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歡宴

赧莫赧於易,恥莫恥於盜。

——《棋經》

“那三軸畫稿在哪裡?”殿頭官劉鶴忙尖聲問。

其他幾人全都擠在門邊,也都驚望向張用。張用笑瞭笑,推開那些人,走出門值宿房,大步走到廚房,尋見兩隻大銅盆、一個竹編白紗羅篩子,摞在一起端瞭出去,出來見那些人全都跟瞭過來,他大聲吩咐犄角兒:“去打半桶水來。”說著又大步穿過前廳,來到臺階旁的那株海棠花樹邊,將兩隻銅盆分開放在地下,又吩咐跟過來的那個高壯門值:“把那株花樹連根帶土倒進這銅盆裡。”

“畫稿在這裡頭?”劉鶴又尖聲怪問。

“否。大壯哥,莫愣著,快些!”

那高壯門值忙過去彎下腰,雙手攥緊樹幹,花樹不高,樹幹也隻有酒盅粗,並不費力,便連土帶根輕易提瞭起來,放進瞭一隻銅盆裡。

“將花樹連根抖掉,隻留泥土。”張用又吩咐一句,隨後對那矮門值說:“再去取個大碗來。”

矮門值忙跑去廚房,高壯門值抓住花樹上下墩搖一陣,泥土隨即碎裂脫落,他又用力抖凈瞭殘土。這時犄角兒提著半桶水趕瞭過來。

“倒進盆裡,略沒過土便成。”

犄角兒依言將水小心傾入盆中,張用從那花樹上折下一根粗枝,伸進盆裡攪拌,讓水浸透土,拌成瞭稀泥。這時,矮門值已經取瞭一隻白瓷大碗來。

劉鶴等人盡都納悶無比,張用卻渾不理會,又吩咐:“你們一個端泥盆,一個抓好篩子,將水瀝進另一個盆裡。”

兩個門值忙端盆、倒泥、瀝水,半晌,底下銅盆裡瀝出瞭一些濁水。張用靜等那水澄清後,輕輕端起銅盆,將面上的清水倒進大碗裡,總共有小半碗水。他端起碗,穿過前廳,來到後院,那狗一見他,又兇吠狂撲起來。張用轉身將碗遞給跟過來的矮門值:“給那狗喝。”

矮門值忙將水碗放到狗身前,那狗吠瞭許久,正渴,埋頭伸舌急舔瞭起來。張用瞅著它飲至一半,笑著叫瞭聲:“倒!”那狗又舔瞭幾口,忽而低咽一聲,身子晃瞭幾晃,隨即側身躺倒,嘴微張,四爪緩蹬,像是醉倒瞭一般。

張用哈哈大笑起來,其他人則全都睜大眼,驚恍不已。

“好,可以去尋那三軸畫稿瞭。”

他大步穿過側門,走進廚房,來到灶臺前,抓起旁邊的火鉤,蹲下身子,把灶洞裡頭的炭灰全都刨瞭出來,灰燼中大半是燒白的石炭,另有十幾塊燃剩的木炭燼。他撥出那些木炭燼,見其中有一小段大體呈圓棒狀,他拈起那段炭燼,起身回望劉鶴,笑著說:“這便是您要尋的畫稿。”

“什麼?!”劉鶴尖嚷起來,“都燒瞭?誰燒的?為何要燒?”

“忙瞭這一下午,口幹瞭。犄角兒燒水,煎一壺茶,咱們到廳裡坐下來慢慢說。”

張用昂著頭、踱著步、哼著曲兒,往外走去,劉鶴恨得鼻翼抽搐,卻隻得跟著,其他人也忙尾隨過來。出瞭側門,張用見那狗仍躺著,四腿踢蹬,卻爬不起來。他笑瞭笑,抬腿走進前廳。

廳中央擺著張黑漆大方桌,圍擺瞭八張黑漆木椅。張用先彎腰探頭向桌下椅邊望去,見地上隱約浸瞭幾片油漬。又走到廊邊,瞅瞭瞅那盆拔出來斜靠在臺沿的海棠花樹,心裡猜測越發確鑿瞭。

他笑著走到左側靠外的椅子上坐下,招呼大傢:“都累瞭,坐下歇一歇。”

劉鶴氣哼哼坐到瞭正面主座,程門板則想到身份位次,微一猶豫,仍站在張用對面,沒好坐。其他人更不敢坐,全都圍立左右。張用也不勉強,用手指叩著桌面,略沉想瞭片刻,笑著說:“死的八個人中,我隻認得五個,其他三個有什麼故事,知道的說來聽聽?”

