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礬、竹杖、丟錢

茍當於理義,則人言何足恤?

——王安石

馮賽騎馬趕往五丈河,他已經疲憊之極。

這幾天,他一直在尋找汪石的下落,但汪石像是雪片落進河水中,無影無蹤。邱菡母女和碧拂則更是找不到絲毫線索。大理寺、太府寺、開封府也各自出動人馬四處找尋,卻都一無所獲。找不見汪石,大理寺每天都遣人來爛柯寺催問馮賽,像是汪石被他藏匿起來瞭一般,馮賽隻能唯唯應付。

除瞭汪石,礬的事情也極要緊。前兩天馮賽去過一趟榷貨務,那邊果然也焦急萬分。今年年初的礬引明明全都賣瞭出去,但運來的礬不到往年一半。礬行存貨先得供應給官中綾錦院,京城的染坊大半已經停工。榷貨務已經給各處礬場發瞭緊急文書,仍在等回信。

馮賽向榷貨務礬丞稟告瞭自己對那個礬商樊泰的懷疑,那礬丞聽後,越發慌張起來:“炭、豬、魚倒也罷瞭,這礬若真的被那人劫奪,這漏子可就大瞭,一時間如何填得起來?既然樊泰是從你那裡買走的礬引,這事也還得你來承當!”

“大人,眼下隻能先等各礬場的回信。從炭、豬、魚三行來看,這幾個人怕行蹤被人察覺,都沒有隨從。那個樊泰恐怕也是獨自一人。北方礬場以河東路晉州、陜西路秦州、坊州這三處最大。樊泰若想截斷礬貨,為圖近便,應該隻會在這三處中選一處,其中晉州又最近一些,他最有可能選晉州。至於南方昆山場等處,路程遙遠,應該不會去。”

“北方那三處,哪怕隻有一處斷貨,禍害也是瞭不得。礬場開礦、煎煉都要時日,若此人也像你所言的魚行那人將魚全都拋進河中,到哪裡現找那麼多礬去?他若真這麼做瞭,我的前程便被他葬送瞭,到那時,你也莫想好過!”

馮賽聽瞭,隻能唯唯謝罪。

昨天,晉州礬場的回信送到,果然如馮賽所料,晉州熟礬存貨總共有五萬多斤,上個月中旬已經被全部提走,其中有個叫樊泰的商人,他一人便提瞭三萬斤。馮賽看瞭那信,心裡一沉:上個月中旬提走,到現在已近一個月。若到的話,早該到瞭。恐怕那個樊泰真的像於富和朱廣,將礬全都丟進瞭河中。

他忙道:“大人,既然那個樊泰提走瞭晉州的礬,其他礬場應該沒有事,那些礬場路途稍遠一些,恐怕這個月陸續就會運到。”

“晉州缺瞭的三萬斤怎麼辦?”

“恐怕隻有從其他礬場設法調集一些。”

“這用你說?!”

那個礬丞將馮賽痛罵一頓,馮賽從沒有被人這麼罵過,卻隻能不斷答著“是”。等那礬丞罵夠後,才小心退出。這些天,他遭受的冷眼冷心、冷言冷語已經太多,已經沒有氣力去介懷,僅存一念是:找見汪石,找回妻女。

崔豪三人替他問出汪石屯放糧絹的場院,是他這幾天唯一的收獲。

他按崔豪說的,來到五丈河,沿河行瞭三四裡路,在船塢斜對岸,果然看到一座大莊院,占地恐怕有五六畝。他行過去,下馬敲門。半晌,才有人開瞭門,是個五十來歲矮小的男子。

“你是……”

“大叔,我姓馮,能否向你打問件事?”

“什麼事?”

“這座莊院的主人可是姓霍的茶商?敢問他名諱……”

“是姓霍。名字我沒敢問過。”

“他可是福建人?”

“是。”

“可是四十來歲,生得高高瘦瘦,留著長須,一直到胸前?兩個拇指各戴瞭一隻金環?”

“是。這位相公認得我傢主人?”

“嗯。他是什麼時候買的這莊院?我怎麼不知道?”

“前年年底。不過買瞭之後,難得來一回。”

“這裡隻有你們兩口子看院?”

“嗯。”

“今年正月,有個姓汪的運瞭許多糧絹存在這裡?”

