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羋月崛起

羋,何意?

根據史料記載,當年周成王大封天下時,見楚國的祖先其貌不揚,其國又在遠離中原的蠻夷之地,因此就冊封瞭他們一個姓氏“羋”,發音取自羊叫的“mie”(音同“咩”),鄙視之情可想而知。

後來,秦並六國後,羋的讀音發生瞭明顯的變化,至宋仁宗時期,在丁度等人編纂的韻書典籍《集韻》中,終於確定瞭這個字的讀音:

羋姓,諸楚所出。羋,羊聲也。母婢切,音弭。

“羋”這個字的讀音暫時解決瞭,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這個女人,她為什麼叫作“羋八子”呢?

根據現在的權威解釋,秦國後宮分為八級: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這個“羋小姐”的官職是八子,所以就叫她“羋八子”瞭。

也有的文獻記載,這個“羋小姐”在傢排行老八,所以她叫“羋八子”,跟官職沒有一丁點關系。

在現在的影視作品中,這個“羋小姐”也不叫“羋八子”,我們統稱她為“羋月”。

實際上,我們不知道這個女子的真實姓名,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個原因:年代久遠,史料漏洞百出。

大傢都知道司馬遷撰寫的《史記》。這本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被魯迅稱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文學名著,其實就是一本前後矛盾、漏洞百出的書。

其實,中國歷史的混亂記載,也正源於此書。因為這本書寫得“太棒”瞭,所以後代的史學傢們,對上面每一句話,每一個故事,都視若神明、從無異議。

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宋代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就是全搬這本書的內容,可見當時的人對這本書的信奉程度。

等到瞭明清時期,人們的思想進步瞭,就開始琢磨這本書上面的故事,一琢磨不要緊,《史記》上面的故事,前後矛盾、漏洞百出,幾乎都是錯。然而,由於歷史太久遠瞭,也沒有任何文獻,想改也改不瞭,隻能這麼錯下去瞭。

拜這本書所賜,那些帝王將相、歷史名人,都能有好幾個籍貫、好幾種結局(比如蘇秦),何況是一個小小的太後。

因此,找不到羋太後的資料,這也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

第二個原因,古代思想重男輕女,歷史記載也是如此。

咱們都知道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實際上,在武則天死後一千多年裡,人們隻要一提到這段歷史,都稱這個女子為“武後”。

後來,到瞭民國時期,隨著近代思想的崛起、女權運動的興盛,這時人們才發現——對這位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為什麼用一個泛濫成災的“後”字呢?這麼一個稀松平常的字,又怎麼能彰顯這個女人特殊的身份呢?

於是,人們根據約定俗成的原則,就用她的尊號起名,從此叫她“武則天”瞭。

可見,“武則天”這三個字,就是一個“姓武的女子,加上她的尊號”所構成的名字,而這個女子真正的姓名,我們已經不得而知瞭(武曌是這個女人自己起的名,不算)。

好吧,不管您是懷疑也好,瞠目結舌也罷,這位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她就是一個“無名英雄”,一個“有姓無名”的女子!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則天,她的名字都尚且如此,一個最近才被關註的羋八子,又怎麼可能查到她的真名。

當然瞭,不管史料如何匱乏,羋太後依舊是魏冉的親姐姐,哪怕他們不同姓。

原來,根據史料記載,羋太後的父母離過婚,這個魏冉,是她母親跟繼父生的孩子,魏冉是羋太後同母異父的弟弟。

雖然魏冉跟羋太後是兩姓人,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姐弟關系,所以在擁立秦國新的王子時,魏冉才能那樣賣力,不惜血染咸陽殿,也要擁立贏稷這個親外甥。

最後,在魏冉的幫助下,贏稷成功登基,他成為大秦帝國新一代的掌門人,而由於他年齡尚小,根本無法處理朝政,因此所有的軍國大事,隻能交給自己的母親和舅舅代理。

於是,在這種背景下,羋太後就從後宮走到瞭朝堂,她開始處理朝政,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後瞭。

那麼,在處理朝政時,這位羋太後又將做出什麼讓我們瞠目結舌的事情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語不驚人死不休

要說這位大秦羋氏宣太後,她在秦國乃至中國的歷史上,都是一個獨具特色的人物。

那麼,羋八子獨特在哪裡呢?