眾人互望瞭片刻,程門板沉聲開口道:“那個門值崔秀我認得,大概七八年前,他在府門前攔住我,求我幫忙查問一樁舊案的簿錄。這般冒失,我自然沒有理會。他卻纏住我苦苦哀求,我罵不走、甩不開,隻好問他情由。原來他父親原是一個營造匠人,後來追隨沈括沈大人,做瞭貼身傢仆,更協助沈大人編定瞭《守令圖》。元祐三年,天子命沈大人進京獻圖,崔秀父親也跟隨到京。他父親尋見兩個故友,一起去金明池上吃酒敘舊。席間卻爭執扭打瞭一場,他父親下船後,便不知下落,這成瞭一樁懸案,至今未解。崔秀多年來始終耿耿於懷,不斷來府吏攪纏,並懷疑是那兩個故友害瞭他父親性命。巧的是,那兩個故友也在這宿院中……”

“是哪兩個?”劉鶴尖聲驚問。

“黃富貴和雲戴?”張用笑問。

“嗯。”

“殺人毀圖的是崔秀?!”劉鶴聲音越發尖利,“可他也被毒死瞭啊。”

張用並不睬他,笑著問那幾人:“這個疑竇解瞭,還剩那廚子龐七和廚婦蔡氏,你們有誰知道這對夫妻的來歷?”

那個胖壯門值低聲懦言:“這麼說,那個蔡氏也有些不尷尬。”

“哦?你知道什麼,放心說。”

“小人也不知詳情。隻是聽說來的。前幾天小人遇見一個舊友,閑談起來,無意間說起蔡氏,他竟認得。說這艮嶽興造時,安遠門到景龍門一帶的房舍都要拆除,蔡氏那時正在安遠門內開著間黃糕糜鋪子。拆她鋪子時,她的兒子在屋裡著病,捂在被窩裡。那些廂軍沒聽見聲響,便將房舍拆瞭,她兒子便被壓死在裡頭……”

張用聽瞭,點頭道:“她自然深恨艮嶽,連帶那三幅畫稿。”

“畫稿是這賊婆娘燒的?”劉鶴又尖聲問。

張用仍不睬他,又問:“她丈夫龐七如何?”

那個矮門值挪瞭挪身子,小心說:“自從進瞭這宿院,她丈夫便醃在瞭醋壇子裡頭。那蔡氏為人極活泛,跟我們這些人全都說得來、笑得開。她丈夫隻要見她跟我們說笑,臉便黑皺起來,醃瓜一般。我跟他攀話,他隻用鼻孔噴氣……”

張用笑道:“又一個一肚子恨氣的。”

“兇手難道是這廚子?”這回是程門板發問,“他是先殺人,後自盡?若說施毒,他最便利。”

“有殺心的,不止這三人——”張用笑著說,“那五個營造匠,誰不願搶中艮嶽這天下第一等禦差?黃富貴和雲戴常年敵對,黃富貴的徒弟陳寬已經一把年紀,卻被師傅死死攥住,不肯放他自立。雲戴的徒弟周耐性子急跳,卻被師傅牢牢壓住,不許他躥跳。白崗,師傅李度消失不見,他來續稿,圖稿若能被選中,那便如中頭等狀元一般,自然會拼死力爭……”

眾人都驚怔在那裡,唯有劉鶴尖聲嚷道:“誰殺誰死,我懶得問。究竟是哪個賊蟲燒瞭那三軸畫稿?”

“殺人者,即是燒畫者。”

“這賊蟲去瞭哪裡?”

“就在這宿院裡。”

“可宿院裡八個人全死瞭。”

“這狗極靈覺,若有外人來,隻要接近這宿院,它便會叫。那一晚,它卻一聲都沒叫,自然沒有外人進來。”

“那究竟是哪個死鬼做的?”

“那個死得和眾人不一樣的。”

“白崗?若其他七個人都是被他毒殺,他又是被誰推到井裡的?”

“沒人推,他應該是失足掉進去的。”

“他為何要殺人,為何要燒畫?”

“為瞭畫稿。”

“為瞭畫稿?為畫稿他為何又連自傢的畫稿一起燒掉?”