“姓汪?不是,是劉相公。”

“劉相公?他是你傢主人的朋友?”

“是義弟。去年年初,我傢主人帶瞭那位劉相公來,吩咐說,劉相公日後若要用這莊院,盡管讓他用,還讓我們小心伺候。”

“今年你傢主人一直沒來過這裡?”

“從去年開始,就沒見主人來瞭,已經快一年瞭。”

“一年?你們的工錢呢?他預付給你們瞭?”

“每過三個月,他都托劉相公捎來一次。”

“那位劉相公是京城人?多大年紀?叫什麼?”

“聽說話應該是京城人,二十來歲,風風雅雅的,至於叫什麼、做什麼的,我都不清楚。”

“哦……”

馮賽心裡暗驚,謝過那看院人,慢慢騎馬回去。

這莊院主人果然是自己認得的茶商霍衡。

他與霍衡已經相識五六年,霍衡是福建大茶商,一年大半時候都在京城盤桓。每年的茶引都是從馮賽這裡買。馮賽初見柳碧拂,便是霍衡邀他去的。但自去年春天,霍衡買瞭茶引後,這一年多都沒見人。今年馮賽還等著他來買茶引,至今都未見他來。

據那看院人說,是一個姓劉的年輕人押著那些糧絹,運到瞭這場院裡。或許霍衡並不認得汪石,汪石是通過那個姓劉的才借到這場院。那姓劉的人又是誰?不記得霍衡有這麼一個義弟,難道是汪石的另一個同夥?

不對,去年年初霍衡便帶那姓劉的年輕人來過這場院,那時汪石恐怕還在江西廣寧監做銅工,即便來京城,也隻是個街頭尋活的苦力。那姓劉的年輕人既然能和霍衡結拜弟兄,應該是個富傢子弟,之前應該不會和汪石夥在一起。恐怕他也是被汪石利用。

這姓劉的年輕人,也許是霍衡認得的某個劉姓長者之子。馮賽仔細回想,霍衡朋友中,有三個姓劉的,一個五十來歲,是工部員外郎;一個三十來歲,也是福建茶商;還有一個六十多歲,是一位香料商人。

這三個都該去問一問……

孫獻這幾天也越來越沮喪。

二月初九那天,汪石去太府寺繳納瞭官貸的月利錢後,便不知所蹤。他和黃胖等三人各自分頭查問,問瞭這幾天,沒有絲毫線索。汪石之所以要還第一個月的一萬兩千貫利錢,恐怕是為瞭穩住官府,隨後便帶著那些錢輕輕松松逃走瞭。尤其是從馮賽那裡聽說,汪石之前竟然隻是個從錢監裡逃出來的窮銅工,恨得孫獻牙齒咬得嘎吱嘎吱響。這麼一個窮漢竟然能卷走百萬貫。

那麼,左藏庫飛走的十萬貫又在哪裡?

馮賽說得也許沒錯,左藏庫的錢是二月底才飛走,汪石在正月底就已經貸到瞭那一百萬貫。他應該不至於貪到這個地步,有瞭百萬貫,還要費心費力去左藏庫謀取十萬貫。

難道我猜錯瞭?汪石和藍猛之間並沒有關聯?

若真沒有關聯,這些天就全然白忙瞭。就算能找見汪石,也沒理由從他手裡掏扒出些錢來。但藍猛如今也已經逃走,那樣一個狠詐之人,一定極善於隱蔽自己行蹤。天下這麼大,若要找起來,恐怕也是樹林裡尋片樹葉兒一般。

這事得再好生想一想,還有沒有什麼遺漏之處?

十萬貫,總共有一億個銅錢,雖然我父親說當時看到屋頂上飛出的錢,密密麻麻,根本數不清楚,由於太過震驚,也記不得究竟飛瞭多久。有沒有可能飛走瞭一些,又偷走一些?

