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白话史记 >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曾经往东去到齐国从师,向鬼谷先生学习。

苏秦到外地游说了几年,因为大为困迫而回家。兄弟、嫂子、姐妹、妻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周人的习俗是:治理产业,致力于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二的盈利作为要务。现在您放弃了最基本的事情却去卖弄口舌,受到困迫,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苏秦听到这些话以后很惭愧,暗自伤心,就关起门来不外出,拿出自己的书读遍它,说:“士人已经埋头读书,但不能靠它获取荣华富贵,尽管书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找到了周书《阴符》,伏案研读它。一年后,从中有了切合君意的心得,说:“这样就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要求游说周显王。周显王左右的人向来了解苏秦,都小看他,不信他那一套。

苏秦就往西到秦国去,正好秦孝公死了。苏秦便游说秦惠王道:“秦国是一个四面都有天险的国家,背靠华山,渭水环绕其间,东面有函谷关和黄河,西面有汉中,南面有邑郡和蜀郡,北面有代郡和马邑,这真是天然的府库。凭秦国士兵、百姓这样众多,军事教育这样普及,足以吞并天下,建立帝业而长治久安。”秦惠王说:“鸟的羽毛还没有长丰满,不可以高飞;国家的政治条理还不够显著,不可以兼并天下。”当时,秦国刚诛杀商鞅,憎恨说客,不用苏秦。

苏秦就往东到赵国去。正当赵肃侯任用他的弟弟公子成做相国,号称奉阳君。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只好离开赵国。

苏秦又周游了燕国,一年多以后才见到燕文侯。他说服燕文侯道:“燕国东面有朝鲜、辽东,北面有林胡、楼烦,西面有云中、九原,南有沱、易水,土地面积纵横有两千多里,武装士兵几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粮食足够维持几年。南面有碣石山、雁门山的富饶物产,北面有枣子和栗子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种田地,而枣子和栗子方面的收入也足够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然府库。当今百姓安乐,国家太平,看不到军队被覆灭、将领被斩杀,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燕国。大王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吗?燕国之所以不受侵略、没有战争,是因为赵国作为它南面的屏障。秦国和赵国五次战争,秦国两次获胜,赵国三次获胜,秦赵双方都受到损害,而大王凭借完整无缺的赵国,从背后控制了它们,这就是燕国不受侵略的原因。况且秦国攻打燕国的时候,要越过云中、九原,经过代郡和上谷,历程几千里,即使得到燕都,秦国也会估计到根本无法镇守。秦国不能加害燕国也够明白了。如果赵国要攻打燕国的时候,号令一发出,不到十天,就会有几十万军队进驻在东垣了。进而渡过滹沱河,经过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抵达燕国的首都了。因此说秦国攻打燕国,要在千里之外作战;赵国攻打燕国,只在百里之内作战。不忧虑百里之内的祸患,却重视千里之外的祸患,计谋的失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因此希望大王跟赵国合纵亲善,天下为一统,那么燕国一定没有忧患了。”

燕文侯说:“您说的好倒是好,不过我们国家弱小,西面靠近强大的赵国,南面接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您如果一定要合纵来使燕国安全,就请让我以国相从。”

于是燕文侯资助苏秦车马和金银布帛,让他到赵国。当时秦阳君已经死了,苏秦就趁机劝说赵肃侯道:

天下的卿相大臣和一般士人,都仰望四贤君能施行道义,都希望领受您的教诲,并在您面前陈述忠言,为时已经很久了。尽管这样,但奉阳君妒忌您,而您又不理事,因此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人敢亲自在您的面前尽忠。如今奉阳君去世了,您才能又跟士人百姓亲近起来,我因此冒昧地进言我的浅见。

我私下替您考虑,不如使人民安定、国家无事,并且不要让人民生事。安定人民最根本的,在于选择邦交。邦交选择得当,人民就安定;邦交选择不得当,人民就终生不安定。请允许我说一说赵国的外患:齐、秦两国都成为赵国的敌国,那么赵国人民不能安定;倚仗秦国去攻打齐国,那么赵国人民不能安定;倚仗齐国去攻打秦国,那么赵国人民不能安定。因此谋害别人的君主,攻打别人的国家,常常苦于声言断绝外交关系。希望您慎重,不要声张。我说赵国的利害,有如黑白分明,阴阳殊异一样。您如果能听从我,燕国一定会奉献盛产旃裘狗马的领土,齐国一定会奉献盛产鲁盐的领海,楚国一定会奉献种植桔柚的果园,韩、魏、中山等国都可使它们奉献部分税赋,供您和后妃沐浴之需,而令亲父兄都可以得到封侯。夺取土地,垄断权利,这是五霸依靠覆灭别国军队和擒获别国将领所要追求的;受封侯爵,显贵亲戚,这是商汤和周武王采用流放甚至杀死国君的办法所要争夺的。现在您只要举手之劳,两者都可兼而有之,这就是我替您所期望的。

如果大王支持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会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支持齐国,那么齐国一定会削弱楚国和魏国。魏国一削弱,就会割让黄河以南的土地,韩国一削弱,就会奉献宜阳。宜阳一献出,上郡就会被切断;河外一割让,那么道路就不通;楚国一削弱,那么赵国就没有外援了。这三条策略,大王不能不深思的。