“他正是為自傢的畫稿……”

這時,犄角兒端著個紅漆茶盤過來放到桌上,裡面一套白瓷茶瓶、茶盞。

“犄角兒,你去把白崗畫案最上面那張畫稿取來。”

犄角兒忙小跑著去瞭。劉鶴和眾人都望著張用,驚愕不已。

張用起身取過茶瓶,斟瞭一盞熱茶給劉鶴,而後自己也斟瞭一盞,隨即將茶盤推向程門板:“程介史,還有各位,都吃杯茶,潤得口舌甘,再聽咱慢談。”

他齜唇咂舌地連飲瞭幾口,聲響極大。其他人全都盯著他,有些厭,有些焦,又有些盼。一盞茶全都喝盡,他這才抹抹嘴,慢悠悠地講起來:“其實,那晚,就在這廳裡,這張桌上,辦過一場歡宴。”

“歡宴?宴誰?歡啥?”劉鶴尖聲問。

“說起來,應該是慶功宴。”

“慶什麼功?”劉鶴越發焦躁。

這時,犄角兒抱著那卷畫稿跑瞭過來。張用將茶盞放回茶盤,用袖子揩凈桌面,這才接過那畫卷,從畫尾展開瞭一段。

“他們要慶的正是這幅畫稿。”

“這不是白崗之前的草稿?為何要慶?”

“這不是草稿,而是清明那晚才完成的新稿,而且,這也並非白崗獨自所作,而是黃富貴、雲戴、白崗三人合力完成。”

“什麼?!”劉鶴尖叫一聲,身子隨即一跳。

“將才見到這圖稿,我便疑心這通篇謀劃,全都出自其師李度。即便李度本人,也極難獨自做出這樣一篇圓滿宏構。隻是,這營造圖稿不似畫師作畫,全是界畫,以尺勾線,很難分辨手筆差異。不過,你們看這畫尾的三隻鶴——我方才忽然想到,白崗本不是個靈動之人,向來極守規矩,為何要在這營構圖稿上貿然亂添這樣一筆?其中自然有其不得不畫的原委……”

張用掀起畫尾,對著夕照,從紙背透觀那三隻鶴,墨黑重拙筆畫中,漸漸能看出一些端倪:頭一隻鶴展開之翼中,能隱隱辨出一個“田”字,一隻腿爪則隱現一個“支”字;中間那隻彎曲脖頸中藏瞭一個“厶”,斂起的翅翼則也似有個“田”,腿爪則仿佛一個“戈”;最後那隻脖頸則有個“子”,雙腳則是個“又”。

張用一一指著說:“田與支,正是黃岐二字的偏旁;厶與田、戈,是雲戴;子和又,則是李度,這恐怕不是巧合。”

眾人一起恍然“哦”瞭一聲。

張用笑著放下畫紙:“那是一晚極險之夜,八個人恐怕都藏瞭殺心。若任這殺心沖出,那一晚不知會慘烈到何等模樣。不過,人心中其實始終吊著個‘或’字,或,一人執一戈,守護一方土。有守便有爭,有爭也便有和,人心便始終在這或字上搖蕩,或守或侵,或奪或予,或爭或和。說起來,和,終究最好,隻是,一念既生,便極難放下。尤其欲與憤,最難消去,除非有外因牽轉。

“我不知那晚究竟有何外因,消去瞭這些人的爭心、憤心。隻猜測,那晚麻羅將三軸畫稿送來時,發生瞭一個謬誤。黃岐、雲戴、白崗恐怕拿到的並非自傢畫稿。另外,那個蔡氏和滿院的男人說笑,也恐怕是有意為之,她痛恨艮嶽,自然想攪擾這幾個營造師,挑撥他們互鬥,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暗地裡向一個誣指另一個剽竊他構思。這仇恨一旦點起,便極易引向鬥殺。

“我若猜得沒錯,當三人拿到的是他人圖稿,便可發覺,並沒有誰剽竊,怒火必定大降,同時,三個各有所長,又各有局限。人在競爭之中,尤其於重大關頭,得失心最重,往往更能見敵手之強、憂自己之弱。三人看到彼此圖稿後,恐怕都極忐忑心虛。如今已無法得知究竟是誰倡議,或者是三人不約而同想到一處——與其爭無勝算,不若合榮共益。更何況,至少黃岐、雲戴二人,不論志趣如何,都算是一行宗師,於名利之外,皆有守藝求道之心。於營造師而言,艮嶽既是名利之巔,也是藝境之巔。以他二人各自功力,皆難讓這圖稿圓滿無憾,但合二人之力,再加李度先前構畫,富貴、野逸、自然,三者互補所短,便有望臻於至美。

