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預言的黃金神像

南北朝時,有位神秘的術士用純金制造的一尊神像,據說它有非常奇異的功能,即可預言天下帝王當政時間的長短。入唐後,神像被收藏於皇宮密室,看管特別嚴,一般人是沒機會見到它的。

武則天時期,滿朝隻有狄仁傑、張柬之等少數大臣見過這尊神像。一次,女皇難得高興,特意傳狄、張二人入大內觀賞。

兩位大臣問神像的妙用。

武則天說:“天下帝王,若想知道自己能坐多少年江山,隻需要面對神像大喊一聲,若當政時間長,神像震動的時間就長;若當政時間短,震動的時間就短。”

隨後,武則天當著二大臣的面,對神像大喊一聲,結果令女皇失望,因為神像隻震動瞭那麼一小會兒。這一年,武則天已年近八旬。面對此情景,狄仁傑急忙安慰道:“陛下不必擔憂,實際算來,您享有天下已數十年……”

武則天默然,繼而道:“懷英(狄仁傑字),這江山,是不是最後還是李傢的?”

狄仁傑看瞭看身邊的張柬之,後者低下頭,不知在想什麼。對狄仁傑來說,他雖不反對武則天做皇帝,但卻反對武則天把皇位傳給武傢的人。按他的想法:武則天百年之後,皇位還是要歸李傢的。為這件事,他跟女皇吵瞭好幾次。女皇雖然比較生氣,但也無可奈何。

狄仁傑終於先武則天而死,女皇百感交集,所謂“懷英一去,朝堂空矣”。

可武則天判斷失誤瞭。因為張柬之還在。到公元705年,已年過七旬的張柬之猛然發動宮廷政變。整個政變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病榻上的武則天被迫退位。女皇意氣難平,原因之一是:張柬之恰恰是狄仁傑推薦給她的。所以,武則天長嘆一聲:“狄懷英啊,你最終還是做瞭手腳。”

無論如何,被趕下臺的唐中宗復位瞭,李唐天下得以恢復。

現在,回過頭來,繼續說那尊奇異的黃金神像。唐中宗即位沒幾年,就被女兒安樂公主和妻子韋氏合謀毒殺瞭。因為這倆女的,也想學學武則天,弄個皇帝當當。但是,沒想到,旁邊有個人睜大眼睛。這個人就是時為臨淄王的李隆基,即前睿宗皇帝李旦的兒子。青年時代的李隆基有著李世民的影子,隨後跟姑姑太平公主聯手,刺殺瞭安樂公主和韋氏,叫父親李旦第二次當瞭皇帝。

想學武則天的,不僅僅有安樂公主和韋氏,還有太平公主。如果說安樂和韋氏就是胡鬧的話,那麼太平就真的有母親武則天的風范瞭。遺憾的是,李隆基有著世民的風范。這樣一來事情就不好辦瞭。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後,做父親的李旦也比較懂事,很快把皇位傳給瞭強勢的兒子,玄宗的時代就這樣到來瞭。

下面說的是玄宗天寶年間的故事。

有一天,玄宗閑來無事,整理大內珍寶,終於看到那尊黃金神像。當時,太子即未來的肅宗皇帝和太孫即未來的代宗皇帝都在場。

玄宗問高力士:“這神像有什麼奇異的?”

高力士把當年武則天的話重復瞭一遍。玄宗好奇,當即大喊一聲,神像似乎很懼怕,顫動不已,最後竟倒於地上。玄宗大笑。高力士急忙拜倒祝賀。隨後,玄宗叫太子對著那神像喊一嗓子。

太子喊完,神像隻是微震瞭一下。太子很沮喪。

玄宗又叫太孫喊一聲,太孫大叫一聲,神像也搖動瞭很長時間。

玄宗摸摸太孫的腦袋:“還是我的孫子像我啊!”

