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法:使你的思想飛躍

    你記不記得我上個月曾經問你,知不知道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說他「研習
    軍事、政治,是為了使他的兒子、孫子能學習文學、藝術……」。你說不知道,我還要你去
    問歷史老師。
    但是沒等你問,我已經在網上找到了。
    你媽媽曾為此大為佩服,問我怎麼找到的?
    其實一點也不難,《聖經》那段,我打「石頭扔女人」,電腦上跳出一堆東西,我一條一條篩選,找到相關的,再「進去」看,就找到了。
    至於約翰·亞當斯的話,我打出他名字,跳出一堆有關音樂的,我跳過,只看政治方面的。沒多久,居然在台灣的《天下雜誌》網站找到一篇文章,提到這件事。於是查出原文。
    由此可知,網上有一大堆資料,甚至可以說要什麼有什麼。但是並非人人能找到,你必須由不同的角度進入,才能從那資訊的大海裡,撈出需要的東西。
    我們的腦也一樣。
    有一派心理學家認為,任何事情,只要經歷,就會留在腦海。連最平常的事,都記錄在大腦的某個角落,平常完全沒印象,但是如果經過催眠,就會重新回到「現場」,說出每個細節。
    可不是嗎?相信你在電影裡一定看過,催眠師問被催眠的人:「你現在又回到那個房間,你看到書桌了嗎?在那桌上放了什麼東西?」
    被催眠的很可能說得出:「看到檯燈、一本書、一杯水、一枝筆、一把刀!」
    於是懸案就因為這麼一個線索而破解了。
    雖然我們無法在考試的時候自己催眠,但是從前面舉的這些例子,我相信,在我腦海10的14次方個「神經原」當中,一定存了許多許多東西,只要我們改進「搜尋」的技巧,很多模糊的記憶,都可以被想起來。
    今天,我就要跟你討論這技巧中的「提示」法。
    什麼是「提示」?
    考試的時候,大家不知怎麼答,有時候會求老師:「給一點提示嘛!」
    體貼的老師很可能一笑,說出幾個字。就用那幾個字,大家恍然大悟,立刻振筆疾書,寫出答案。
    背書的時候,揭示就更管用了。
    你不是常在背不出下一句的時候,看著我,有時候我只說出一個字,你就想起來了嗎?
    那老師的一個暗示,或我說出的一個字就是「提示」。
    懂得唸書的人一定要多利用「提示」。不是等別人提,而由自己給自己提示。
    舉個例子,你背王維的王方絕句《相思》: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
    你可以由一開始就從頭到尾背。也可以只看一遍把每句最一個字擋著,開始考自己: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接下來,你擋兩個字,又想出來了。就改為擋住三個字,四個字。
    最後,只要看「紅」,就想到下面的「豆生南國」;只要看「此」,就想到下面的「物最相思。」
    任何書,管他是生物、地理、歷史或物理,你都可以把每一頁最重點的東西「濃縮」為幾個字的「提示」,經由那些提示想整章內容,漸漸,你思想的速度會愈來愈快,進入跳躍思想的境界。

《跨一步,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