“於是,那晚便有瞭這幅圓滿之作。黃岐、雲戴各署名於卷尾,白崗自然不敢和二人並列,便代簽瞭師傅李度之名。畫稿完成之後,諸人便一起來到這廳中慶功,團坐一桌,其樂融融。”

“說得如真見瞭一般,證據在哪裡?”劉鶴撇起嘴問。

“證據有二。其一,他們一直隻在自己房中用飯,從沒用過這前廳。然而,清明那晚,這地上卻留下油漬污跡。兇手事後為掩藏痕跡,雖清掃過,但倉促之間哪裡能清掉油印?其二,是菜肴——”張用抬頭問那兩個門值,“他們常日用飯,三處飯菜應該都是一樣?”

“嗯。都是一式三份,白作頭隻有一人,分量要少一些。”胖壯門值忙答道。

“然而,看那晚三個宿院,菜式各個不同,沒有一樣重復。這自然原本是一桌宴席,兇手為遮掩罪行,將桌上菜肴分別端到三處宿院,造出分別用飯假象。他或許是疏忽,或許是不善烹飪,無法照著廚子龐七那般做出一式三份的菜肴。此外,兇手最大疏忽是門值崔秀桌上那道七寶膾。你們常日間吃什麼?”張用又問那門值。

“匠師們吃什麼,廚房便給小人端一些來。”

“兇手那晚隻顧分開菜肴,卻忘瞭那七寶膾,肝肺腸肚腰蹄筋,七樣同烹,是道筵宴主菜,怎會擺到門值的桌上?”

“他是在慶功宴上毒殺瞭其他人?”

“不是。慶功宴上用的是蒙汗藥,而非毒藥。”

“什麼?”

“席上用毒藥,極難同時毒死所有人,何況廚師夫婦在廚房中。一旦某人先死,其他人驚嚷起來,這事便難做成瞭。便是蒙汗藥,兇手先也不敢用,隻能等諸人吃過幾巡酒,腸熱興酣後,才趁機下藥。這時即便有人倒下,旁人也不會起疑。他再端瞭這藥酒,去勸那門值崔秀、廚子龐七、廚娘蔡氏飲幾杯。這樣,七個人便先後昏倒,任由他施為瞭。”

“那蒙汗藥酒沒有喝完,他為掩藏痕跡,才澆到瞭那海棠花盆裡?你將才又將那藥瀝進水裡,喂瞭那狗吃?”劉鶴總算有瞭些智。

“是。所謂欲蓋彌彰,這反倒留下瞭把柄,我正是從此處入手,尋出瞭線頭。他將七人迷昏,搬到各自房中,這時才配好砒霜藥酒,一個一個灌下。若是醒時中瞭這毒,人必定百般掙紮,而且也會腹瀉嘔吐。然而,那七具屍首全都仰躺在地,由於昏迷之中喂的毒,面部也並無劇烈扭扯,隻嘴巴微張,嘴角流沫。”

“他費這些周章做什麼?那些人死在一處和分開死有什麼分別?”

“大有分別。若是死在一處,一看便知黃岐、雲戴與他都已和好。他若將最後那幅合力之作上交,自然會讓人生疑,極易瞧破此乃為獨占名利而殺人。而將諸人分開,情勢如舊,他再燒掉那三軸畫稿,將三人合稿卷尾名字用仙鶴隱去,等劉殿頭您來取畫,尋不見三軸畫稿,他再趁勢將那三人合稿呈上。這畫稿今世無雙,官傢料必也會贊嘆,這名利便盡歸他一人。”

“可他卻也死瞭。”

“這是最可驚可笑之處。七人都死瞭,隻有他一人活著,兇手當然便是他瞭。為瞭藏匿兇跡,他自己也服下少量毒藥,隻要保住不死便可。可他又並非醫者,這分寸哪裡把得精確?他恐怕是喝得略微多瞭些,毒藥入腹,發作起來。八個人中,唯有他房中有嘔吐穢物。那疼痛燒灼自然極難忍受,他受不得,忙去抓桌上茶壺,可惜茶壺裡水恐怕不夠,茶壺也跌碎在地。

“人到那生死之際,名利富貴頓成虛妄,能想的唯一之事便是保命,為此,他奔到側院井邊,急急去打水。可劇痛之下,手腳皆軟,他沒吊上桶來,反倒被水一墜,失足落井,去井底獨享那鏡花水月……”

《清明上河圖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