太子就更鬱悶瞭。後來的結果是:玄宗皇帝在位近五十年,肅宗在位隻有六年,而代宗在位十九年。

初唐有神像,用金而制,傳雲:周隋間有術士熔范而成之。天後朝,因命置於宮中,扃其殿宇甚嚴。玄宗嘗幸其殿,啟而觀焉。時肅宗在中宮,代宗尚稚,俱侍上。上問內臣力士曰:“此神像何所異,亦有說乎?”力士曰:“此前代所制,可以占王者在位之幾何年耳。其法當厲聲而叱之,茍年甚永,則其像搖震亦久。不然,一撼而止。”上即嚴叱之,其像若有懼,搖震移時,仆於地。上喜笑曰:“誠如說,我為天子幾何時?”力士因再拜賀。上即命太子叱之,其像微震。又命皇孫叱之,亦動搖久之。上曰:“吾孫似我。”其後玄帝在位五十載,肅宗在位凡六年,代宗在位十九年,盡契其占也。(《宣室志》)

說說這三個皇帝吧。

有人認為,玄宗的一生無需多說。真的是這樣嗎?不一定吧,比如,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按正史記載,後來作為太上皇的唐玄宗,是病死的,也就是正常死亡。但是,晚唐蘇鶚所著《杜陽雜編》中有一則記載:“玄宗為太上皇,在興慶宮居。久雨初晴,幸勤政樓。樓下市人及街中往來者,喜且泫然曰:‘不期今日再得見太平天子。’傳呼萬歲,聲動天地。”

專權巨宦李輔國見此情景十分惱怒,先把玄宗遷往西內宮,也就形同軟禁瞭,隨後又將其身邊貼身侍奉的高力士流放南方。

《杜陽雜編》作者為唐僖宗時的蘇鶚,此君十次參加科舉考試未中,到僖宗光啟年間第十一次參加考試,終得進士。前推十年,蘇鶚在老傢陜西武功杜陽川讀書之餘,完成瞭該筆記,內容怪誕神奇,但亦夾帶秘史。

關於玄宗死亡真相,註意《杜陽雜編》裡的這一句:“時肅宗大漸,輔國專朝,意西內之復有變故也。”這句話的深意當是:玄宗皇帝最終不是病死,而是被李輔國害死的,所謂“意西內之復有變故也”。這裡說的“變故”隻能是弒君之變故。隻是這條記載沒引起後人的註意。如果玄宗真的是為李輔國所弒,那麼唐朝被宦官殺害的皇帝就增加到瞭四人之多。

至於玄宗的兒子肅宗,我們以前說過瞭,他的點兒很背:做瞭很多年的太子,這本身就很令人鬱悶瞭;後來,總算因“安史之亂”而登上帝位,可是到死時叛亂還沒平息;而生時,又被宦官李輔國和妻子張皇後專權。後來,李、張在立太子問題上發生矛盾,張皇後欲謀殺太子李豫(後來的代宗皇帝),但被宦官程元振得知,密報李輔國。輔國先下手,張皇後見事敗露,一頭逃進肅宗養病的寢宮,輔國隨之持劍闖入,從肅宗身邊把張皇後拉出去砍瞭,肅宗本人因受到驚嚇,竟於當天死去瞭。

那麼,代宗呢,一個隱蔽的鐵腕皇帝!說他隱蔽,是因為後人忽略瞭他的手段。

李輔國擁立代宗繼位後,對新皇帝說:“大傢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意思是,外面的事就都交給我瞭,你就別管瞭。但沒想到,這代宗不是個善茬兒,一面封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相當於宰相。宦官得到宰相實職,中國歷史上隻此一例),一面不動聲色地開始收拾他,先是分權給另一名宦官程元振,隨後一點點將李輔國罷免。沒多久,長安士民就得到一個消息:輔國為盜賊所刺殺!當然,那是代宗派人幹的。

李輔國恣橫無君,上切齒久矣。因寢夢登樓,見高力士領兵數百鐵騎,以戟刺輔國首,流血灑地,前後歌呼,自北而去。遣謁者問其故,力士曰:“明皇之令也。”上覺亦不敢言,輔國尋為盜所殺。上異之,方以夢話於左右。先是肅宗賜輔國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奇巧殆非人間所有。其玉之香,可聞於數百步,雖鏁之於金函石匱,終不能掩其氣。或以衣裾誤拂,則芬馥經年。縱澣濯數四,亦不消歇。輔國常置於座側。一日方巾櫛,而辟邪忽一大笑,一悲號。輔國驚愕失據,而囅然者不已,悲號者更涕泗交下。輔國惡其怪,碎之如粉,以投廁中,其後常聞冤痛之聲。其輔國所居裡巷,酷烈彌月猶在,蓋舂之為粉而愈香故也。不周歲而輔國死焉。初碎辟邪,輔國嬖奴慕容宮人,知異常物,隱屑二合。而魚朝恩不惡輔國之禍,以錢三十萬買之。及朝恩將伏誅,其香化為白蝶,竟天而去。當時議者以奇香異寶,非人臣之所蓄也。輔國傢藏珍玩,皆非人世所識。夏則於堂中設迎涼之草,其色類碧,而幹似苦竹,葉細如杉。雖若乾枯,未嘗雕落。盛暑束之牕戶間,而涼風自至。鳳首木高一尺,雕刻鸞鳳之狀,形似枯槁,毛羽脫落不甚盡。雖嚴凝之時,置諸高堂大廈之中,而和煦之氣如二三月,故別名為常春木。縱烈火焚之,終不燋黑焉。涼草鳳木或出於薛王宅。《十洲記》事,“火林有不焚之木”,殆非此類者耶?(《杜陽雜編》)