但左藏庫防守嚴密,周圍日夜都有兵卒巡邏。那天錢飛走後,我父親專門查看瞭那間庫房的每一寸地面,根本沒有秘道之類的洞口。藍猛若真的盜走瞭一些錢,隻有一個出口,那就是左藏庫的正門。

他忽然想起來,有個人一直沒去問詢過:左藏庫的門衛。

之前他被那飛錢異事擾瞭頭緒,從沒認真想過這事,也沒去向門衛詢問過。今天他一早就起瞭床,進城去尋一個人。

左藏庫巡守是由殿前司禁軍中專門分撥出一營,孫獻認得其中一個都虞候,叫於勝,專管左藏庫門前守衛,兩人還算相熟。孫獻知道於勝愛酒,便先去孫羊店買瞭兩瓶上等酒,提著進城找到於勝的傢。開門的是他傢雇的仆婦,說主人才值瞭夜回來,正在睡呢。孫獻隻得先去到處閑逛,想尋黃胖三人,找瞭一圈,一個都沒找見。一直晃到午後,估摸於勝已經起來,才又走到於勝傢。幸而於勝真的已經醒來,那仆婦放他進去瞭。

於勝正坐在堂屋中喝茶,先沒有動身,一眼瞅見孫獻手裡的酒瓶,才露出笑,起身相迎。兩人坐下寒暄瞭一陣,孫獻才慢慢轉入正題。

“於大哥,俸錢庫的十萬貫錢飛走這事,你信不信?”

“哪能不信?當時你父親在內,一二十個人親眼瞧見的。自然是鬼神作怪,卻白冤瞭你父親。”

“俸錢庫原先那個庫監藍猛,你們可相熟?”

“隻是見面點點頭。”

“於大哥看著那人如何?”

“沒深交過,不知底裡。不過看著不是個誠懇人。說起來他最可憐,為這事枉送瞭性命。”

“那些錢飛走之前,藍猛可有什麼異常?”

“異常?你莫不是懷疑這飛錢怪異是藍猛弄出來的?”

“這件事實在太古怪,傢父又因它被貶,我始終順不下這口氣。”

“遇到這種災禍,誰也順不下氣來。但你大可不必疑心那個藍猛,他若有手段讓錢飛走,便不是常人瞭,又豈會丟瞭性命?”

“我隻是想多問問他的事情。於大哥再想想,之前他有沒有什麼異常?”

“這個……倒是有件事……”

“什麼?”

“上個月他有天來左藏庫時,拄瞭根杖子,走路有些瘸。我問他怎麼瞭,他說不小心崴瞭腳。”

“什麼樣的杖子?”

“街市上十文錢一根的尋常竹杖。”

“是從哪天開始的?”

“我想想……哦,應該是二月十二,那天淮南利國監的一綱錢才運到,大門打開瞭,我看他腳不便利,就讓他從大門進,不必繞到偏門。他那樣跛瞭有好幾天。”

“哦……另外,還有件事請教於大哥。這些錢監、衛卒若是從裡面帶錢出來,會不會被發覺?”

“你說從庫裡盜錢?”

“嗯。”

“哈哈,這就更加不可能。”

“為何?”

“若是私帶兩三貫錢,倒也罷瞭,背在袋子裡,一般也就混出去瞭。但若超過五貫錢,就有二十多斤重,那一袋子得多累贅?怎麼能藏得住?再說,哪怕能混得出去,庫裡的錢都有定數,錢箱又鎖著,還有封條。封條私拆瞭、裡面錢少瞭,這能瞞得過?盜竊官庫是重罪,為偷幾貫錢,不但丟官職,還要發配,誰會這麼笨?”

“倒也是……”

天黑後,馮實等客店的酒客都走盡,這才邀那店主坐過來一起喝酒。

“這怎麼當得起?”那店主搓著手笑著欠身坐下。

“這有什麼?酒邊相逢皆是友。店傢經營這店有多少年瞭?”

“我傢祖輩就在這裡,算上我,已經第四代瞭。這使不得,客官我自傢來……”店主忙從馮實手中接過酒瓶,給自己面前酒盅斟上酒,而後扭頭喚渾傢添一碟咸豉魚來。

“我看將才店裡來的人大半都是軍卒?”

“客官也見瞭,這一帶都是山嶺,除瞭十天一回集市,難得有人過往。這些山民村民能有幾個錢?若不是靠著廣寧監這些軍卒,我這店如何混攪得過?”

“廣寧監有多少軍卒?”

“有五百人左右。”

“礦工呢?”

“連囚徒和工匠都算上,快三千人呢。”

“哦?還分囚徒、工匠兩種?”

“嗯。那些逃軍和囚犯,被捉瞭來當苦力。工匠則是從外面雇募。客官要尋的工匠是什麼人?”