兩個詞語形容:口無遮攔、風流成性。

先說第一個特點:口無遮攔。

公元前307年,楚國出兵攻打韓國,韓國打不過呀,韓襄王就派瞭一個叫尚子的使者來秦國求援。

按理來說,請求他國幫助自己,這不是什麼難事,隻要給夠瞭金銀,一切就會變得極其順利。然而,不知道是尚子裝糊塗,還是他真不知道,尚子談來談去,就是不談錢這個問題。

這一下子,宣太後徹底不高興瞭!

俗話說得好,親兄弟還要明算賬,何況秦國和韓國,它們還不是親兄弟!至此,宣太後一琢磨:不行,老娘得點撥一下這個使者,讓他知道知道這個道理。

那麼,這個羋八子,她是怎麼“點撥”的呢?

看見尚子始終不開竅後,羋太後打斷瞭他的話,並對其說道:“愛卿呀,遠道而來,先歇一口氣,哀傢跟你探討一個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

聽到宣太後說話瞭,尚子立刻停止瞭陳述,他畢恭畢敬地作揖道:“太後請講,微臣洗耳恭聽。”

太後:“好,哀傢問你,你知道怎麼伺候先帝嗎?”

尚子:“這……微臣不知(這怎麼可能知道)。”

太後:“我告訴你呀,哀傢侍寢的時候,如果先帝把一條腿搭在我的身上,我就感覺特沉,也特別難受,你明白吧?”

尚子:“這個……(有點臉紅瞭)”

太後:“反之,要是先帝全身都壓在瞭我的身上,哀傢就不覺得沉,也不覺得難受瞭。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尚子:“這個……那個……”

對於這個物理學的深奧問題,韓國使者被問得面紅耳赤,尚子真不知該如何作答瞭。

最後,見尚子無言以對,羋太後哈哈大笑地回答道:

“為什麼不覺得沉,因為老娘我有利益呀!”

言下之意,你韓國啥也不給,光讓老娘我覺得沉瞭,一點利益也沒有,我憑什麼幫助你呢?

上面的故事並非杜撰,而是出自一段正史:

宣太後謂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

——《戰國策·卷二十七·韓策二·楚圍雍氏五月》

若非此事載於正史,實在令人難以相信。

要知道,羋太後在什麼地方說的這番話,是在那座巍然聳立、富麗堂皇的“咸陽殿”呀!這裡是秦國的中樞,是大臣與皇帝議事的場所,但是現在,羋太後卻把這裡當成瞭KTV,當成瞭煙花之所,當成瞭掃黃辦重點打擊的地方瞭。

這一下子,不管是韓國使者,還是大秦宰相,大傢都徹底暈菜瞭。

如此外交行為,縱觀中國五千年歷史,僅此一傢,再無分店……

後世中,清朝順治時期學者王士禎在看完這段歷史後,他大發感慨,揮筆寫道:

此等淫褻語,出於婦人之口,入於使者之耳,載於國史之筆,皆大奇!

對於讀書人而言,這段歷史,確實令他們難以啟齒。

然而,這就是歷史中的羋太後,一個堂堂正正、心直口快、口無遮攔的太後,雖然出格,卻別有“情調”!

殊不知,對比下面這件事情,羋太後在大庭廣眾之下講“黃段子”,這還算是中規中矩瞭,她下面幹的事情,則更加出格,更加讓人目瞪口呆。

這件事情,也是羋太後第二個特點“風流成性”的具體表現。

義渠的前世今生

當時的秦國,除瞭東方六國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敵人——義渠國。

那麼,這個義渠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傢,它跟秦國又有什麼樣的恩怨呢?