上面的逸聞說的是,在李輔國專權的時代,代宗皇帝做瞭個夢,夢見祖父玄宗派高力士手持方戟,帶領數百人,殺瞭李輔國。醒後發現李輔國真的被殺瞭,代宗對外宣稱是盜賊所殺,隻把這個夢告訴瞭自己的親信。

李輔國活著時,尤其喜歡收藏古董,“輔國傢藏珍玩,皆非人世所識”。其中,有一種異草,色碧綠,莖如竹,葉如杉,樣子雖似幹枯,但卻不凋零。盛夏時,放在廳堂門戶間,涼風自至。又有鳳首木,別名常春木,高一尺,被雕成鸞鳳狀,嚴冬時置於室內,氣溫猶如暖春。據說,這兩種寶貝都是玄宗在位時薛王的秘藏,後被李輔國搜羅到自己傢。這足以說明李輔國當時的權勢之大瞭。

代宗的父親肅宗知李輔國喜歡珍玩,就賜給他兩個散發著清香的白玉辟邪(一種瑞獸)。有一天,那兩隻辟邪一隻哭、一隻笑,輔國驚愕,就讓一個姓慕容的手下將其砸碎,搗成齏粉,扔進廁所。沒過一年,李輔國就死於非命。

取代李輔國的程元振,總領長安禁軍,“在輔國右,兇決又過之”,從不把平“安史之亂”的眾多功勛將領放在眼裡,外面的很多大將都非常懼怕他,有的在驚懼之下自殺瞭。但是,對代宗來說,程元振的專權程度似乎沒那麼嚴重,所以盡管後來大臣不斷彈劾,但代宗隻是將其罷官。可這程元振不死心,穿瞭女人的衣服秘密潛回長安,想再見代宗一面,看看還有沒有轉機。結果被發現,於是給流放到南方去瞭,剛走到湖北江陵就被仇傢刺死。這一次,確實不關代宗的事。

第三專權的宦官是魚朝恩,跋扈不亞於李輔國,宰臣們都很畏懼他,稍有事沒向他報告,老魚就氣不打一處來,口頭禪是:“天下事,哪有不由我做主的?”

話傳到代宗皇帝那裡,自然心裡憤憤。

魚朝恩之子叫魚令徽,雖然隻有十四五歲,但已被賜綠服(按唐制,五品以下官著綠)。但有一天,魚令徽跟官職在其上的黃門侍郎爭路時,被碰傷瞭胳膊,立即回報魚朝恩。後者大怒,找到代宗,為兒子討三品官以上才有資格紮的金腰帶。他越過五品官穿的緋紅色官服,直接要三品官著的紫色官服。皇帝還沒說話,魚朝恩就叫人把紫服拿上來瞭。代宗皇帝很尷尬,隻好強顏歡笑,說:“好好好,你傢孩子穿紫服,其實也挺合適的。”

魚朝恩專權使氣,公卿不敢仰視。宰臣或決政事,不預謀者,則睚眥曰:“天下之事,豈不由我乎?”於是帝惡之。而朝恩幼子令徽,年十四五,始給事於內殿。帝以朝恩故,遂特賜綠。未浹旬月,同列黃門位居令徽上者,因敘立於殿前,恐其後至,遂爭路以進。無何,誤觸令徽臂。乃馳歸,告朝恩,以班次居下,為同列所欺。朝恩怒,翌日,於帝前奏曰:“臣幼男令徽,位居眾僚之下,願陛下特賜金章,以超其等。”不言其緋而便求紫。帝猶未語,而朝恩已令所司,捧紫衣而至。令徽即謝於殿前。帝雖知不可,強謂朝恩曰:“卿男著章服,大宜稱也。”魚氏在朝動無畏憚,他皆仿此。其同列黃門,尋逐於嶺表。及朝恩被殺,天下無不快焉。(《杜陽雜編》)

