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屍術

《酉陽雜俎》中記道術的故事,被歸在“壺史”“玉格”兩門。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記載:“昔費長房為市吏,見王壺公懸壺於市,長房從之,因而自遠,同入此壺,陷淪仙路。”在古時,壺是作為道傢的一個象征而存在的。至於“玉格”,這倆字是道教用語,最初指玉制筆架,又指書架,後泛指道教之書。在這兩門中,講到瞭不少道傢的秘密,比如屍解,比如太陰煉形:“人死形如生,足皮不青惡,目光不毀,頭發盡脫,皆屍解也。白日去曰上解,夜半去曰下解,向曉、向暮謂之地下主者。太一守屍,三魂營骨,七魄衛肉,胎靈錄氣,所謂太陰練形也。”

先說這裡提到的屍解。

屍解是成仙的一種形式。最高境界是白天屍解,被稱為上解;傍晚屍解,則屬下解。上解的特點是屍骸消失,真身已經成仙;下解的特點是,成仙後,屍骸轉化為一件物體。但也有一種說法,即無論上解和下解,修煉到一定程度後,要想成仙,都必須假借一物。

按《雲笈七簽》的說法,可假借水、火、杖……比如,成仙之前,抱木而臥,如此等等。

據傳武則天的侄子武攸緒就是屍解成仙的:“武攸緒,天後從子,年十四,潛於長安市中賣卜,一處不過五六日。因徙升中嶽,遂隱居,服赤箭、茯苓。貴人王公所遺鹿裘、藤器,上積塵蘿,棄而不用。晚年肌肉始盡,目有紫光,晝見星月,又能辨數裡外語。安樂公主出降,上遣璽書召,令勉受國命,暫屈高標。至京,親貴候謁,寒溫之外,不交一言。封國公,及還山,敕學士賦詩送之。”

史上的武攸緒是唐朝著名隱士,少年時即好學道,身懷奇術,曾於長安擺攤為人占卜,每每靈驗。找他算命的人趨之若鶩。則天掌權,攸緒被封為王,但不為所動,最後隱居嵩山。武則天死,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姓親屬皆遭不測,唯武攸緒高蹈避禍,躲過劫難。在中嶽隱居的日子,武攸緒除登山采藥外,就是在石室裡修煉形神。

唐中宗復位,李傢皇帝對武姓諸人頗恨,但唯獨對武攸緒尊敬有加;後及安樂公主出嫁,朝廷召他入朝參加婚禮,攸緒勉強從命。嵩山修煉多年的他,仙風道骨,須發皆白,身著寬大的道服,入長安城時,人們都以為是仙人下凡。在長安,無論是面對皇帝,還是昔日的同事,除客氣一下外,絕不廢什麼話,所謂“寒溫之外,不交一言”。

在長安,武攸緒又被封為國公,不就而還嵩山,繼續修煉。在晚年,其外形令人恐怖:“肌肉始盡,目有紫光,晝見星月”。人們在好幾裡地外說話,他都能聽得見。最後,他屍解成仙而去。

上面提到的太陰煉形,就是促使達到屍解的手段。說白瞭,煉形就是一種養屍術,通過內在修煉,控制體內諸神,實現屍解成仙的目的。道傢煉形法共有六類:太陽煉形、太陰煉形、金液煉形、玉液煉形、內視煉形、真定煉形。太陰煉形是其中之一。古時月亮別稱太陰,又為女性代名詞,在道傢裡,太陰煉形指根據女性特點進行修煉,“先煉形,而後煉神”,特點是“以血化氣”,不同於太陽煉形的“煉精化氣”。

通過太陰煉形,可保持屍骸面容不改,頭發和指甲照常生長。

道士周隱遙,自稱是西漢初年著名隱士甪裡先生之後,隱於鎮江焦山,專門學太陰煉形之道,最後逝於崖窟中。死前,囑其弟子:“檢視我屍,勿令他物所犯。六年後,若再生,當以衣裳衣我。”六年後,打開崖窟,發現其屍潤澤,須發如生。十六年後,其人又死,七年後再復生。如此三回,近八十歲,貌如三十。

李世民曾召見過此人,專門詢問煉形之術,周有個很好的回答:“臣所修者,匹夫之志,功不及物,利唯一身。帝王修道,一言之利,萬國蒙福。得道之效,速於人臣。區區所學,非九重萬乘之所修也。”意思說得很明白瞭。

修太陰煉形術的,多在山川曠野,因為可吸收日月精華:“朱道士曾遊青城山丈人觀,至龍橋,見巖下有枯骨,背石平坐,按手膝上,狀如鉤鎖,附苔絡蔓,色白如雪。雲祖父已嘗見,不知年代,其或煉形濯魄之士乎?”

