说:“礼仪也是最后的事吗?”孔子说:“卜商,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啊。”

子贡问:“颛孙师跟卜商哪一个贤能?”孔子说:“颛孙师有些过份,卜商有些不足。”子贡说:“这样就是颛孙师强一些吧?”孔子说:“过分又好比不足。”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君子的儒生,不要做一个小人的儒生。”

孔子死后,子夏住在西河教授生徒,是魏文侯的老师。他的儿子死了,为此哭得双目失明。

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子张询问怎样求取俸禄,孔子说:“多听,保留有疑问的问题,谨慎地谈论其他没有疑问的问题,就能少犯错误;多看,搁下有危险的事情,谨慎地施行其他没有危险的事情,就能少生悔恨。言论少犯错误,行为少生悔恨,俸禄就在里面了。”

另一天,子张随从孔子到陈、蔡两国之间,遭到围困,子张问怎样才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老实,行为忠厚恭敬,即使在蛮貊异族地区,也行得通。说话不忠诚老实,行为不忠厚恭敬,即使在本乡本土,能够行得通吗?站着的时候,就像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摆在面前;坐车的时候,就像看见这几个字挂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行得通。”子张就把这几个字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子张问:“读书人怎样才算是通达呢?”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说:“在诸侯国中一定有声誉,在大夫家中一定有声誉。”孔子说:“这是声誉,不是通达。所谓通达,应当是质朴、正直,又爱好礼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论,观察别人的表情,总想到对人谦让。这种人在诸侯国和大夫家一定能通达。而所谓声誉,表面上好像追求仁德,行动上却相违背,处之心安理得,这种人在国在家一定有虚名。”

曾参是南武城人,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孔子认为曾参能够懂得孝顺的道理,因此传授给他学业,并为他写了《孝经》。曾参死在鲁国。

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

他的相貌很丑陋,要侍奉孔子,孔子认为他资质浅薄。学业结束以后,他回去修养德行,从不走邪门歪道,如果不是因为公事,就不去见官员。

他南下游历了长江,跟从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确立取舍的原则,名声在诸侯国中传扬。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说:“我凭言辞用人,错在宰予身上;凭相貌用人,错在子羽身上。”

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

孔子说:“子贱真是君子啊!如果鲁国没有君子,这个人从哪里取得君子这种品德呢?”

子贱做单父的县官后,向孔子汇报,说:“这个国家有比我贤明的五个人,他们教导我治理的方法。”孔子说:“可惜啊!你治理的地方太小,如果治理的地方大些,那就差不多了。”

原宪,字子思。

子思询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当食禄;国家政治黑暗也食禄,这就是耻辱。”

子思说:“好胜、矜夸、怨恨、贪欲都不存在,可以说是仁了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得了,至于是不是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死后,原宪就在荒野中隐居。子贡作了卫国的相国,因此出门时车马成群结队。他曾经推开草门,来到陋室,探望原宪。原宪穿戴破旧的衣帽会见子贡。子贡替他感到羞耻,说:“您难道是病了吗?”原宪说:“我听说,没有资财的叫做贫,学了道理却不能实行的叫做病。像我原宪,是贫,不是病。”子贡感到惭愧,不高兴地离开了,一生都为自己说错了话而感到羞耻。

公冶长,齐国人,字子长。

孔子说:“公冶长是值得我把女儿嫁给他的。他虽然曾经身在监狱,但并不是他的罪过。”孔子终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南宫括,字子容。

南宫括问孔子说:“羿擅长射箭,奡很会行船,但好像都不得好死。但为什么禹和稷亲自耕种却得到天下?”孔子不回答他。子容出去以后,孔子说:“这个人是位君子!这个人有高尚的德行啊!”孔子又说:“国家政治清明,他不会被废弃而不用;国家政治黑暗,他可以不受刑罚、杀戮。”子容经常诵读“白圭之玷”的诗句,于是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他。

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说:“天下失道,一般读书人成了大夫们的家臣,在都城里做官;只有季次不曾做官。”

曾蒧,字皙。

曾蒧侍奉孔子,孔子说:“谈谈你的志向。”曾蒧说:“当能穿着春天时装的时候,我和五六个青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蒧的理想呀!”