如果秦军攻取轵道,那么南阳就危险;如果秦军劫夺韩国,包围周都,那么赵国就会拿起武器自卫;如果秦军占据卫国,夺取卷城,那么齐国一定向秦国称臣。秦国的欲望已经从关东各国得到满足,那么一定会发兵对准赵国了。秦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秦赵两军就一定要在邯郸城下交战了。这是我替您所忧虑的。

当前,关东一带所建立的国家没有比赵国更强大的了。赵国领土纵横两千多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维持好几年。西面有常山,南面有黄河和漳水,东面有清河,北面有燕国。燕国本来是弱小国家,不值得害怕。天下最使秦国害怕的没有哪一个比得上赵国,但是秦国不敢出兵攻打赵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害怕韩国和魏国在后面暗算它。这样,那么韩、魏两国就是赵国南方的屏障。秦国进攻韩国和魏国的时候,没有高山大河的阻隔,可以逐渐蚕食它们,直到逼近它们的国都为止。韩国和魏国如果抵挡不了秦国的入侵,一定会向秦国屈服称臣。秦国没有韩魏两国的窥伺,那么战争的灾祸必然要转嫁到赵国身上了。这是我替您所忧虑的。

我听说尧帝没有三百亩的分土,舜帝没有尺寸的土地,但都拥有了天下;夏禹没有百人的村落,却能在诸侯中称王;商汤、周武王的士兵不超过三千人,战车不超过三百乘,步兵不超过三万人,却登位做了天子;实在是由于他们掌握了规律。因此贤明的君主对外能预料他的敌人的强弱,对内能衡量自己的士兵才能的高低,不用等待两军交战,而决定胜败、存亡的关键早已成竹在胸了,难道会被众人的言论所蒙蔽,而糊里糊涂地决定大事吗?

我私下用天下的地图来估算,诸侯国的土地是秦国的五倍,估计诸侯国的士兵是秦国的十倍。六国团结一致,合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一定会破灭的了。可现在您却向西服事秦国,对秦国称臣。打败人和被人打败,向人称臣和使人向自己称臣,难道可以同日而语吗!

为秦国游说连横的人,都想割让诸侯国的土地给秦国。如果秦国成就了霸业,就会高筑楼台亭阁,美化宫殿屋宇,倾听竽瑟这样的乐声,前面有楼台、宫阙、车辆,后面有苗条漂亮的美女。诸侯国即使已经遭受秦国的祸患,但游说连横的人也不用分担它们的忧患。这样,那些主张连横的人,日夜凭借秦国的权势恐吓各国,来达到割地的目的,因此我希望大王深思这个问题。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善于决断疑难,摈弃谗言,堵塞流言的渠道,杜绝朋党的门路。因此我才能在您面前,把尊崇国君、扩大领土、加强军队的策略,竭尽忠诚地陈述出来。我私下替大王考虑,不如统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来合纵亲善,反叛秦国。号召天下的将相在洹水边会盟,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盟誓,订立盟约说:“秦国如果攻打楚国,齐国和魏国就分别派遣精锐部队援助楚国;韩军就断绝秦国的粮路,赵军便渡过黄河、漳水,燕军便守卫常山的北边。秦国如果攻打韩国、魏国,那么楚军就断绝秦军的后路,齐国就派出精锐部队来援助韩、魏两国,赵军便渡过黄河、漳水,燕军就守卫云中。秦国如果攻打齐国,那么楚军就断绝秦军的后路,韩军便守卫城皋,魏军就堵塞秦军的通道,赵军便渡过黄河、漳水和博关,燕国就派出精锐的部队来援助齐国。秦国如果攻打燕国,那么赵军就守卫常山,楚国就驻军武关,齐军便渡过渤海,韩、魏两国都派出精锐部队来援助燕国。秦国如果攻打赵国,那么韩国驻军宜阳,楚国驻军武关,魏国驻军河外,齐军便渡过清河,燕国就派出精锐部队来援助赵国。诸侯国中有不遵守盟约的,便用五国的军队共同征伐它。”六国合纵亲善来对抗秦国,那么秦军一定不敢越过函谷关来危害关东各国了。这样,那么霸主的事业就成功了。赵肃侯说:“我年纪轻,登位日子很短,还没有能够听到国家的长远之计,如今贵客有心保全天下,安定诸侯,我恭敬地以国相从。”于是赵肃侯用有花纹装饰的车子一百辆,黄金一千镒,白璧一百双,锦绣一千匹,让苏秦去游说诸侯各国。

这时,周天子把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祭肉赐给秦惠王。秦惠王派犀首(公孙衍)去攻打魏国,擒获了魏国的将领龙贾,攻占了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进军。苏秦恐怕秦军打到赵国来,就用计激怒张仪,使他到秦国去。

于是苏秦游说韩宣王道:

韩国北面有巩邑、成皋这样的天险,西面有宜阳、商阪这样的要塞,东面有宛邑、穰邑、洧水,南面有陉山,土地纵横九百多里,武装部队有几十万人,天下强劲有力的弓箭都出产于韩国。