這具枯骨顯然正在修煉形術。

再看一個更具體的故事:陜西岐州人於凝,生性愛酒,往來於邠州、涇原間。一次去訪老友,在莊上住瞭十多日,每日都喝酒,人已昏昏然。這一天,童仆提醒於凝:該回傢瞭。於寧叫童仆先行,自己又睡瞭會兒,才告別主人,踏上歸途。

當時,正是孟夏時節,田野中麥色青潤,於凝信馬而行。走瞭一段路,酒勁還沒全散的他,見前面有“嘉木美蔭”,於是想休息一下。下馬後,他藉草而坐,剛坐下,就發現所乘之馬,不時往南張望,並打著響鼻,像看到什麼可怕的景象,所謂“鼻息恐駭,若有睹焉”。

於凝慢慢轉過頭去:“百步外,有枯骨如雪,箕踞於荒塚之上,五體百骸,無有不具,眼鼻皆通明,背肋玲瓏,枝節可數,凝即跨馬稍前,枯骨乃開口吹噓,槁葉輕塵,紛然自出。上有烏鳶紛飛……”

於凝借著酒勁,翻身上馬,欲上前細看。就在快走近時,那枯骸突然張開嘴,朝他吹瞭口氣,一時間,枯葉灰塵彌漫開來,天空中鴉梟紛飛。於凝竟又靠近瞭些。就在這時候,枯骸突然從墳墓上“悚然挺立”而起。再後來,那枯骸站起身,孤獨地慢慢走去。

這是一個有驚無險的故事。

主人公目擊的枯骸,已完全脫去皮肉。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正在修太陰煉形之術,隻是不承想被於凝打攪瞭。

類似的故事在江西也發生過:“洪州樵人,入西山巖石之下。藤蘿甚密,中有一女冠,姿色絕世,閉目端坐,衣帔皆如新。眾觀之不能測,或為整其冠髻,即應手腐壞。眾懼散去。復尋之,不能得。”說的是,巖石藤蘿間坐著一個女道士,閉著眼,貌色美,被樵夫看到,呼之不應,上前一摸,摸哪哪腐爛。按秘籍所載,太陰煉形時,皮肉也可腐去,但五臟保持不壞,所以女道士仍有可能正在煉此術。當然,也有另一個可能:她煉形失敗瞭。

那麼煉成功瞭之後場面什麼樣子?

《酉陽雜俎》:“上都務本坊,貞元中有一傢,因打墻掘地,遇一石函,發之,見物如絲滿函,飛出於外。驚視之次,忽有一人起於函,被白發,長丈餘,振衣而起,出門失所在。其傢亦無他。前記之中多言此事,蓋道門太陰煉形,日將滿,人必露之。”

既然為修煉,自然是有難度的,所以飛仙仍是幸運者的事情。

唐代宗永泰年間,有王生傢住揚州孝感寺北,一個夏天的月圓之夜,王生喝多瞭,倒在床上,手垂床下。妻子擔心他受風,剛想將王生的手拉上來,突然間,一隻幹枯的巨手從幽暗的地下鉆出,攥住王生的胳膊,猛地往地裡拉。

王生掉下床,在巨手拉拽下,身體竟陷入地裡。

其妻與奴婢大恐,合力拽住王生的大腿。但最終,還是沒能抵過那巨手之力,王生的最後一點衣帶也消失在地縫裡。

妻子召集全傢人傾力挖掘,在二丈多深處,挖出枯骸一具,看樣子已有數百年瞭。或許太陰煉形不成,而遷怒於床上的王生,也不是沒有可能。但無論如何,倒黴的王生從人間蒸發瞭。

《唐朝詭事錄》