這“哥倆”的恩怨故事,還得從很久、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話說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滅亡。

周幽王兵敗自殺後,他的弟弟臨時繼位,史稱周平王。周平王害怕犬戎的勢力,隻能遷都到洛邑。

周平王這一遷都,既代表著西周的沒落,也代表著東周的開始。隨著周王朝勢力的衰弱,天下的諸侯開始各自稱霸,孔子所說的諸侯相互攻打的“春秋時代”,正式拉開瞭序幕。

在這個時代裡,由於秦國的第一位國君秦襄公救駕之功,周平王就冊封他為諸侯,並允許他立國封王。

然而,周平王冊封他為國君,這個沒有問題,但是國君不能沒有土地呀,周平王什麼地都不給,這怎麼行呢?

對於這個問題,周平王自有妙計,他就賞賜給瞭秦襄公“西戎之地”。

實事求是地說,周平王賞賜的這塊地,頗有戲耍秦襄公的意思,堪稱“玩死你沒商量”。

為什麼呀?因為“西戎之地”是人傢犬戎、義渠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地盤,那個地方根本不歸周平王管,他也管不瞭。你把一塊根本管不瞭的地方交給我秦襄公,這不是“坑人”嗎?

要知道,周平王的這種行為,比單位拖欠工資打白條還狠。老板拖欠工資,都是寫的自己的東西。周平王打的白條,可是寫的別人的東西,這就好比說:

小子,我欠你工資,你去搶別人的錢吧。搶到手裡,算你有本事;搶不著,算你小子活該。

周平王的這種行為,應該算是最高等級的“空手套白狼”。

親,你確定不是故意耍我的嗎?

折騰瞭半天,秦襄公發現自己被耍瞭,他也隻能擦幹眼淚,率軍攻打犬戎,為瞭自己的“房產證”而努力瞭。

後來,為瞭得到這塊土地,秦國的每一代國君都要為這一紙空文而努力,結果秦國經歷瞭七代國君,整整打瞭一百七十年,都沒有完成這個目標,直到第八代國君,也就是那個“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登基後,才將這一紙合同變成現實。

秦穆公時期,在西戎奇人由餘的幫助下,開疆擴土上千裡,讓包括義渠在內的十二個西戎部落全部臣服瞭自己,徹底稱霸瞭西戎。

雖然義渠臣服瞭秦國,但是這個部落並不老實。這個野性不改、桀驁不馴的部落隻要一有機會,就會攻擊秦國。秦躁公時期,義渠更是向秦國發起瞭大規模的進攻,一度攻到瞭秦國的腹地渭陽。

歷史的車輪到瞭秦惠文王時期,這個義渠也不老實,而且當時這個部落,還得到瞭一個“賢人”的幫助,這就更加難以收拾瞭。

這個賢人,就是被張儀排擠失業的魏國宰相公孫衍。

歷史中的公孫衍跟張儀一樣,他也是“縱橫學”的大師。然而,公孫衍的主張是合縱,即聯合東方六國,一起收拾秦國。這一下子,秦國宰相張儀見其是一個威脅,他就玩命地賄賂魏國國君,不停地說公孫衍的壞話,最後讓其下崗回傢瞭。

公孫衍下崗後,為瞭報復秦國,就派人出使義渠,並向義渠國王傳授瞭一個“秘籍”——

但凡秦與中原諸侯關系緩和時,就會對義渠非常不友好;反之,凡是秦國與中原關系緊張時,就會對義渠授予重禮。因為這個時候的秦國害怕自己腹背受敵,所以義渠在這個時候攻擊秦國,準能得手。

對於這個建議,義渠王心領神會,並且永遠記在瞭心裡。

公元前318年,為瞭對抗強大的秦國,楚國、韓國、趙國、魏國、燕國,組成瞭五國聯軍,共同討伐秦國。

在這場戰爭中,秦國為瞭消除後顧之憂,用計謀拉攏義渠王。以錦繡千匹、美女百名,送義渠王。結果呢,義渠王根本不上當,他們立刻起兵伐秦,並大敗秦兵,順勢收復瞭自己祖先的失地。

公元前314年,在擊退瞭東方諸國後,秦國開始掉轉馬頭,收拾這個背後捅刀子的義渠瞭。

根據《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記載,秦國討伐義渠這一仗,打得非常猛。秦國從東、南、西三面入侵義渠,先後奪得義渠二十五城,基本上把義渠打得“亡國”瞭。