溪子弩和少府所造的时力、距来等弓箭,都能射到六百步以外。韩国士兵蹬双足来发射弓箭,能连续发射百来次,而不用歇息,远的能洞穿胸部,近的能击中心房。韩国士兵的剑戟都是从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老渊、太阿等地出产,这些有名的剑戟都能在陆地上断杀牛马,在水上截击天鹅和大雁,用来抵挡敌人时能斩断坚固的甲盾和铁制的战衣。此外,皮革制的护臂和系在盾牌上的绶带,样样俱全。凭着韩国士兵的勇敢,身披坚固的铠甲,脚蹬强劲的弓箭,腰佩锋利的刀剑,用一个人抵挡一百人,是不在话下的。凭着韩国兵力的强劲和大王的贤明,却要向西侍奉秦国,拱手屈服,使国家蒙受耻辱以致被天下人嘲笑,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严重的了。因此希望大王深思这些。

大王如果侍奉秦国,秦国必定要索取宜阳和成皋。今年奉献给它,明年又再来要求割让土地。给吧,就没有那么多地方可给它,不给吧,就会前功尽弃而遭受后患。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索取无限,用有限的土地去迎合不停的索取,这就是所谓买来怨恨,结下祸根,不用交战而土地已经被侵削了。我听到俗话说:“宁可做鸡的嘴巴,不要做牛的肛门。”如果您面向西方,拱手向秦国称臣,这跟做牛的肛门有什么不同呢?凭大王的贤明,又拥有韩国强大的军队,却得到做牛的肛门的名声,我真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

这时,韩王生气地改变了脸色,挥动手臂,瞪着眼睛,握着宝剑,仰天长叹说:“我尽管不成器,也一定不会侍奉秦国。今天您用赵王的教导来昭示我,我愿意恭敬地以国相从。”

苏秦又游说魏襄王道:

大王的国土,南面有鸿沟、陈地、汝南、许地、郾地、昆阳、邵陵、舞阳、新都(《战国策·魏策》无此二字)、新郪;东面有淮河、颍河、煮枣、无胥;西面有长城为界;北面有河外、卷地、衍地、酸枣;土地纵横有一千里。地方名义上虽然小,但是农家房屋却密集得连放牧的地方也没有了。人口和车马众多,日夜络绎不绝,轰轰隆隆,声势有如三军兵马之多。我私下估量大王的国家实力不会在楚国之下。然而那些主张连衡的人想引诱您伙同像虎狼一样的秦国来侵吞天下,最终却遭受秦国的灾祸,而他们并不管您的灾祸。依仗强大秦国的势力,从内部胁迫自己的国君,罪过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魏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明君。如今您竟有意向西去侍奉秦国,自称是秦国东方的属国,为它建筑帝宫,接受它的服饰制度,春秋贡奉来为秦国助祭,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

我听说越王勾践用三千名疲惫的士兵作战,在干遂擒获了夫差。周武王士兵三千人,皮革之车三百辆,在牧野制服了商纣;难道他们靠的是士兵众多吗?其实是因为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我私下听说大王的兵马,有精锐部队二十万人,苍头军二十万人,前锋部队二十万人,后勤部队十万人,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这样大王的兵马就远远地超过越王勾践和周武王了,现在您却听信群臣的话,打算向秦国称臣。如果服事秦国必然要割让土地来表示实际行动。因此用不着使用武力,国家却已经亏损了。群臣当中凡是建议服事秦国的,都是奸猾的人,并不是忠实的臣子。他们作为人君的臣子,却割让自己国君的土地来求取外交友谊,苟且取得一时的成功,却不顾及它的后果,破坏公家来成全私门,对外借助强大秦国的势力,从内部来胁逼自己的国君,为的是达到割让土地的目的。希望大王能仔细审视这一点。

《周书》说:“当草木还像纤细的丝线时,不及早斩断它,蔓延开了怎么办?毫厘大小的时候,不及早砍伐它,到了非用大刀阔斧不可的时候就难了。”事前的考虑不成熟,以后将有大祸患,对此打算怎么办?大王如果能够听从我,使六国合纵相亲,一心一意,通力合作,那么一定没有强秦的祸患。因此我国赵王派我来奉献我们的策略,敬受您贤明的公约,关键在于用大王的诏令号召大家。

魏王说:“我不成大器,未曾有机会听到您高明的指教。如今您用赵王的诏令来号召我们,我虔诚地以国相从。”

苏秦趁机东去游说齐宣王道:

齐国南面有泰山,东面有琅邪山,西边有清河,北边有渤海。这就是所谓四面都有天险的国家。齐国国土纵横有两千多里,武装部队几十万人,粮食堆积得像山丘一样。三军的精良,相当于五国的军队,进攻时像弓箭一样迅速,战斗时像雷霆一样猛烈,撤退时像风雨一样消散。即使有军事行动,也未曾背离泰山,越过清河,渡过渤海。临菑有七万户人家,我私下估计,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人,不需等待从边远的县城征兵,仅仅临菑的士兵就已经有二十一万人了。临菑非常富饶和充实,当地人民没有谁不喜欢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棋、踢球的。临菑的街道上,车轮相击,人肩相摩,衣襟可连成帷帐,举起衣袖能连成布幕,人们挥手抹汗,就像下雨一样。家家殷实,人人富足,众志高远,士气昂扬。凭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大,天下没有谁能够抵挡。如今竟要向西侍奉秦国,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