接下來,代宗就要解決魚朝恩的問題瞭。

此時,宰相元載看出瞭代宗的心思,於是秘請誅殺魚朝恩,代宗默許。隨後,元載買通瞭魚朝恩的左右,去其臂膀。當年寒食節,代宗宴請大臣,結束時,叫魚朝恩留下議事。四目相對,代宗說瞭一句話:“魚大人之跋扈,不亞於李輔國啊。”

一句話把魚朝恩嚇壞瞭,知道事情不妙,但已經晚瞭,左右一擁而上,頃刻間被絞殺。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李輔國叫手下慕容將作怪的白玉辟邪搗碎,而那慕容知辟邪為寶物,就私自留瞭兩盒白玉辟邪的粉末。後來,此事被魚朝恩得知,於是花三十萬錢買下,很快禍亦及身。當然,這隻是一種傳說。

觀察代宗執政的年代,雖身邊有巨宦,但這些巨宦的命運,無不掌握在皇帝手心。如果說“安史之亂”結束瞭從李世民即位後開始的盛唐時代,而肅宗歲月隻是一個過渡,那麼代宗即位後,則開啟瞭中唐時代幽深的大幕。總的來說,他是一位把帝國帶入中年的皇帝。

回到黃金神像。

它建造於北周,它是隋唐之淵藪。

在這裡,不妨回顧一下唐帝國的皇傢血脈。按《獨異志》記載:“後周獨孤信三女為後,各生周、隋、唐一朝天子,長生周武帝,次生隋煬帝,次生唐高祖。”

從東漢末年到唐朝末年是世傢貴族的時代,期間東晉滅亡後到瞭南北朝時期,南方的貴族政治出現衰落,而北方意外地崛起瞭“武川系”,使中國的貴族政治又綿延瞭下來。

“武川系”又被稱為“武川軍事集團”或“關隴軍事集團”。

當時,北魏政府為預防柔然人的進攻,在首都山西平城以北拉瞭一道防線,設立瞭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治所在今天的內蒙古和河北)。鎮上的士兵和居民以鮮卑人為主,這些鮮卑人的血統都非常純正,有著很高的部族地位。但正像我們知道的那樣,後來北魏出現瞭個孝文帝,他把首都從平城遷到洛陽,進行瞭漢化改革。在這一過程中,守衛邊疆六鎮的鮮卑兵和鮮卑居民感覺被忽略瞭,被遺忘瞭,一下子成瞭下等人,加上對艱苦生活條件的不滿,於是就集體怒瞭,發起瞭著名的六鎮起義。

歷史告訴我們,每次大變亂中都會走出一些強勢人物。這次也不例外,出瞭宇文泰和他的兄弟獨孤信。這兩名武川人以小兵的身份參加瞭六鎮起義,失敗後歸屬到成功鎮壓瞭“六鎮暴動”的青年梟雄爾朱榮部下,隨後迅速成長起來。

後來,陜西、甘肅一帶的關中地區爆發變亂,宇文泰隨軍入關鎮壓,在征戰中脫穎而出,成為“武川軍團”的新領袖。此時,獨孤信在荊州為將。宇文泰蕩平關中,盤踞長安時,爾朱榮已死,部下高歡繼續掌權,遙控北魏政府。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出逃至長安,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獨孤信聽到消息後,單槍匹馬地跟隨著這位皇帝也奔向瞭關中。

在關中,獨孤信成瞭宇文泰最主要的助手之一,因軍功顯赫,與元欣、趙貴、於謹、李弼、李虎、侯莫陳崇等人被西魏皇帝封為柱國大將軍,又稱“八柱國傢”。這裡的李虎,就是唐高祖李淵之祖父。每名柱國大將軍之下,又管轄兩名將軍,獨孤信手下二將軍之一叫楊忠,他就是後來的隋文帝楊堅之父。

宇文泰死後,世子宇文覺建北周,獨孤信以開國元老身份被封為太師。皇帝宇文覺很年輕,大權為宇文泰之侄宇文護所掌握,他打壓諸元老,逼迫獨孤信自殺。獨孤信死瞭,但他的三個女兒卻為傢族帶來瞭他永遠也無法想象的輝煌,因為她們分別嫁給瞭宇文泰之子周明帝宇文毓(這裡稱“長生周武帝”不確切,因為周武帝宇文邕是宇文毓的弟弟)、楊堅(後來的隋文帝)和李昞(生唐高祖李淵)。也就是說,中古時代的隋唐兩大帝國,血脈盡出自獨孤信……

《唐朝詭事錄2:長安鬼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