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褚时健:每一处都是人生巅峰 > 2 不疯癫,不成活 >

2 不疯癫,不成活

铁道边的孩童

1928年1月,温暖的晨光洒在了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的大地上,东方的一道红霞逐渐渲染了整片天空,光芒的使者再一次艰难地爬上了顶峰,放眼望去,整片天空都充满了诱人的气息。还在黑夜中熟睡的人们揉揉睡眼,伸个懒腰,听见不远处传来的一声声啼哭,人们知道这是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到了人间,在和华宁县小城的人民打招呼问好呢!

这个小生命,诞生在一个战乱和贫穷的年代。

这一年,蒋介石恢复了北伐军总司令的身份;毛泽东带着部队在江西罗霄山脉开展了游击战争;奉系军阀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成重伤后不治身亡;统治中国16年的北洋军阀政府宣告倒台……

这个生在乱世的新生儿,就是褚时健。

每一个孩子的出生,必然给这个家庭带来无尽的喜悦,喜当爹妈的父母,亲友都要送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褚时健也不例外,他的到来,给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带来无尽的欢乐。

肉嘟嘟的小脸、红红的嘴唇、水汪汪的大眼睛,惹得褚时健的父亲见人就夸耀自己刚刚出生的小儿子是多么可爱。然而褚时健并不知道,为了保护他这个幼小的生命,他的父母当时是多么紧张,又是何等焦虑不安。

根据褚家家谱记载,褚时健祖籍是河南,在清朝咸丰年间,褚时健的先辈们来到云南的陆良天生桥,后来迁居到宁州府(今天的华宁县禄丰乡大黑者村)。几经辗转之后,褚家人来到了位于南盘江边上的奂则村。

按照辈分排列,褚时健的名字里就取了一个“时”字。父母并不奢求褚时健日后大富大贵,也从未想过他将来会成为华宁县著名的企业家。他们不是党员,不是机关干部,不是家产万贯的商人,甚至算不上是工薪阶层。他们只希望自己的这个小儿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这是为人父母最平实的希望,也是褚时健这个名字的由来。此外,他们还给儿子取了个小名叫石柱。

褚时健的上面原本有两个哥哥,可令人心碎的是,两个哥哥先后夭折。由于受旧中国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十分严重,家里族人都在讨论褚时健的母亲,有人说她克子,会给这个家带来厄运,还有人说她是一个“扫把星”,必须要清理门户,整顿家风。

一时间流言蜚语,在这个家庭中逐渐蔓延。忍受不了非议的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接受“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在褚时健还未出生时,就不得不和丈夫搬离了祖宅。搬出来的褚氏夫妻身上没有太多积蓄,吃饱穿暖都是问题,别提租住房屋了,无奈之下,他们带着小儿子来到人烟稀少、噪音繁杂的铁路附近生活。

这段铁路,就是当时著名的滇越铁路。

1884年,清政府和法国签订的《中法简明条约》,正式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到了1885年,清政府又和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条约》,允许法国在中国广西和云南的通商特权。为了打通通商要道,法国修建了这条滇越铁路。

回溯历史,中国和越南一直就有着密切的往来,其往来的通道主要是通过东部的海防、北勘等海路以及四江、谅山等陆路再进入到广西从而向中国的内陆地区延伸。从地貌上来看,这段传统的中越往来路线比较平缓,从广西到河内也只有四百多公里的路程。如果从越南到云南,一般的路线是从海防红河口搭乘船只,顺着红河逆流而上,再通过老街进入到中国境内,继续走上百十公里就可以到达蛮耗口岸。登上岸之后,可以经由个旧、建水等地到达昆明,总计路程大概在1000多公里。这条路在越南大部分是水路,而在云南则都是陆路,要经过高山大河,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命丧途中。然而,法国人却看中了越南和云南的交通路线。