况且韩国和魏国之所以极端畏惧秦国,是因为它们和秦国边境相接,国界相连。一旦出兵交战,不用超过十天,胜败存亡的关键就可以决定了。如果韩魏两国战胜秦国,那么自己的兵力也要损失一半,四边的国境不能防守;如果打了败仗,那么国家的危亡就会随后到来。这就是韩魏两国之所以重视跟秦国作战,却轻视向秦国称臣的原因。如果秦国攻打齐国,那就不是这样了。秦军背靠韩魏的国土,要穿过卫国阳晋的通道,经过亢父险要之地,车不能并驾,马不能齐驱,只用一百人守卫要塞,一千敌人也不敢通过。秦军虽然想深入齐地,却要像狼一样回头看,恐怕韩魏两国从背后暗算它。因此恐惧疑惑、虚张声势、骄横矜持,却不敢前进,那么秦国不能危害齐国也就明白了。

不深思秦国对齐国没有办法,却想向西服事秦国,这是群臣计谋的失误。现在齐国还没有向秦国称臣的名声,却有强大国家的实力,我因此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虑我的意见。

齐王说:“我是个不聪敏的人,我国位于偏僻遥远之地,面临大海,是个交通不便的东方国家,未曾有机会听到点滴教导。如今您用赵王的诏令来号召我们,我愿意虔诚地以国相从。”

苏秦接着就往西南游说楚威王道:

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明君。楚国西面有黔中、巫郡,东面有夏州、海阳;南面有洞庭湖、苍梧山;北面有陉塞山、郇阳。国土纵横有五千多里,武装部队百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够维持十年。这是称霸为王的资本。凭楚国的强大和大王的贤明,天下是没有谁能够抵挡的。如今竟想向西服事秦国,那么诸侯国中没有谁不西去在章台下面朝拜秦王的了。

秦国所害怕的国家没有比得上楚国的。楚国强大,秦国就弱小;秦国强大,楚国就弱小;这种局势是两不相立的。因此我替大王着想,不如合纵相亲来孤立秦国。如果大王不合纵相亲,秦国就必然要出动两支军队,一支从武关出动,一支直下黔中,那么鄢郢一带就骚动了。

我听说,治理于还没有混乱的时候,准备于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祸患来临以后才忧虑它,就来不及了。希望大王及早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

大王如果能够听从我,就请让我号召关东各国奉献四时的礼物,来接受大王的英明诏令,把国家委托给您,把政权奉交给您,训练士兵,修造武器,随大王的意思安排。大王如果能够采用我的不成熟的计谋,那么韩、魏、齐、燕、赵、卫各国动听的音乐和漂亮的女人,一定会充满您的后宫,燕国和代地的骆驼、良马,一定会充实您的马棚。因此,如果合纵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横得逞,秦国就能称帝。如果放弃霸王的大业,蒙受服事他人的恶名,我私下认为是大王不可取的。

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怀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秦国也是天下的仇敌。主张连横的人都想割让各国的土地来服事秦国,这就叫做供奉仇敌。作为人君的臣子,割让自己国君的土地来对外交结像虎狼一样的强秦,来侵略天下,一旦遭受秦国的祸患,他们却不管那个祸患了。从外部借助强秦的威势来对内胁逼自己的国君,来求取割让土地,严重叛国、不忠于国君的罪行,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因此,合纵相亲就能使各国割地来服事楚国;连横成功就会使楚国割地去服事秦国。这两种策略的得失相差很远,两种当中,大王选择哪一种呢?因此我国赵王派我来奉献我们的策略,敬受大王贤明的公约,关键在于大王号召大家。

楚王说:“我国西面和秦国交界,秦国怀有夺取巴、蜀和吞并汉中的野心。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是不可亲近的。而韩、魏两国因为遭受秦国的威胁,不能跟它们谋划大事。如果跟他们谋划大事,恐怕它们背叛别人来归附秦国。这样,策略还没有实施,而国家早已危险了。我自己估计,拿楚国抵挡秦国,是不见得能胜利的;在朝内跟群臣策划,也是不可靠的。我因此睡得不安稳,吃得没味道,心神像悬挂着的旌旗那样飘摇不定,没有地方着落。现在您要统一天下,合并诸侯,保存危亡的国家,我虔诚地以国相从。”

于是,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合力。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同时担任六国的相国。