颜无繇,字路。颜路是颜回的父亲,父子曾经各自在不同的时期里师承孔子。

颜回死的时候,颜路因为贫穷,请求孔子卖掉车子来安葬颜回。孔子说:“不管有无才能,但对我们来说,都是自己的孩子。鲤儿死的时候,只有内棺而没有外椁,我不能为了他买外椁而步行。因为我身为大夫,不可以步行。”

商瞿,鲁国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岁。

孔子把《周易》传授给商瞿,商瞿传授给楚国人馯臂子弘,子弘传授给江东人矫子庸疵,矫疵传授给燕国人周子家竖,周竖传授给淳于人光子乘羽,光羽传授给齐国人田子庄何,田何传授给东武人王子中同,王同传授给菑川人杨何。杨何在元朔年间因为研究《周易》做了汉朝的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岁。

子羔身高不满五尺,受业于孔子门下,孔子认为他愚笨。

子路要子羔做费邑的县官。孔子说:“这是个害人的人!”子路说:“那里有人民,那里有国家,为什么一定要读书然后才叫做学习?”孔子说:“因此我讨厌那些花言巧语的人。”

漆雕开,字子开。

孔子叫子开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这样的事不能胜任。”孔子听后很高兴。

公伯缭,字子周。

子周在季孙氏面前诉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说:“季孙氏他老人家对子路固然有了疑心,但对于公伯缭,我的力量还能够使他陈尸街头示众。”孔子说:“我的主张将能实行,这是命运;我的主张将被废弃,也是命运。公伯缭对命运有什么办法?”

司马耕,字子牛。

子牛言语多而又急躁。他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他的言论是谨慎的。”子牛说:“他的言论谨慎,这就可以称为有仁德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起来能够不谨慎吗?”

子牛询问君子是怎么样的,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子牛说:“不忧愁,不畏惧,这就可以称为君子吗?”孔子说:“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忧愁,有什么畏惧!”

樊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请求学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须真是个小人啊!君上爱好礼仪,那么人民没有谁敢不尊敬他;君上爱好道义,那么人民没有谁敢不服从他;君上爱好诚信,那么人民没有谁敢不用真诚对待他。照这样做,那么四方的百姓就会用襁褓背着他们的小孩子来归附了,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

樊迟询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爱护别人。”又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了解别人。”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

有若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可贵。已故君王治国的道理,这是最妙的一条。但大小事情都照这样办理,又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道和谐而和谐,不用礼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他又说:“诚信符合道义,说出的话才能经得起检验;恭敬符合礼仪,才能避免耻辱;亲近值得亲近的人,也就可以效法他们了。”

孔子死后,学生们思念仰慕他。有若的相貌像孔子,学生们一致公认他作老师,就像孔子在世时一样向他学习。有一天,学生们提出疑问说:“从前孔夫子出行时,叫学生们带雨具,后来果然下雨。学生们问道:‘先生凭什么知道会下雨?’先生说:‘《诗经》上不是说过吗,月亮靠近毕宿,跟着就会下大雨了。昨天晚上月亮不是停留在毕宿区域吗?’另一天,月亮停留在毕宿区域,却不下雨。商瞿年纪大了没有儿子,他的母亲要替他另娶妻室。孔子叫他到齐国去,商瞿的母亲向孔子说情。孔子说:‘不用忧虑,商瞿四十岁后会有五个男孩子。’后来果真是这样。请问先生凭什么知道是这样?”有若沉默着,无话可答。学生们起立说:“有子躲开吧,这不是您的座位。”

公西赤,字子华,比孔子小四十二岁。

子华出使齐国,冉有替他的母亲向孔子申请粮食。孔子说:“给她一釜(相当于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增加,孔子说:“给她一庾(相当于十六斗)。”冉子给她五秉(相当于八十斛)粟。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的时候,乘坐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衣。我听说君子救济有急难的人,而不增加人家的财富。”

巫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岁。

陈司败询问孔子道:“鲁昭公懂礼吗?”孔子说:“懂礼。”孔子出去以后,陈司败对巫马旗作揖说:“我听说君子不偏傥别人,君子也会偏傥别人吗?鲁国国君娶了吴国的女子做夫人,把她命名作孟子。孟子姓姬,避忌以同姓相称,因此叫她作孟子。鲁君如果懂礼,谁不懂礼!”巫马施把陈司败的话告诉孔子,孔子说:“我孔丘呀真幸运,如果有过错,别人必定知道给指出来。臣下不能够说君上和父亲的过错,替他们避忌,是礼的需要。”

梁鳣,字叔鱼,比孔子小二十九岁。

颜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冉孺,字子鲁,比孔子小五十岁。

曹癅,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岁。

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岁。

公孙龙,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岁。

从子石以上三十五人,显然有年龄、姓名以及受业情况流传在文献上。其余四十二人,没有年龄以及不见于文献的,记载在下面:

冉季,字子产。公祖句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字子敛。颜高,字子骄。漆雕徒父。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孺,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旂,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颜哙,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籍。乐咳,字子声。廉薭,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裫,字子上。

太史公说:学者们常常说到孔子的七十个门徒,称誉的人也许超过了他们的实际,毁谤的人也许损害了他们的真相,两种情况都不能让人见到他们的真实面貌。那么议论和说明孔子门徒事迹的材料,来自孔氏古文中的才比较接近实际情况。我把《论语》中门徒问答时有关门徒的姓名等文字资料全部摘取出来,把它们编排成一篇,有疑问的就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