“哦,是我遠房一個表親,姓汪,店傢可認得?”

“我這裡來的多是軍卒,工匠平日出不來,暑月天歇工,他們出來又成群結隊的,多半都是各自回鄉,難得在我這裡歇腳喝酒。故而認不得幾個。若是都作頭、大作頭,倒還知道幾個。”

“都作頭?”

“嗯,那裡的工匠按技藝分等,最高的是都作頭,其次是大作頭、小作頭,最低才是工匠。都作頭、大作頭總共也隻有五十來個,裡頭似乎沒有個姓汪的。”

“我與這表親也並不相熟,不清楚他是哪個等級。”

“客官那表親叫什麼?我與那裡幾個軍頭倒還相熟,明日幫客官打問打問。”

“多謝店傢,他叫汪八百。”

“這值得什麼?不過張張口。”

邱遷終於和那個陳小乙坐到瞭一桌。

彼此問過姓名,邱遷忙又要瞭兩樣菜、一角好酒,不住地給陳小乙夾菜、添酒。陳小乙喝歡後,肘著桌子,斜起身,抬起左腿踩到長凳上,像隻螞蚱一樣,一邊不住往嘴裡拈菜,一邊亂聊著。

“邱兄弟,是哪裡人?”

“我是從汴京來。”

“來應天府做什麼?”

“想找個差事。”

“汴京不好嗎?你原先做什麼的?為何來這裡尋差事?”

“我原先在酒樓裡替人記賬。高官豪富們在汴京當然萬般都好,但像我這樣的平頭小民,不過是挨生活,哪有什麼好?反倒時時得陪著小心,稍微不慎,怕就得罪到什麼人物瞭。”

“說的也是,像咱們這應天府,貴的富的雖說也多,但比起汴京,那是遠遠不如。不過,吃的、喝的、玩耍的,卻也樣樣不缺。”

“陳兄說得對。我也是這麼想,才來瞭這裡。”

“你既然會寫會算,差事好尋得很。”

“我已經尋瞭兩三天,都沒有中意的。聽說陳兄是在匡推官府上當差?我從沒進過官爺府宅,不知裡頭的差事好不好?”

“好不好?這天下,黃金萬兩,也抵不上紗帽一頂。在咱這應天府,除瞭知府和通判,便是我傢主公。滿城不論我去哪裡,隻要報上我傢主公名號,誰敢不恭敬?你隻在酒樓裡做事,哪裡能見識到這些尊貴?”

“唉,我若能像陳兄一樣,得個這等美差就好瞭。”

“多少人想呢,若那麼容易,我這差事也就不值什麼瞭。”

“是啊。”

“不過我看你這人還算大方,不像跟我一起當差的那個王小丁,吝頭嗇腦,一文錢都碰不得他的。我聽著他倒是一直念著想去汴京。你在汴京可認得什麼人?若能替他尋個好差事,讓他辭瞭這裡的差事,我倒是可以幫你替補他。”

“認得,認得!”邱遷本已斷瞭受雇潛入到匡府的念頭,一聽陳小乙這麼說,忙道,“我認得京城一個牙人,在京城被人稱作‘牙絕’,他門路寬,你那朋友想要什麼差事,他都能辦得到!”

“哦?這樣?那我回去跟王小丁說說看。不過,我傢主公府上可不是尋常人戶,不是什麼雜七亂八沒來路的人都能進去,你可有保人?”

“我離開汴京時,求我傢主人替我寫瞭張保狀,可使得?”

“你傢主人?他有多少資財?一般小店小鋪小經紀來擔保,當不得用。”

“他姓周,在汴河岸邊經營瞭一傢酒店,叫十千腳店,另外還在城裡經營交引鋪。”邱遷來時,馮賽請周長清寫瞭一張保狀。

“十千腳店?哦,我知道,上回去汴京時,我傢主公候船,還曾在他傢歇腳吃過酒。他的保狀應該差不多。我今晚回去就跟王小丁商量。不過,你想必也知道,每天求我的人數都數不清,我從來不肯輕易替人說話……”

“我知道,我知道!”邱遷忙將自己的錢袋取下來,整袋放到陳小乙那邊,裡面有幾百文錢,“這些陳兄先收下,若真能謀到這項差事,我再慢慢答謝陳兄。”

《清明上河圖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