苏秦北上报告赵王,于是途经洛阳,沿途诸侯国分别派使者为他护送车马和后勤物资的人很多,几乎可以和国王相比拟。周显王听到这情况大为恐惧,便清扫道路,派人到郊外慰劳他。苏秦的兄弟、妻子和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侍候他用饭,苏秦笑着对他的嫂子说:“为什么你先前那么傲慢,而现在却这么谦恭呢?”嫂子弯腰匍匐而前,把脸贴着地面谢罪说:“因为我现在看到小叔子地位高贵,财物很多。”苏秦长叹一声说:“同样是一个人的身份,富贵的时候亲戚就敬畏我;贫贱的时候就轻视我,何况是一般人呢?再说,假如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良田两顷,我难道能够佩上六国的相印吗?”就在这个时候,他分发千金,来赐给自家宗族的人以及朋友。

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借过别人一百钱作路费,等到取得富贵,就用一百金去偿还他。苏秦一一报答各位曾经对他有恩德的人。他的随从的人中唯独有一个人没有得到报答,就自己上前进言。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您跟我到燕国的时候,在易水边,您接二连三地要离开我。当时,我正危困,因此深深地埋怨您。所以我把您放在最后。您现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苏秦约定六国合纵相亲以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作武安君。苏秦于是把合纵盟约送到秦国。秦军十五年不敢窥视函谷关。

这以后,秦国派犀首欺骗齐国和魏国,跟它们一起攻打赵国,想要破坏合纵盟约。齐、魏两国攻打赵国以后,赵王便谴责苏秦。苏秦恐惧,请求出使燕国,说一定要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就瓦解了。

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太子做妻子。这一年,燕文侯死了,太子登位,这就是燕易王。燕易王刚刚登位,齐宣王便趁燕王的国丧攻打燕国,夺取了十个城邑。燕易王对苏秦说:“从前先生到燕国的时候,先王资助先生会见赵王,于是约定六国合纵。现在齐国首先攻打赵国,接着攻到燕国,因为先生的缘故才使两国被天下人取笑。先生能够替燕国收复被侵略的土地吗?”苏秦听了非常惭愧,说:“请让我替大王把失地收回来。”

苏秦会见齐王,拜了两拜,俯首表示庆贺,抬头表示哀悼。齐王说:“为什么庆贺和哀悼相继来得这么快呢?”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乌喙这种毒物,是因为它暂时能充饥饱肚,但是结果跟饿死一样有害。如今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贪图十个城邑的利益,却长期跟强大的秦国结成仇敌。如果让弱小的燕国作为领头雁冲锋在前,而强大的秦国在它的后面作掩护,来招惹天下的精锐部队,这跟吃乌喙充饥是同一回事呀。”齐王脸色变得严肃地说:“这样那该怎么办?”苏秦说:“我听说古时候善于办事的人,能够变灾祸为幸福,化失败为成功。大王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就归还燕国的十个城邑。燕国无缘无故地收复十个城邑,一定很高兴;秦王知道您是为了他的缘故而归还燕国十个城邑,也一定很高兴。这就叫做抛弃仇敌,却得到磐石一样牢固的朋友。燕国和秦国都服事齐国,那么大王对天下发号施令,没有谁敢不听从您的。这样大王用虚假的言辞表示归附秦国,用十个城邑换取天下,这就是称霸为王的大业。”齐王说:“好。”因此就归还燕国的十个城邑。

有人诋毁苏秦说:“他是个左右摇摆、叛卖国家、反复无常的人,将会作乱。”苏秦恐怕得罪燕王就回到燕国,但燕王不恢复他的官职。苏秦拜见燕王说:“我本是东周鄙俗的人,没有分寸功劳,而大王亲自在宗庙里授予我官职,并在朝廷上以礼相待。现在我替大王退却了齐军,并且收复了十个城邑,理当更加亲密。现在我回到燕国,而大王不再让我当官,一定是有人用不诚实的罪名在大王面前中伤我。我的不诚实,正是大王的福气。我听说忠诚老实的人,正是为了自己;上进求索的人,正是为了别人。况且我游说齐王的时候,不曾欺骗他。我把老母亲弃置在东周,本来就是抛弃个人打算,却为别人的上进求索而活动。如果有一个孝顺像曾参,一个廉洁像伯夷,一个诚实像尾生的人,找到这三个人来服事大王,怎么样?”燕王说:“那就足够了。”苏秦说:“孝顺像曾参的人,坚持孝道,不肯离开他的父母在外面住一晚,大王又怎能够让他步行千里,来服事弱小燕国危难的燕王呢?廉洁像伯夷的人,坚持义气,不愿做孤竹君的继承人,不愿做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封侯的赏赐,结果饿死在首阳山下。有这样廉洁的人,大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为别人的进取而活动呢?诚实像尾生一样的人,跟一个女子约好在桥下相会,但女子没依约来到,尾生一直等到大水来了也不离开,抱着桥柱被水淹死了。有这样诚实的人,大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去退却齐国强大的军队呢?这就是我因为忠诚老实得罪了大王的原因。”燕王说:“你自己不忠诚老实罢了,难道有因为忠诚老实却得罪了君王的人吗?”苏秦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有个在外地做官的人,他的妻子跟别人私通,她的丈夫快要回来的时候,那跟她私通的人忧虑了,妻子说:‘不要忧虑,我已经做好毒酒等待他了。’过了三天,她的丈夫果然回来了,妻子让婢妾捧着毒酒给丈夫。婢妾想说酒里有毒,但害怕主人要驱逐女主人;想不说吧,却又害怕女主人毒死了主人。这时她假装昏倒,把酒洒在地上。主人非常生气,鞭打她五十竹板。因此婢妾一装昏倒而把酒倒在地下,对上保全了男主人,对下保全了女主人,但是免不了被鞭打,从何见得忠诚老实就没有罪过呢?我的过失,不幸地类似这个故事啊!”燕王说:“先生再担任原来的官职吧。”燕王更加厚待苏秦。