在法国人看来,云南对他们来说比广西更重要,这主要是因为云南的自然资源比广西要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比如锡和铜等等都是法国稀缺的。另外,云南地处中国边境地带,和中国内陆联系比较少,往来交通都只能依靠人背马驮才行。还有一个原因是,云南的气候冬暖夏凉,不像越南那样酷热难耐。经过实地考察之后,法国人认定自己有能力修建出一条从越南通往云南的铁路,这样他们就掌握了对云南经济的控制。以云南为辐射点,接下来就可以继续向中国的内陆延伸。最后,法国人凭借着实力和技术,终于修成了一条起点为越南海港城市海防,终点为云南首府昆明的铁路。由于这条铁路的轨距为一米,所以也被人们称作“米轨”。

由于滇越铁路工程浩大,所以被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称作和巴拿马运河以及苏伊士运河相提并论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迹”。滇越铁路沿线的一切车站和桥梁等设施,都是在法国制造后,通过海运抵达越南,然后再通过人力和马力运送到云南进行现场安装,丝毫没有差错,可以说制作工艺是很精良的。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后不久,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收敛在中国的侵略行径,而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根本无力对云南进行掠夺和侵占,只能通过滇越铁路获得一点经济上的利益。

褚时健正是在这条铁路旁边长大的。当时,他的父母在这里不分白天黑夜地劳作,终于在褚时健3岁时,用微薄的收入勉强盖了一所小房子。虽然仅够一家三口相拥而住,但对他们而言,已是无比的幸福了。

褚时健的童年记忆都是在这所小房子里。白天,在没有火车经过时,褚时健和小伙伴们混迹于铁轨上。到了晚上,一家人在睡梦中便要忍受时不时奔驰呼啸而过的火车鸣笛声。

这一切,对这个在火车轰鸣中的小家来说,早已见怪不怪。在这轰隆隆的铁轨声音里,褚时健尽情享受着自己的快乐童年。有时候,他会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认真听着火车从远处到近处引发的震动;他还喜欢爬上高高的山坡,眼看着火车从远处开过来,钻进隧道再从隧道里钻出来;他还喜欢聆听火车那悠长且富有韵味的汽笛声。

孩童时代,褚时健对滇越铁路的认识是:“船形的车厢,蛇行的路轨,英雄的司机,不怕死的乘客。”

明明是一条铁路,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奇怪的评价呢?原来,由于云南当地弯路比较多,而且山坡普遍比较陡峭,所以火车不敢开得太快,通常都将时速控制到20—30公里上下。所以敢于乘坐这样火车的人,自然需要几分胆气了。

南盘江的河水,也是陪伴褚时健成长的另一个“小伙伴”。它是珠江流域西江干流的河段,属于珠江的源头河段。每天放学之后,褚时健就将书包和衣服盘在头上,光着膀子跳到河里去抓鱼,从小就练成了捕鱼的好本领。那时候的褚时健,十分感激大自然赐给人们的丰富物产。后来当村子遇到饥荒灾年的时候,褚时健还凭着一身抓鱼的技术,填饱了自己的肚子。

正是云南特有的强烈光照,让褚时健从小就晒得一身健康的黝黑皮肤,加上他经常在外面玩耍,所以比其他孩子更黑一些。不过这一身黑色,也是他强壮体格的重要标志。

华宁县是汉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混杂聚居区,褚时健则长着一头卷曲的黑发,眼球呈现出浅褐色,手指头也是短粗结实的。或许,这是褚时健继承了拥有彝族血统的奶奶的缘故。

褚时健的父亲是一个酿酒高手,家里有半间酒坊,每年只要酿上3个月,就能给褚时健赚出一笔学费。由于经常跟着父亲一起劳作,所以酿酒的每道工序褚时健都烂熟于心,像什么放粮、蒸煮、搅拌、捞渣等技术活,他都能完成得很好。由于要经常参加农事劳动,所以褚时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而这个习惯保持了一辈子。后来,在褚时健种植橙子之后,他也习惯于早早起床,去园子里巡视,让他的工作和生活更充实,也得到了他人的尊敬。

一条铁路,一段江水,承载着褚时健的童年记忆,他的传奇人生也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