然而,義渠畢竟是少數民族,人傢都是清一色的騎兵,隻要苗頭不對,他們就能從容撤退。因此,秦國看似很猛,但得到的都是空城,裡面根本就沒有一個義渠人。

眾所周知,中原歷朝歷代與少數民族開戰,讓中原人最憤怒的並不是少數民族的攻擊力,而是他們的機動力。在戰馬的幫助下,少數民族在千百年前就學會瞭“敵來我退,敵退我進”的經典遊擊戰術,並讓中原人抓狂不已。

義渠國王更是此道的堅定擁護者。一旦秦朝與他開戰,他就會變成一條四處遊動的魚,讓你打不著,也根本抓不到。如果秦軍要收拾他,隻能去大海撈針,從這茫茫的大漠草原、塞外無邊的大地上去“捕魚”瞭。

這哪裡捕得著!

說實話,即使找到瞭這條魚,還說不定誰吃誰呢。

要知道,經過瞭漫長的尋找,義渠兵馬是“以逸待勞”,秦軍則是“以勞待逸”,以筋疲力盡的疲憊之師,去攻打養精蓄銳的飽滿之師,這怎麼可能打得贏,又怎麼可能會打勝仗呢?

因此,怎麼對付這個反復無常且根本無法徹底消滅的義渠,成為秦朝歷代國君的頭等問題。幾代國君費盡周折,也沒有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

然而,等到瞭這位羋太後臨朝後,就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瞭。

那麼,這個太後用的是什麼辦法呢?

剿滅義渠

羋太後是怎麼收拾義渠的,簡單來說,就兩個字:色相。

根據史料記載,在義渠王朝拜秦國時,羋太後見其英俊瀟灑、舉止野性而豪放,深得她的心意。於是,宣太後和義渠王這兩人一來二去、眉來眼去,就擦出瞭愛的火花,並留下瞭兩個“歷史之最”。

第一個歷史之最,這兩人勾搭的時間非常長,整整三十年!

第二個歷史之最,這兩個不僅擦出瞭火花,還孕育出瞭“成果”,羋太後為義渠王生下瞭兩個孩子!

堂堂秦國的太後,卻不守婦道,幹出如此“風花雪月”之事,狠狠地給老公戴瞭一頂綠帽子。此等行徑,你不服都不行。

後來,即使有三十年的同床共枕,羋太後依舊是一個女人,她也保持著女人該有的特性——翻臉比翻書還快。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左右,風流成性的宣太後大概對義渠王玩膩瞭,這個時候她就“國事為先、感情第二”瞭。於是,宣太後把義渠王引到瞭甘泉宮,在共度良宵後,就讓這個義渠王永遠“閉眼”瞭。

義渠王成為“牡丹花下的風流鬼”後,羋太後趁熱打鐵,她立刻發重兵攻打義渠。結果,義渠人沒有任何戒備,他們被秦軍殺得片甲不留,其領土也變成瞭秦國的三個郡。

昭王立,義渠王朝秦,遂與昭王母宣太後通,生二子。至昭王三十五年,宣太後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因起兵滅之,始置隴西、北地、上郡焉。

——《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

多簡單,多容易,多輕松!

至此,秦朝歷代國君絞盡腦汁也解決不瞭的義渠問題,就在羋太後的手中,被輕而易舉地解決瞭。

這個女人,真的不簡單!

如今,咱們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總是戴著有色眼鏡,以現在的道德觀點看待這件事情。其實,在那個還沒有朱熹的時代裡,宣太後這樣“個性十足”的太後,比比皆是,再遇上秦國遠離中原、蠻夷十足的風俗,出現這樣的太後,也就不足為奇瞭。

當然瞭,話雖這麼說,但是,對比那個時代執政“出人意料”的齊國王後,“門前是非多”的嬴政母親趙太後,這個羋太後依舊能夠獨領風騷,將這些不尋常的女子統統比下去。

這個羋太後,就是這麼一個不守固常、劍走偏鋒的太後。

套用現在的一句廣告語:她這一輩子,就是不走尋常路!

《羋月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