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跟苏秦私通。燕王知道这件事,却更加优厚地对待苏秦。苏秦恐怕被杀,就游说燕王道:“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威势加重,如果在齐国,那么燕国的威势就一定会加重。”燕王说:“听凭先生的意思干吧。”这时候,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齐国,齐宣王用他做客卿。

齐宣王死后,齐盡王就位。苏秦游说齐盡王隆重地安葬齐宣王来表示孝顺,同时高筑宫室、扩大花园来表示得志。他的目的是想使齐国破落、凋敝,从而有利于燕国。燕易王死后,燕哙继位做了国王。此后,齐国的大夫中有许多人跟苏秦争夺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但没刺死,苏秦带着致命伤而逃。齐王派人搜捕凶手,没有找到。苏秦快要死的时候,就对齐王说:“我如果死了,请在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来示众,宣称‘苏秦为了燕国的利益在齐国作乱’,这样谋杀我的凶手就一定能够抓到了。”当时齐王就按照苏秦的话办,谋杀苏秦的人果然自我暴露,齐王趁机把他杀了。燕国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替苏氏报仇,太过分了。”

苏秦死后,他的事迹大量披露。齐国后来听到了,就恼怒燕国。燕国很害怕。苏秦的弟弟叫苏代,苏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俩看到哥哥学有所成,也都向苏秦学习。等到苏秦死了,苏代就请求进见燕王,想继承苏秦的旧业,他说:“我本是东周一个鄙俗的人。私下听说大王的道义很高尚,尽管我不聪明,但也放下农活来求见大王。我来到邯郸后,所看到的情况和在东周所听到的有所不同,我私下认为辜负了我的愿望。等到来到燕国的朝廷,看到大王的群臣和下属官吏时才明白: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君王。”燕王说:“您所说的贤明君王怎么样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君王务必听到自己的过失,不想只听到自己的好处。我请求让我指出您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盟国。现在大王拥护仇敌去攻打盟国,这不是有利于燕国的行动。大王自己应当想到,这却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上报给您的人,就不是忠臣。”燕王说:“齐国本来就是我的仇敌,是我想讨伐的国家。只不过担心我国疲惫,力量不够。您如果能够带领燕国讨伐齐国,那么我愿将国家委托给您。”苏代回答说:“天下互相征战的国家共七个,燕国处于弱小的地位。单独作战就不行;如果有所依附,那么被依附的国家没有不因此加重国势的。往南依附楚国,楚国国势加重;往西依附秦国,秦国国势加重;中部依附韩国和魏国,韩国和魏国国势就会加重。而且如果所依附的国家势力加重了,这样必然使大王的权势也加重。现在齐国的君主年事已高,而且很自负。他向南攻打楚国长达五年之久,蓄积的财富消耗殆尽;向西困扰秦国长达三年之久,士兵疲惫不堪;向北跟燕国人交战,全军覆没,仅仅俘虏了敌军的两名将领。然而用他剩余的兵力向南攻克了拥有五千辆战车的强大的宋国,并慑服了十二个诸侯国。这可见国君想要夺取别国,他的百姓的物力就会耗尽,有什么地方值得吸取的呢?况且我听说,连续作战,人民就劳累;长期用兵,士兵就疲惫了。”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有清济和浊河便于固守;长城和钜防足够作为要塞。果真有这种情况吗?”苏代回答说:“不等待有利的天时,虽然有清济、浊河,哪里足够固守?百姓精力疲惫不堪,虽然有长城和钜防,哪里足够作为要塞?况且往日济西一带不征兵,是为了防备赵国;河北一带不征兵,是为了防备燕国。现在济西和河北都已经征兵了,国内疲惫不堪了。骄横的国君必然好利,亡国的臣子一定贪财。大王如果不因为用爱子的胞弟去作人质而感到羞耻,并用珠宝、玉帛去讨好齐王左右的臣子,齐王将会感激燕国,并轻而易举灭亡宋国,那么齐国就可以灭掉了。”燕王说:“我终于靠您得以承受上天的旨意了。”燕王便派遣一个公子到齐国作为人质。而苏厉通过燕国派遣去做人质的公子的关系求见了齐王。齐王怨恨苏秦,想囚禁苏厉。燕国那位做人质的公子替他向齐王谢罪,后来,苏厉就委身作为齐国的臣子。

燕国的相国子之跟苏代结为姻亲,因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遣苏代到齐国去服侍那位做人质的公子。齐国让苏代回复燕王,燕王哙问道:“齐王大概要称霸了吧?”苏代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从此燕王完全信任子之,不久便让位给他,燕国大乱。齐国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苏代和苏厉从此不敢回到燕国,最后都投奔齐国,齐国友好地接待了他们。

苏代经过魏国时,魏国替燕国拘留了苏代。齐国派人对魏王说:“齐国愿把宋国的土地封给泾阳君,秦国一定不肯接受。秦国并不是因为有了齐国而得到宋地没有好处,而是因为不相信齐王和苏先生。现在齐国和魏国不和睦到这样严重的地步,那么齐国就不会欺骗秦国了。秦国相信齐国,齐国和秦国联合起来,泾阳君得到宋国的土地,不是有利于魏国的事。因此大王不如让苏先生东归齐国,这样,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先生了。齐国和秦国不合作,天下局势没有变化,讨伐齐国的形势也就形成了。”魏国这时释放了苏代。苏代前往宋国,宋国友好地接待了他。

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送信给燕昭王说:

燕国名列万乘大国,却委派人质给齐国,因而名声低下而权力轻微;用万乘大国帮助齐国攻打宋国,因而使人民劳累,财力耗费;攻克宋国,残害楚国的淮北,有利于强大的齐国,敌国因此强盛,而本国受害。这三种情况,对于自己国家来说,都是大失败的事情。然而大王这样做,是准备用它来取得齐国的信任。齐国对大王越不信任,而对燕国的忌恨就越严重,这是大王策略上的过失了。把宋国和楚国的淮北合在一起,就够得上是一个万乘的强国。如果齐国并吞了它,这是增加了一个齐国,北夷纵横有七百里,加上鲁国和卫国,也够得上一个万乘强国。如果齐国吞并了它,就是增加了两个齐国。面对一个强大的齐国,燕国尚且像狼一样有后顾之忧,不能对付,现在用三个齐国压迫燕国,那灾祸一定很大了。

虽然这样,但明智的人办事,善于化灾祸为幸福,转失败为成功。齐国的紫色丝织品,本来是用劣等的白绢染成的,但它的价格却是其他丝织品的十倍。越王勾践曾在会稽山上栖身,反而打败了强大的吴国而称霸天下:这都是化灾祸为幸福,转失败为成功的例子。

现在大王如果想化灾祸为幸福,转失败为成功,就不如抓住齐国而推崇它,各派使者到周室缔结盟约,烧掉秦国的符信,声言“最好的计策是打败秦国,其次是长期排斥它”。秦国遭受排斥,并且面临被打败的危险,秦王必定忧虑。秦国五代连续攻伐诸侯各国,如今屈居齐国之下,秦王心想如果能使齐国屈服,就不怕全力以赴来求得成功。这样那么大王何不派遣说客用这些话去游说秦王道:“燕国和赵国打败宋国,益了齐国,推崇它,作为它的下属,燕国和赵国并不是以为这样有利。燕国和赵国既然不利,但势必要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不相信秦王。这样,那么大王何不派遣可以信赖的人来联络燕国和赵国,让泾阳君和高陵君首先到燕国和赵国来?秦国如果变心了,就用他们做人质。这样,燕国和赵国就会相信秦国了。秦国称西帝,燕国称北帝,赵国称中帝,树立三帝来号令天下。韩、魏两国不听从,秦国就讨伐它们;齐国不听从,燕、赵两国就讨伐它。天下哪一个敢不听从?天下服从了,就乘机驱使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警告它说:‘一定要交出宋国的土地,归还楚国的淮北。’交出宋国的土地,归还楚国的淮北,这是对燕国和赵国有利的事;并立三帝,也是燕国和赵国的共同愿望。真正得到自己的利益,如愿地得到尊重,这样,燕国和赵国要抛弃齐国,就会像脱掉草鞋一样容易了。如果您不接收燕国和赵国,齐国的霸业一定会成功。各诸侯国拥护齐国而大王不服从,这样国家会被攻伐;各诸侯国拥护齐国而大王服从它们,这样大王的名声也就低下了。如果接收燕国和赵国,就能使您的国家安定,使您的声誉崇高;如果不接收燕国和赵国,就会使您的国家危险,使您声誉低下。舍弃声誉的崇高、国家的安定,却选择国家的危险、声誉的低下,聪明的人是不干的。”秦王听到这些话,一定会像刺痛了心脏一样。那么大王为什么不派遣说客用这些话去游说秦王呢?秦国一定可以争取的,齐国一定要受到讨伐的。

争取秦国,这是重要的外交;讨伐齐国,这是正当的利益。重视重要的外交,力争正当的利益,这是圣贤之王的大业。

燕昭王认为他的信很好,说道:“祖先曾经对苏氏有恩德,子之叛乱的时候,苏氏兄弟离开了燕国。燕国想向齐国报仇,如果没有苏氏兄弟是不行的。”燕昭王就召见苏代,又一次友好地接待他,跟他商议攻打齐国的事。齐国终于被打败了,齐盡王出逃。

很久以后,秦国邀请燕王到秦国去。燕王打算前往,苏代劝阻燕王道:

楚国取得了枳邑因而国家危亡,齐国取得了宋地因而国家危亡,齐国和楚国不能因占有枳邑和宋地就去臣服秦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战功的国家是秦国的大敌。秦国夺取天下,不是靠推行正义,而是靠使用暴力。秦使用暴力的时候,是向天下公开宣称的。

它警告楚国说:“蜀地的军队,坐着船行驶在泯江上,趁着夏季的水势直下长江,五天就能到达郢都。汉中的军队,坐着船从巴江出发,趁着夏季的水势直下汉江,四天就能到达五渚湖。我在宛东屯兵,然后直下随邑。这样,聪明的人来不及谋划;勇敢的人来不及发怒;而我可以像射老鹰一样神速地进击您。您却想等待天下来攻打函谷关,不是想得太远了吗?”楚王因为这个缘故,用十七年的时间服事秦国。

秦国警告韩国说:“我军从少曲出发,一天就可以切断太行山的通道。我军从宜阳出发,然后到达平阳,两天之内,韩国各地无不都动摇起来。我军经过东周和西周,到达新郑,五天之内,韩国的国都就会被拔取。”韩国认为是这样,所以服事秦国。

秦国严正警告魏国说:“我军攻占安邑,围困女戟,韩国的太原就会被夺取。我军直下轵邑,经过南阳,封锁冀邑,包抄东周和西周。趁着夏天的水势,驾着轻便的战船,强劲的弓箭作前锋,锋利的戈矛作后卫,让荥泽口决堤,魏国的大梁就会被淹没了;让白马河口决堤,魏国的外黄和济阳就会被淹没了;让宿胥口决堤,魏国的无虚和顿丘就会被淹没了。从陆路进攻,就可打击河内;从水路进攻,就可毁灭大梁。”魏国以为是这样,所以服事秦国。

秦国想攻打安邑,恐怕齐国援助它,就把宋地托付给齐国,说:“宋王不讲道义,做个木偶人来象征我,射它的脸。我国与宋国土地隔绝,军队远离,不能够进攻它。大王如果能够打败宋国并占有它,我会感到就像自己占有它一样。”后来,秦国夺取了安邑,围困了女戟,便反而把攻克宋国作为齐国的罪状。

秦国想攻打韩国,恐怕天下各国援救它,就把齐国托付给天下,说:“齐王四次跟我订立盟约,四次欺骗我,又有三次坚决地率领天下的军队来攻打我。如果有齐国存在,就没有秦国;如果有秦国存在,就没有齐国。我一定要攻伐它,一定灭亡它。”后来,秦国夺取了宜阳、少曲,占领了兰邑、离石,便反而把攻克齐国作为天下各国的罪状。

秦国想攻打魏国,先尊重楚国,就把南阳托付给楚国,说:“我本来就要跟韩国绝交了。摧毁均陵,围困鄳阨,如果对楚国有利,我就感到正如自己占有它一样。”后来,魏国背离盟国而跟秦国联合,便反而把围困鄳阨作为楚国的罪状。

秦军在林中受到围困,为了尊重燕国和赵国,就把胶东托付给燕国,把济西托付给赵国。后来,秦国跟魏国讲和了,并把公子延作为人质,又利用魏将犀首组织军队进攻赵国。

秦军在谯石受到挫伤,接着在阳马遭到失败,为了依附魏国,就把叶邑、上蔡托付给魏国。后来,秦国和赵国讲和了,就要胁迫魏国,魏国不肯割地。当秦军被困的时候,秦王就派太后的弟弟穰侯跟魏国讲和;当秦军打了胜仗的时候,就同时欺骗了穰侯和太后。

秦国指责燕国就用胶东作借口,指责赵国就用济西作借口,指责魏国就用叶邑、上蔡作借口,指责楚国就用围困鄳阨作借口,指责齐国就用宋国作借口。这样总使说话像打圈子一样不停地转动,发动战争像虫刺人一样轻而易举,太后不能控制,穰侯不能约束。

龙贾一战,岸门一战,封陵一战,高商一战,赵庄一战,秦军杀死三晋的百姓有几百万人,现在那些活着的人都是父母被秦军杀死的孤儿。晋国西河以外,上洛地方,三川、晋国一带所受的灾祸,占三晋地区灾祸的一半,秦国制造的灾祸竟是这样的严重啊。但燕国和赵国到秦国去的人,都用争取服事秦国来游说自己的国君,这是我最忧虑的事。

燕昭王没有到秦国去。苏代再一次在燕国被重用。

燕国派苏代像苏秦在世时一样让诸侯国订立盟约、合纵相亲,有的国家遵从了,有的国家不遵从,但天下人从此推崇苏氏兄弟所倡导的合纵盟约。苏代和苏厉都能享尽天年,名扬诸侯。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凭游说诸侯而扬名,他们的权术擅长于随机应变。但苏秦因为施行反间计而被杀,天下人都嘲笑他,避免学习他的权术。然而世上传说苏秦的事迹有很多不同,不同时期的事情,有类似苏秦的,都附和到他身上。苏秦出身于平民百姓,但能撮合六国合纵相亲,这就是他的智谋有超越常人的地方。我因此按照时间顺序编列他的经历事迹,以免让他只蒙受不好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